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骑则是更习惯左右翼来回策骑飞奔,消耗周军火器和弓箭,同时用自已的骑弓杀伤周军有生力量。
可能整天打下来,双方都很难锐阵交战。
都有顾虑。
但此次不同,周军必须护住粮队。
虏骑必然要冲击车队,破坏送粮。
只能锐阵对冲,一战定生死!
“车队那边只有三千多步兵……”
冯唐看了一眼,车队蜿蜒如龙,但也停了下来。
似乎是要有所动作。
冯唐漠然道:“我等拼尽全力,誓死不退,唯战而已!车队若破,也与我等无关了,那是镇兵和内府,还有贾芸的事了。”
诸将心中也是明白,开始遵令集结麾下骑兵。
确实如此。
众人已经将生死抛诸度外。
他们在,对冲后还能咬住虏骑不放,敌骑想破坏车队也要防着周军冲过之后再兜回来。
骑兵对冲相当凶险,容不得他们做别的事。
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可能会有小股游骑冲到车队那边。
如果这样也挡不住……
那也无计可施。
冯唐等人连命都未必保的住,这时候想的越多就是错的越多了。
……
“敌骑快到了!”
“结方圆阵!”
“快点,迟疑者斩,后退者斩!”
负责贴身保护车队的是一位蓟州镇的副将,麾下三千步兵。
这些都是附近迁安,玉田等州县的驻防步兵。
在蓟镇算三线部队。
一线当然是各将直属的各营精锐,包括骑兵在内,大半精锐都有披甲,且最少有三四成的铁甲披戴。
兵器也是精心打造的精铁强兵。
此外火器,强弩,也都装备这些一线精锐。
蓟镇十一万兵马,这样的精锐在四万人左右。
此外就有三万多人的边军驻守在外围关隘,分布在长城一线,墩,台,堡,城之中。
喜峰口,三屯营等地就是这样的二线驻军。
他们也有一定的披甲,也有火器等重型武器装备。
二线驻军有四万余人。
剩下的三万人左右,就是在蓟镇南边驻守,算是内线部队,装备和训练都是最差的。
他们算是最后一道防线,主要就是用来守城。
一旦蓟镇大量军台关隘失陷,主力损失过大,三线驻军就负责守城,拖延虏骑大举南下的步伐就可以了。
此次蓟州主力还在与虏骑主力对峙,能抽出一万余骑护送粮队已经是出尽全力。
只能用这些三线驻军沿途出动,加入护粮队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