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弘一大师人生智慧 > 第一章 感悟国学经典品味大师魅力与国学大师学智慧(第2页)

第一章 感悟国学经典品味大师魅力与国学大师学智慧(第2页)

刘文革可以说是提意见的高手,他先肯定王处长上任后的成绩,使领导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再轻描淡写地提出大伙的意见,反映出他对下属关心不够,体贴不够。这种方式,容易使领导意识到自己成绩是主要的,是值得大家交口称赞的,而不足只是次要的。既不得罪他,又激起了他改进不足的积极性。

一个人如此,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要有这种精神。上个世纪中叶,中央领导在整风时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遗憾的是,由于政策掌控的不当,当年许多知无不言者受到打击,一些言无不尽者倒了大霉,最著名的就有胡风、彭德怀等一大批“言者有罪”的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从此以后,言者少了,闻者不但不戒,更是无所谓当耳边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言者有罪”的人都得到了平反改正。国家由此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据新华网记者李斌、周婷玉报道,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国务院参事室成立60周年之际,对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发表讲话,他请参事、馆员们围绕政府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时,特别提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尤其是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社会体制、结构、形态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很多旧的体制、制度都需要进行改革,这个时候就尤其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的进行提高和完善,从而更好更快的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3.哀莫大于心死

“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原文是这样的: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孔子认为人生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差别在于:活着的人有思想,有目标,如果一个人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沉浸在痛苦中,没有了思想和目标,那这样和死人有什么分别呢?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失败,命运不会对每个人都一样的公平,在不公平的命运面前,只能自强不息,依靠自己来拯救自己,绝对不能自叹命薄,自暴自弃。只有锐意进取、信念不丢,才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法。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演讲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塞尔玛的女士陪伴丈夫驻扎在沙漠中的陆军基地,丈夫奉命去沙漠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铁皮房子里。天气很热,身边只有语言不同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没有人可以和她聊天。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就两行字,但是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了她的心中,且从此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这两行字是这样的:

两个人从牢笼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一个人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不断看这封信。待她终于明白的时候,自觉非常惭愧,于是她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她开始研究沙漠中的仙人掌等沙漠植物,观看沙漠日落,于是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她流连忘返的奇境。一念之差,她把恶劣的环境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旅行,后来她还写了一本书,轰动一时。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其实,一切都没有变,改变的只是她的心态与信念。

在美国纽约,有一位年轻的警察叫亚瑟尔,在一次追捕行动中,他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3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个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现已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纽约市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授予了他许许多多勋章和锦旗。纽约有线电台记者曾问他:“您以后将如何面对您现在遭受到的厄运呢?”他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他那只完好的眼睛里透射出一种令人战栗的愤怒之光。

这以后,亚瑟尔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9年后,那个歹徒终于在亚洲某个小国被抓了,当然,亚瑟尔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了英雄,许多媒体称赞他是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半年后,亚瑟尔却在卧室里割脉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了,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或许在生命中我们什么都可以缺少,譬如失去一只眼睛,或者一条健全的腿,但就是不能失去信念。

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随人愿。有的人身躯可能先天不足或后天病残,但他却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创造出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这靠的就是信念。对一个有志者来说,信念是立身的法宝和希望的长河。

4.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传说源于这样的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所谓众生平等,人无高低贵贱之分。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得学会尊重他人。不能因为肤色不同就给予不同的待遇。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