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崇高典范。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还有一则《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值得钦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认为,能觉悟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者可谓高明。老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要做到自知是很不容易的,古往今来的人们都承认这一点,而且在说到自知的不易时常以“目不见睫”这个成语作比喻。是啊,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能观天文、识地理、看社会,惟独对眼皮上的睫毛视而不见,所以唐代诗人杜牧也发出了“睫在眼前长不见”的感叹。由此可以悟到,一般情况下,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和劣势较容易,而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就如“目不见睫”一样困难了。所以,人们要用一个“贵”字来形容自知之明的难能可贵和崇高的价值。
人站在太阳底下,影子会因角度不同而缩小或扩大,时刻用身体而不是影子来衡量自己,才是明智之举。一个人究竟怎样,应当多让别人去评判,而且对别人的过奖之处还要明察。当自己评价自己时,若把自己看得过重,评价过高,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这方面,西汉女文学家班婕妤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
在汉代,班婕妤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人宫,立为班婕妤。她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在赵飞燕人宫前,汉成帝对班婕妤最为宠幸,她在后宫中的贤德有口皆碑,王太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是“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把她奉为典型。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
自赵飞燕姐妹人宫后,汉成帝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班婕妤就渐渐被冷落了。她的某些有益的做法,汉成帝也根本不感兴趣了。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做了一件件害人的勾当。班婕妤是赵氏姐妹的情敌,自然也在陷害之列。赵氏姐妹利用一切机会对班婕妤加以打击,以达到消灭情敌的目的。糊涂的汉成帝色令智昏,居然听信谗言,对班婕妤产生种种误解。然而班婕好却从容不迫地辩道:“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言;倘若鬼神无知,则谗言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汉成帝觉得她说得有理,又念及以前的恩爱,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班婕妤也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了一些不利因素。班婕妤虽得免罪不究,却清楚宫中已是赵飞燕姐妹的天下,当然,她也经不起赵飞燕姐妹没完没了的诽谤、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避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觉得不如好自为之,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写了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
汉成帝恩准了她的请示。班婕好移居长信宫,悄然隐退在淡柳丽花之中。每天天刚蒙蒙亮,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成了昭仪,然而这一切,都与她毫不相干了。她心如止水,形同槁木,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再无所求。如此,班婕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写作,也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聪明的班婕好非常有自知之明,她无力战胜倍加得宠的赵飞燕姐妹,又很可能被情敌所害。于是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这也正是班婕妤的高明之处。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会做诗的班婕妤,终究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班婕妤如果在和赵氏姐妹的斗争中,没有认清形势,不是当机立断,那样极高明地退了一步,她的命运就会是另外的一种样子了。
读史使人明智,在工作、生活和与人交往中,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要认清自己的处境,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不要自以为是,忘乎所以。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要做到具有自知之明真是很难,需要有一个冷静而智慧的头脑,即使在一片赞扬声里也要保持清醒而不沾沾自喜,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误判自我。
一次,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猴群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但其中有一只猴子留下了,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他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吴王下命令叫来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便捷而蔑视于我,以至受到这样的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啊!”
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如果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长和所短。对自己认识清楚了,就能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使自己不断进步,就能眼界开阔,知己短,知人长,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看到天外有天,不至于盲目、狂妄。
闭起眼睛,让自己的心完全平静下来,仔细地回想一下曾经所经历过的一切,给自己一个公正的评价,然后摆正自己的位置。因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出自屈原的《卜居》。全文的是这样的:
屈原既放,三年不复得见。竭知尽忠,而蔽障於谗(全心全意尽忠,而遭受谗佞之人阻挠);心烦虑乱,不知所从(心中十分忧愁,不知该怎么处事才好)。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我有一些疑问要请教你,请替我拿过主意)。”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请问你要占卜什么事)?”
屈原说:“我是勤勤恳恳怀着朴实而忠诚的心不变呢?还是应该去敷衍应酬,四处逢迎呢?我是耕地除草辛勤地做个农民呢?还是应该巴结达官贵人,建立个人功名呢?我是坚持是非,不顾个人安危呢,还是应该跟世俗同流合污,换取自己的安乐呢?我是不顾一切远走高飞,保持我个人的本性不变呢?还是应该强颜欢笑看人的脸色行事,对一个妇人极尽奉承呢(指楚怀王宠妃郑袖)?我是公正廉洁使自己清清白白呢?还是应该趋炎附势呢?我是昂首挺胸做千里马呢,还是应该象随波逐流,浮游不定的野鸭子以促使生命为重呢?我是同任重道远的骏马并驾其驱呢?不是应该跟在劣马后头,裹足不前?我是与黄鹄一起并翅飞翔在高天之上呢?还是应该和野鸭一块在地上争食?这些行为那一种吉?哪一种凶?我应该何去何从?人世间的事情都混浊不清,有时以轻薄的蝉翼为重,有时以千均为轻;把声音洪亮的黄钟毁弃,却把瓦盆敲打的噪声震耳。坏人占据着高位,好人无处报效国家。啊,我不在往下说了,谁知道我的廉洁正直啊!”
詹尹乃释泽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知有所不明;教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尺本来长于寸,但当不足一尺时,就认为尺有短缺,寸本短于尺,但当一寸有余时,就算寸有富余。物有时欠缺,人有时不明事理,占卜有时达不到,神明有时以搞不懂,就凭你的良心去行动吧,我的占卜不能明白这件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知有所不明。”说明了世间万事万物都各有其欠缺的地方,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是这个道理。詹尹乃用这句话来回答屈原当时的困惑与不解。表面看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屈原该如何处世,实则是以此来慰藉屈原,希望屈原凭心处世,不违背良心的谴责,不与世俗同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的完善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身旁的人,你就会发现,无论多么出色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看上去再乏味的人也必定会有一些长处。其实我们的上司、同事、下属、客户、市场竞争对手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习知识光明正大,没有什么可害臊、不好意思的。相反,那些不懂装懂、滥竽充数、以从不向他们求教而沾沾自喜的人,才是真正应该无地汗颜,内心惭愧的。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鲁尔这样的好马,能过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无论是圣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各有其优缺点,所以不要过分的苛求别人,更不要一味的自我谴责。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估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缺点。这些都是和“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