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沈青扬已经先看完了管理方案,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样的方法实在好啊,让各个部门互相监督,比我们天天去铺子里看着要有效的多啊。”
沈青林也是既惊讶又惊喜,“还有这个仓库的管理办法,登记物料进出状况还要每月盘点,这样可以杜绝偷料减料的事情。”
沈清芳却更倾向于采买的管理方法,觉得这个方法可以避免采买的人中饱私囊。
一时间众说纷纭,再次又展开了讨论,沈清夕则秉持着一贯不多话,引导为主的原则,不动声色的引导他们思考、发表意见,所以气氛很是热烈,而清夕则在不动声色中培养了他们思考、敢于自我意见的习惯。
待众人讨论完毕后,一致决定先按照这种方法推行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向有实力的商家发出区域代理的通知,先行准备区域代理的前期事情,至于区域代理的章程么,当然仍就有军师沈清夕同学光荣担任了,没办法,能者多劳嘛!
解决了心头的大问题,众人明显的轻松了不少,沈青扬长嘘一口气,笑道:“这段时间真是比我们前面几年过的日子都累,但是也是最开心的日子,感觉比以前长大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以前从来不知道的知识。”
这话却是博得了众人一致赞同,他们以前的日子可谓用养尊处优、无忧无虑来评价,虽家里日益困难,但太太们对他们还是非常好,从来不会短了他们什么,所以他们从来没有为生计愁过,现在这种生活虽然忙碌,却让他们觉得很充实和和自豪,这种感觉他们从来都没有过。
沈青林突然想到了一点,说:“咱们这区域代理的章程拟好以后,先呈伯父和父亲看看,如果没有问题,是否请父亲拟个奏折呈给皇上预批以后再实施,以免。。。。。。。”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但大家都已经领会了,毕竟上次的事情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清夕也很是赞成这件事情,上次的事情皇上没有斥责反而进行了褒奖,那就说明不管勤郡王参奏卫国侯府这件事是不是出于皇上的授意,但皇上还是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了解了他们沈家做事的各项进度,这次还是先向皇帝报告一下比较好,既尊重了皇上的颜面,又将这件事上升了一个政治高度,总之就是高调做事。
沈青扬点点头,说道:“是应该如此,我们拟好章程后再禀报父亲和叔父知道吧。”
接下来的几日,清夕的时间除了上课就全部花在了区域代理的章程上面,她前世学的是医学,只是出于兴趣去旁听过企业管理的课程,在这方面她懂的并不太多,况且还要考量这个时代的特征,所以对于写出的章程她很怕写出来的东西不能很好的推行下去,又因为这个章程还要呈给皇上看,所以对于里面的很多措辞要注意,还要讲的很详细,以免皇上他老人家看不懂。
当清夕终于把自己反复推敲过无数次的区域代理章程写好送去给大老爷他们看时,已经快到腊月二十了,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连日的大雪又让人觉得有瑞雪兆丰年的吉兆,人人脸上不禁带上了笑容。
快到年底,他们的课程到腊月十五就停了,所以清夕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推敲区域代理的章程,等到章程交由大老爷和二老爷后,一向怕冷的她就窝在冬雪院里打算好好读读书,不轻易出门了。
腊月二十的时候,卫国侯府将奏折递了上去,除了还在忙碌筹建皇家制造办的大老爷,全家都开始投入到了过年的准备中。
且说皇上看到卫国侯府的奏折的时候,先是挑了挑眉,有些意外这么快又见到了卫国侯府的奏折,细看内容,却是讲了推广那些新鲜物事的方法章程。
“区域代理?”皇上轻轻念了一句,随即低低笑道:“有点意思。”他翻到后面附着的章程,不意外的看到上次见到的稍显稚嫩的字体,他细细看了下去,可以看出写这份章程的人心思很细密,思路也很清晰,将区域代理的意思、方法和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细细了出来。
看完后,他不由掩卷沉思,区域代理,唔,这个点子倒是不错,自己可以从中做点什么呢?首先区域代理这件事是可以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各地都有商家出来分摊利润又可以不让卫国侯府一家独大的局面,是个可行的方法。
但这样对卫国侯府又有什么好处?他忍不住思考,又吩咐旁边的太监:“去把蒋烨叫来。”
蒋烨进来时,看到皇上正在闭目沉思,他照常行了礼,并不说话,他知道皇上在思考的时候并不喜被人打断。
过了一盏茶时间,皇上才睁开眼问道:“上次朕让你调查的卫国侯府三姑娘的事情怎么样了?”
蒋烨不慌不忙的从袖中掏出薄薄的两页纸递了上去,心下暗暗纳闷,这卫国侯府三姑娘在他看来并没有特别之处啊?为何皇上会这么关注?莫非。。。。。。。不是吧?皇上什么时候的爱好变了啊,那卫国侯府三姑娘还不满九岁呢,这会不会太,太,那什么了?
上面的皇上并不知道底下的蒋烨已经带上了有色眼镜看他,他正全神贯注的看那两页纸,边看边低低笑道:“还被了无大师预言为沈家的贵人?呲,还真被佛祖感召过?”他眉头上挑,明显的不信,不过除此之外,好像她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了,莫非真的是沈家先祖留下了什么秘方她能看的懂?不然她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怎么会提出这么多新鲜又有趣的想法?
还是卫国侯府真有高人在背后指点?这位沈三姑娘只是他们抛出的一个幌子?皇上心下有些暗疑,决定还是再细细寻思一下区域代理的事情。
心下有了决定后,他对下首的蒋烨吩咐道:“你继续关注卫国侯府的动向,还有这位三姑娘,如有什么风吹草动,可随时来报。”
呃,皇上,您老人家真的想的有些多啊!
第四十六章 过年
文文上了分类小封推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
************************************************************************
进入腊月,大太太、二太太就忙的整日脚不沾尘,卫国侯府不比往年,今年的年景比往常要好上很多,最起码有了皇家制造办的差事和几个作坊铺子的收入,可以支撑着过一个相对舒心点的年节了。
老太爷一早发出话来,因此两位太太整日的忙着采买年礼,又因着卫国候府今年的风头,连皇帝都下了旨意赏了些东西下来,虽然东西不多,但到底是得了些体面,因此好些个勋贵世家和本家都上门来拜访,其实按说卫国侯府是百年世家,这么多年下来和京都城的勋贵世家很多都有些不远不近的姻亲关系,这也是皇帝虽不重用世家但也不能把他们连根拔起的原因,因为勋贵世家们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好在这些世家大多都安稳于现状,并不招惹是非,有些勋贵世家也陆续有子弟出仕,因此日子过的倒也富足,也有像卫国侯府这种不善经营的世家逐渐没落的,所以卫国侯府也就和各家渐渐少了来往。
如今见卫国候府比以前有了起色,很多世家和本族又都有了往来,其实沈家是不喜这样的势利,无奈人家来拜访又不能把人往外赶,只得应付。连带着三位姨娘都跟着接待、准备礼物等等,忙的不可开交,当然更多的是本族中人有不少来看看侯府是否真的像以往一样富足了,顺便打打秋风,对这样的人,老太爷倒是愿意大力帮助,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沈字,都是本家,能帮的一定帮,两位太太知道老太爷一贯是这样的,因此对上门的本家族中之人少不得送上布匹、吃食,再赠送些银钱。
这些倒是和清夕无关,他们将区域代理的事情忙完后,就将自己关在院子里,研究了无送的那些医书,或是沈家先祖留下的那些书籍,她有时间的时候就开始翻译那些书籍,最先翻译的是小说,这个量多,耗费的时间又长,所以她打算一有时间就翻译一些,偶尔也和兄弟姊妹及杨子谦、杨润素、顾照棠他们玩闹一回,日子过得轻松而又惬意。
腊月底底,各家的年礼也都送到了卫国候府,大太太、二太太又整日的忙着打点各府的回礼,更是忙的恨不得多生出两只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