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驾到。”
没考一会,突然有人大声通报。因为这是新帝上位的第一届科举,所以会试的主考官由当今陛下担任。
上完朝后,天和帝率领群臣赴考场巡视。所有学子均放下手中的笔,跪在号房里山呼万岁。
“众位免礼平身,继续答卷吧。你们只需把朕当作主考官便是,不必拘谨。”
天和帝的声音听起来很是亲切,在座学子均十分感动。个个都伏在案上,奋笔疾书,希望让皇上注意到他们的勤奋。
因不可直视龙颜,大家在瞧见那一抹明黄的身影时,都低下了头,待明黄的身影从眼前走过,才敢微微抬头,注视着背影远去。
楚辞也和其他人一样,在瞧见明黄身影走过之时,才抬头去看,只看见了一个略显清减的背影。
……
二月初九头场进,二月十七末场终。
九天六夜的时间里,楚辞在贡院奋笔疾书,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付与这薄薄的几张纸。
踏出贡院大门的那一刻,楚辞心中生出无限感慨。他科举之路还算顺遂,短短两年时间,便已跨入了最高的考院,如果这次能过,那么他的科举生涯就要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
相比起别人三年又三年的蹉跎时光,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会试放榜在四月十五日,称为杏榜。那么在这段等待放榜的日子里,楚辞可以稍微放松一点了。
二月末的时候,楚辞接到了好几封信。这些信寄到了西江会馆里,那个大叔拿了楚辞的好处,特意上门送信。
楚辞又掏了钱塞给这位大叔。他的住处是租来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不住这了,收信还是寄到西江会馆更加靠谱一点。
这些信是他的家人,先生和好友寄过来的。
因为心中挂念两位同窗的情况,楚辞首先拆开的就是陈子方和江淮的。
陈子方之所以没来参加会试,是因为他和家里闹翻了。原因是什么陈子方说得很含糊,楚辞猜测,应该是因为他娘的原因。
原因确实也和陈子方猜测的相差无几。见陈子方有了出息,他嫡母那边的人就动了念头。先是提出让陈子方娶她娘家的侄女,被陈子方以未立业不成家的借口推拒后,又提出要改换陈子方的出身,将他记在嫡母的名下,充做嫡子养。
陈子方还是个婴儿时就和母亲被发配到别院。为了拉扯大这个孩子,她的母亲吃过很多苦。现在他出息了,那些人却想把她唯一的东西都夺走,这也太可恨了!
陈子方又拒绝了。谁知道他们拿他没办法,却趁机去哄骗他的母亲,威逼利诱,危言耸听,让她认清自己的身份,不要给他拖后腿。
他的母亲信了,认为陈子方不记入嫡母名下就会失去光明的前途。她偷偷买了砒霜,想要服毒自尽。幸好被她身边的丫鬟察觉,才救了她一命。陈子方再也忍受不了,在家里大闹了一通。
陈家族长见陈子方和陈父相处不来,再闹下去两败俱伤,对于家族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便做主将陈子方和他的母亲分了出来,自立门户。因为这事发生在赶考前期,待一切处理妥当之时,已经赶不到了。
陈子方的信中满是释然,对他来说,保住母亲,脱离那个让人伤心的家庭,比他功成名就还让他高兴。他不敢想象,若他那次提前走了,金榜题名回来后只见母亲孤坟会是何等绝望。
江淮的情况就要比陈子方的更简单,他的祖父病逝了,按照朝廷律令,身具功名者需要守孝三年方可再入考场。江淮的信中有些遗憾,但他也明白,乡试中举已然排在了最末,此次会试能不能高中还是个未知数,刚好趁着这三年时间,努力读书,争取下一届考试一举成名。
他又看了先生和家人的,里面都是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最让楚辞开心的,还是那两个小的写给他的信,无论字迹还是遣词用句都比他离开时要好上很多了。看来还是先生更厉害。
……
阳春三月,纵使早晨和傍晚还是很冷,但中午太阳最大的时候,人们已经能脱下厚厚的棉服一会了。
文兴坊附近有一条河,河面不宽,每隔几米都可见到一块青石板,给附近的妇人用作浣衣之用。
小河两岸种着些杨柳树,此时已经冒出了新叶,在经历了一个荒芜的冬季之后,那一抹新绿显然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沿着小河往上走,可见一处大水潭,这里来往的人不多,潭水干净澄澈,环境清幽。楚辞偶尔漫步到这里之后,便喜欢上了。每到下午,他便夹着一本书过来,坐在附近的乱石上,享受这难得的静谧时刻。
这一天,楚辞正在看书,看到入神之处时,忽然听见有脚步声朝这边走过来。
他抬眼一看,是一位老者和一个少年提着竹篓和钓竿正往这边走来。
那老者见楚辞注意到他们,微微一笑,说道:“年轻人,我们是否打扰到你的清闲了?”
“老丈哪里话,此处人人皆可来,何来打扰一说?”楚辞也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