三国时期,由于关羽的狂妄自大失去了荆州,自己也身首异处。
作为大哥的刘备当然对此怒不可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亲率70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刘备大喜,感觉一举拿下东吴的时机已到,急驱大军进发。成事也正如刘备所预想,蜀军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航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孙权任命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5万人迎战。
陆逊虽然年轻,却深谙兵法。他非常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正盛,并且是居高临下之势,吴军如果同他正面丈锋,很难占到便宜。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待其变。
这样,陆逊就把吴军完全撤出山地。可这样却害苦了蜀军,几十万蜀军士气正旺,却一时找不到"打击"的目标。并且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很难展开数十万大军的阵势,这样一来,蜀军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沮。
相持了足有半年的时间,蜀军斗志松懈。年轻的统帅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很难相顾,且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吴军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一把
九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
8。谋划之道:阳行阴道,
试看谁是天下英雄
【简译】
阴阳之道一内一外。合二为一,身处复杂的社会中。就要深谙亦智亦勇、让人琢磨不透的做人道理,要懂得,藏。阴于阳,藏内于外"的道理。
【引申评论】
伪君子搞政治更容易成功,因为伪君子会用术,会用阴谋,话又说回来,政治上的权谋,没有阴谋与阳谋之分,就看其结果如何!
中国立国久远,每朝每代统治者在"治人"用术上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别的野史杂传且不说,单说所谓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就够一个聪明的读书人读一辈子的了。举出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其冶人的精深独到之处都会令别的民族瞠目结舌。
其中固然不乏成功的历史经验,但把"虚伪"二字运用得如此的炉火纯青,不知能否算到成功的历史经验之列。不过,虚伪之术确实帮了统治者不少忙,为他们沽名钓誉、巩固权势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一个君王敢公然树起反对仁义道德、崇尚虚伪奸诈的大旗,连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也未敢贸然做皇帝,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他还是惧怕道德和正统舆论的力量。然而,统治者们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干一些道德败坏、残忍无情的事,于是,虚伪成了他们的法宝,既不择手段地达到了目的,又树立了道义的形象。
在中国历史上,杀人必冠以名目,杀之有名,使菴杀者无怨言,使旁观者无谤言,已成为一条通行的历史经验。如果认真地分析这些杀人者和被杀者,我们也许会被深深地震撼,权力欲望与人性的搏斗是多么残酷,怎样才能限制人的权力欲望,怎样才能发展人的正常人性,恐怕是值得思考的。
阴阳谋略之郑庄公。用计获人心
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由于庄公出生时是难产儿,其母亲武姜氏便不喜欢他,并给他取了一个带歧视性的名字叫寤生(意即难产而生)。相反,武姜氏极为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所以她希望武公将王位传给共叔段。但武公断然拒绝了武姜氏的要求。
武公去世后,庄公继承了王位,其母亲对此怀恨在心,便与小儿子共叔段密谋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庄公。
庄公知道自己母亲和兄弟对自己的不满,也知道他们阴谋反对自己,但他却引而不发,静观动静。
武姜氏与共叔段商议,要想推翻庄公必须先有一块地盘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和武装,于是武姜氏便代共叔段向庄公讨封地。庄公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任由他们挑选。大臣祭仲直言相劝,要庄公防各共叔段的阴谋,但庄公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任由他们去吧!"
共叔段到了封地后,积极招兵买马,加强准备,扩张势力,眼见得随时都有谋反的可能,朝中大臣们见庄公仍是无动于衷的样子,就极力怂恿除掉共叔段,但庄公都一一婉言拒绝了,一些人因此对庄公非常失望,认为他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君主,不足以与之为谋,甚至发誓要离开他而投奔共叔段。
庄公暗地里密切注视着共叔段的动向,当他确知共叔段已准备妥当之时,庄公觉得已找到了诛灭共叔段的合法借口,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囚禁了武姜氏,并将共叔段诛灭。
郑庄公除掉了弟弟,轰走了母亲,稳固了他的君主地位,心里当然十
分踏实,也很高兴。可当时还是极其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至于母子之间的人伦大孝,尤其显得重要。武姜氏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是,在许多方面有愧于庄公,但她毕竟是庄公的母亲,所以社会舆论并不完全站在他这一边。
人们议论庄公的做法是不孝,这使庄公很难堪。庄公是否出于母子之情对自己的做法感到后悔姑且不论,庄公曾立下誓言不死不见母亲,如果破了誓言,不仅为人耻笑,丧尽君主的威严,将来还会遭报应,这使他左右为难。
正在这时候,有个管理边界的小官颍考叔来给庄公进献一只鸟,庄公问他献的什么鸟,他说是一只夜猫子,这鸟不是好东西,它白天看不见东西,专在晚上活动,父母辛辛苦苦地养大了它,它长大了就把父母吃掉了,这种不仁不义的鸟,请庄公惩办它。庄公虽然知道他话里有话,但还是比较大度,任由他说。恰好到了吃饭的时候,庄公就请颍考叔和自己一起进餐。吃饭时,颍考叔把菜里的肉挑出放在一边,吃完后包好收藏起来。庄公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颍考叔说,他的母亲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国君赐予的食物,他要带回去给母亲吃。庄公听了非常感叹地说:"人人都有母亲好孝顺,为什么只有我没有呢?我虽做了诸侯,却不能像你们平民百姓那样去孝顺父母。颍考叔故意装作很纳闷的样子说,太夫人好好地活着,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孝顺呢?庄公就把将母亲放逐到城颍及发誓的事说了一遍。颍考叔说,你既然惦记着母亲,就说明你大孝。虽说是"黄泉相见",不一定就是死了才相见,如果在地下挖一条大隧道,一直挖到泉水,也就是到了黄泉了,在隧道中相见,谁又能说你不孝呢?谁又能说你违背了。誓言呢?庄公觉得这办法可以,就派颍考叔去办了。
颍考叔派五百士兵迅速挖好了隧道,并在地道里盖好了房子。一面把武姜氏接进去,一面请庄公从地道的另一边进来。母子相见,抱头痛哭,相互原谅。在隧道内,庄公赋诗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出了隧道以后,武姜氏赋诗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从此,他们母子之间又像当初一样和睦亲爱。至此,庄公又赢得了孝子的美名。
庄公在对待他弟弟反叛的态度上是极其令人深思的。庄公知道他的母
亲和弟弟怀有二心,但完全可以及早地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用不着置人于死地。不过,庄公也十分清楚,一天不彻底除掉弟弟,他的心里就一天不得安宁,因为他的弟弟迟早要反,况且经常采取严厉的措施,还会给自己招致不仁的恶名,不如设法一次斩草除根。因此,庄公一步步地把弟弟诱向反叛,而且又全在他的把握之中。在这全过程中,他显得十分"仁厚",乃至大臣们都为他着急。结果,他却已经暗地里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最终将弟弟杀害。
为了权力,不顾手足之情,不顾母子之情,既除掉了弟弟,又放逐了母亲,这就是所谓的"仁者";在具体的过程中,庄公深藏不露,欲抑先扬,欲擒故纵,采取"欲噬者爪缩,将飞者翼伏"的阴险策略,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这就是忍术。
-万*;阴谋印谋
9。福祸之道:福祸相依
【简译】
在潜意时要想到失意,在贖■天时也带着兩伞,在运气旺盛时要想到倒零之时,这样才能一生顺达。
【引申评论】
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的,但其灾祸和痛苦却不是个人造成的。祸也好,福也好,一切都是由主客观两方面原因铸成的。自然灾害、大规模战争可能无法抵御,但个人的幸福、祸患要靠自己去追求、去抵抗。要顺其自然,就得面对现实,相信"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灾祸面前能自持,经得起,顶得住,摊上了,听天由命,慨然以对,寻死觅活不值得。幸福突然来临,不必太兴奋,乐极生悲。这就引出另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