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弘一大师人生智慧 > 第一章 感悟国学经典品味大师魅力与国学大师学智慧(第4页)

第一章 感悟国学经典品味大师魅力与国学大师学智慧(第4页)

看到别人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的问题容易,把过错怪罪在别人身上也比检讨自己容易。如果一味地用抱怨他人来代替反省自己,那其实是对自己进步的最大耽误。能够反躬自省的人,一定不是庸俗的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经常反省自己的不足,能够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自觉地加以克服,从反省中获取前进的力量,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荀子《劝学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认为做事要有恒心,如果半途而废,就连朽木也折不断;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便是金石也能够被打穿。

“悬梁刺股”的故事历来被世人千古传诵,用来激励后人发奋读书、持之以恒。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做事情不可心浮气躁,一口吃一个胖子,要追求恒久之道,恒心是到达目的地的捷径,只要持久不断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史泰龙的童年极其悲惨。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高中辍学便当了阿混。

史泰龙20岁的时候,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他想当演员,因为当演员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在“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下,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处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是他并不气馁,因为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被拒绝一次,史泰龙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他痴心不改,挫败之后又去找人……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某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打动。我可“给你一次机会,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

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史泰龙已经做了三年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了。他一想到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就告诫自己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从此开始走向成功了!

面对人生的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全力应付眼前的事情,永不言弃,以争取最佳的结果。成功的人并不是行动前就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遭遇困难时总能想办法克服。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或活动,遇到麻烦就要想办法处理,正像遇到沟壑就跨过去一样自然。

有的人整日无所事事,那是因为对人生毫无目标。如果制定了人生的目标,人们就会感到被许多事压着,而要想达到目标,就首先要完成这些任务。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于是便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地忙碌着,会抓紧时间去完成,使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几十年光阴弹指一瞬。在这一生中,既要工作、养家活口,还要教育子女,待人接物……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所突破,这就需要向着目标努力,持之以恒的去奋斗。当你向着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开始走向辉煌。

8.不守信,无以立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在说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是无法立身处世的。

中国人自古就有: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的警句。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一个守信用的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守信用的国家,才能为国际所信赖。孔子很早就把诚信提到了“不守信,无以立”的高度。

曾子被儒家尊为“宗圣”。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子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子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子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从此之后,“曾子杀猪”的寓言就流传了开来。它告诉我们:不管是对谁,都要说话算数、一言九鼎,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孔子将“信用”看得很重要,孔子说这话是有感而发的,想必是看到许多言而无信的人最终无法立足于社会,才从反面教材中总结出了这句训言,以警醒大家。但不守信用的人实在是太普遍了,即使是孔子的弟子中也有这样的人。

孔子的弟子公冶长能够听懂鸟语。一天,一只鹞鹰落在他窗口鸣叫,他听懂了鹞鹰在说:冶长冶长,南边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跟着鹞鹰去,果然发现了獐,但他却独吞了獐。过几天,鹞鹰又来告诉公冶长死獐的消息,公冶长拔腿就出了门,不久就看见前面一堆人,中间隐隐约约躺着什么。公冶长惟恐被人抢去死獐,急呼:诸公休得动手!……那是我打死的!众人立即闪开。这下公冶长傻眼了:地上躺着的,是一个死人。公冶长急忙申辩,但无济于事,人们七手八脚把他扭送到了公堂。

同样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杀猪”,留给人们的是诚实守信,妇孺无欺的美名,而公冶长呢,言而无信,不仅遭受鹞鹰的捉弄,还引来了官司。这么一比较,明明是守信用的人得到了好处,但现在很多人,都被背信弃义所带来的那一点蝇头小利蒙昏了头,好像“不骗白不骗”似的。孰不知,信誉是无价之宝。经济的损失,将来可以赚回来;而信誉的损失,就难以弥补回来。现代商业时代越来越讲究信用,没有信用的人或商家,是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到一席容身之地的,更别提发展了。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是《福布斯》杂志认定的2002中国前100名富豪之一。作为一名企业家,在对诚信的态度上足以体现南存辉的魅力。

南存辉说:“当年我修皮鞋的时候就是靠一针一线扎扎实实的技术在当地立足的。集资5万元办厂时,我把厂名取为‘求精’,也是想通过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多少年来正泰正是靠认真和诚信在社会上打造了一片天地。信用就是金钱!”

有一次,企业有一批货物出口希腊。在运输过程中,一只货箱出现了破损,重新装配时,偶然发现有一件产品不合格。南存辉得知后,毅然要求全部开箱检查。由于开船的日期已经临近,如果不及时交付,将要付出巨额损失费。有人建议不要大动干戈,因为外商是老客户了,不会为了一只小产品不合格退货。这个建议被南存辉断然拒绝。结果,所有的货物被开箱检查,确认合格。为了不影响交货,这批货物由海运改为空运。仅此一项,企业的运费就多花了80万元。但通过这一件事,却树立了正泰集团的品牌。

当今社会,以信誉招集顾客成为许多企业共同使用的招数。诚信经营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树立企业品牌的有效武器,也是富豪们增值财富的一种长期的根本的经营理念。

诚信经营是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家们始终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信条。企业要想做大做活,就应该始终以诚信为本,将诚信摆在利润的前面,先生产诚信再注重利润,只有这样持续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实现同诚信的零距离接触,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企业家应当把信用视为企业的“底线”,要用信誉去占领市场,去赢得消费者。

做人也好,处世也好,为政也好,经商也好,言而有信是关键所在,人无信不立,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信口开河”的许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让我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大家,来反击那些在市场行为中不守诚信的人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