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信、贺卡及小巧的纸片同样可以传情达意。
4教育仅仅是母亲的事情吗?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贤惠的女子总有这样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相夫教子,似乎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那么,父亲的责任呢?
小南的母亲希望女儿成为一个有修养并有多种爱好的人,于是就给她买了一把很好的小提琴,并请了教师对她进行训练。
有一天晚上,小南在做功课。不知为什么,那天已经超出了做功课的时间,她仍然没有完成事先安排好的计划。
母亲看着表,离睡觉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照这样下去,不是睡眠受影响,就是不能练琴了,不免着急起来。
“小南,你不要忘了今天还要练琴。”“知道,可是我的功课还没有做完,你总不会让我不完成功课就练琴吧。”
“那你为什么不快些做,功课不是不多吗?”
“可我一直在做呀。”小南的母亲这时无话可说,只能看着小南做功课。看着女儿满不在乎的样子,她的心中不禁生出了无名之火。
终于,小南完成了功课,开始慢吞吞地收拾书本,这时离睡觉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了。
“能不能快点呀,再过半小时就要睡觉了。”母亲焦急地说道。
“好了,好了,马上开始。”说着,小南拿起了小提琴漫不经心地练了起来。
母亲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忍不住开始责备女儿:“你怎么那么不认真,练琴都要我来管,不觉得羞愧吗?”
“你别来打扰我,不是说好了不管我练琴的吗?”小南此时心情也极为不佳,气鼓鼓地拉着琴。
母亲看着女儿心不在焉的样子,心想睡觉的时间就要到了,若让她现在停止,练习便毫无效果,若是练下去,便会影响休息。
想到这里,母亲终于不能再控制住自己,怒气冲冲地对女儿说道:“你如果不想练就别练,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不练就不练,本来就是你要我练的。”小南也发起脾气来,把琴往琴盒里胡乱一放就走。
“把乐谱收拾好再走!”母亲说道。
小南极不情愿地收拾那些乐谱,并故意做出无所谓的表情,似乎对母亲的话满不在乎。
“快一点,拖拖拉拉的像什么样子。”
“这已经够快了,还要有多快!”小南终于也大声喊了起来,“真烦人!”
“什么?你说谁烦?”两个人开始大吵起来,各自都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这时,父亲插嘴了:“你怎么能这样和妈妈说话?”
见到自己孤立无援,小南更感委屈,终于抑制不住哭了起来,并抽泣着上了床。这时已经超过了应该入睡的时间。
看到这种情形,母亲的心里十分难过。想到女儿琴没有练好,睡眠时间也没有保证,两头都没有抓住,而且搞得母女二人都心情恶劣,不由心中懊恼之极。
但是,我们认为做父亲的也有责任,在这场家庭矛盾中,他没有处理好,没有找到自己合适位置。
现在我们经常听说“教育妈妈”,可母亲还是较容易将最大价值置于“能够用功”的标准上,因此让孩子去上补习班或请家教,一味地走在学习的路线上。当然,我并不是要责难母亲。父亲完全不过问子女的教育,只让母亲负责任,就避免不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将孩子的教育交给母亲”的父亲占八成以上。交给母亲负责的理由是:“父亲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占52。8%,“子女的教育交给母亲来进行比较好”占34。3%,“子女的教育应该由母亲负责”占8。6%。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方面,母亲的负担沉重。
但问题还不在于此。恐怕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满怀希望地将最理想的计划安排在孩子身上,但在这些努力的同时,很少有人仔细地考虑过,究竟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培养孩子爱好的目的正是让孩子在成长之中获得乐趣,而小南母亲的做法,根本不可能让女儿在学习音乐中得到快乐,相反还会成为一种负担,使她对音乐产生厌恶之感。
如果做母亲的急于让孩子学某种技能或向他们灌输知识,只会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厌恶,造成心情抑郁,会从根本上影响他对生活的看法,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很多母亲都没有在内心深处意识到这些,又往往无法面对这种隐隐的愧疚与懊悔。我们认为,对于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和活泼、健康的体魄,这两点是培养所有其他能力的基础。
这正是需要父亲告诉母亲的。母亲把教育子女视为是自己的责任,认为孩子不用功,自己要负责。因此,母亲只注意到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不好,母亲会很失望,最后孩子也会成为母亲心目中的“坏孩子”。
在母亲认为孩子是“坏孩子”之前,做父亲的必须要让母亲暂停脚步,从新的观点重新评估孩子的价值。
“这孩子不是也有这种优点吗?”
“会不会用功,不能够光靠成绩来评价啊!”
“这个孩子的生活能力很强啊!”
“这种懂得体贴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会得到众人的喜爱,过着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