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知道后人巴不得要他早死了。”
“要是我,我也巴不得他赶紧死去。”
皇帝大臣看着天幕上他做了一件件事,“这真的是那个天幕刚刚介绍的那个贤明的一代君主吗,”
“玄这个字真的很适合他。”
唐太宗站在大殿上气的胡言乱语:“他是怎么敢逃跑的,还弃百姓于不顾,李隆基你这个王八蛋,朕#¥%&*@#$%^&*……呜呜呜”
正在经历安史之乱,等待陛下派兵拯救他们的长安百姓一脸震惊:“陛下就这样丢下我们走了。陛下就这样抛弃我们了。”
“还在这里感慨呢,赶紧准备准备跑吧,叛军马上就攻进来了。”
“对对对,赶紧跑,可是跑到哪里呢?”
“我们往南逃吧,那里应该还算安全。”
高仙芝和哥舒翰盯着天幕,又看看自已的手下和身后的百姓:“陛下就这么不相信他吗,他要怎么做?”下属都在等他的下一指令,哥舒翰迷茫困惑的双眼重新坚定振作起来,保护百姓,守卫大唐是军人职责所在,他一定要好好守护好大唐,决不能再让叛贼毁了大唐。
武则天和唐睿宗李旦看着下面跪在地上的李隆基,拿起奏折砸了过去,竟然弃百姓生命于不顾,在准备逃亡的时候告诉百姓一声也好啊,如果不是李氏子孙,早就人头落地了。
太平长公主冷冷的看着李隆基这个政敌,没想到到最后还是他输了。一众大臣在二人身上徘徊,他们还要不要继续支持太子,虽然太子未来给大唐造成如此劫难,但是开元盛世他们也想要,这个是极盛之盛。
怎么会有这么矛盾的人。这让他们如何选择,}
【总的来说,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强大;然而,他晚年的懈怠与宠信奸臣也为唐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帝王。】
(可不是毁誉参半吗,在天宝元年挂掉还能和二凤争争。)
(天宝对唐玄宗来说是不是有毒,改年号后他就变了。)
(跟得了精神分裂症似的。)
(他应该就是贪图享乐的人,只是小时候有祖母武则天压制,后面又有韦后和太平长公主与他抗衡。上位后又要有拿的出手的功绩来证明他。当成绩出来,感觉自已堪比二凤,就想自已努力了半辈子,该好好享受了。)
(可他没想到,他这一享受,大唐完了。)
(二凤在魏徵死后也听不进谏言,隐隐约约有向昏君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是二凤他死的就刚刚好,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名)
(无论是粉丝还是黑粉都巴不得他早死。)
{无论是开元、天宝还是安史之乱后的老祖宗们都表示:“现在我们也希望他早死,太恐怖吓人了。”
看着后人评论太宗,张大了嘴巴“没想到被后人那样夸赞的太宗陛下也差点成了昏君。”
“看来后人说的对,该死的时候还是赶紧死,省的霍霍人。”
唐太宗看了不可思议:“他未来也差点成了昏君吗,怎么可能?朕不信。”
魏徵:“看吧看吧,我就说陛下有一点成绩后就骄傲的不是他的,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看来这个根还在陛下。”然后就站了出来,开始发挥自已的作用,逮着就是一顿输出,二凤被喷的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贞观时期的大臣看着二人也不阻拦,陛下确实被魏大人说了说,这几天陛下确实有些过于自满了。
二凤听了连连点头,一脸你说的对,朕会改正的表情。李承乾,李泰和李丽质看着乖乖被魏大人训斥的阿耶,魏大人好厉害,竟然敢说阿耶。
最后就差发誓表示自已一定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还说:“魏爱卿也要保重身体,朕离不开你。”
魏徵表示,还用你说,这次一定走在你后面,绝不让陛下犯错,还有绝对不让陛下再退了自已的石碑。
二凤解决完自已的事情后在天幕上呼喊李隆基:“不孝子孙,你要是不想要这个皇位,想要休息享受,就赶紧让位,让有才能的人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