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亲征绝非易事,倘若朝堂出现动荡,大明如何是好!”
毕自严眼中饱含泪花。
这群人都是最信任的人,只有黄得功周遇吉没有在,皇帝心中同样波澜阵阵。
若没有他们,自己孤掌难鸣,某天来场落水也不是不可能。
数月来很多事做得都太顺,虽眼前仅仅显现出苗头,却也让他真正感到了危机。
所有症结,说不定都在这个点等着他,随时就将引爆。
狂妄的穿越者或者说改革者,不可能凡事一帆风顺。
君王需要树立绝对权威,文治非一日之功,要想文治长久且健康,唯有靠武功来催化。
开国初期君王说一不二,能做后代帝王做不到的事,无不与战功息息相关。
要将大明从泥潭中拖出,必须去冒险。
胜了,一切皆有可为,若败了,四大皆空。
不过崇祯不是一点底气没有,他深信禁卫军绝对具备一战之力。
而且为战备,在十天前便已命制造局征调民夫,禁军派辎重兵协助向宣府运兵器。
还要在那边搞一个制造局分厂,保证兵器弹药补给。
自己去亲征,朝堂由内阁六部打理,对他们来说是一场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当初将温党及部分勋贵拿下,虽其它党派也有殃及,不过还是引发一定的权利失衡。
之所以只杀刘宇亮与几个京营武将,其他人劳改,存在有平衡方面的考量。
温体仁和身为宣党的陈奇瑜重新启用,同样也是如此。
但为此也带来负面影响,那就是都留了希望,诸党都想拼一拼,让势力重回巅峰。
自己把内阁六部紧紧抓在手中,有点像天启帝使用阉党的味道。
内阁没问题,六部尚书全部发文登报,已经将他们推到悬崖边缘。
让他们与朝臣斗狠,自己才能进退自如。
当年魏忠贤心狠手辣,导致朝堂败坏,却也是坚定的保皇党。
现在想起来,便宜哥哥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也终于领会了“忠贤可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如今自己变相这样做,严格意义上比当初天启帝更好,至少脱离了纯粹依靠太监。
当下内阁就剩孙承宗、范景文没有发言,崇祯问道:
“二位军机。”
“臣在。”
“不知两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