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事,衣有了,食有了,住有了,就差一个自由而已,自由有这么重要?
月例则是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人都是二十两一个月,一年二百四十两。
贾政肯定还有额外补贴,不然这二百多两都不够他养两个清客的。
更不要说购入善本书籍,古董字画的开销了。
贾琏月例是十二两,凤姐管家,才五两。
这夫妻俩连几个丫鬟,月例才二十多两。
凤姐的原话是只够几天使的。
李纨月例十两,加上额外贴补的十两,和贾母等同。
加上一些分红收入,一年四五百两收入,算是明面收入最高的一位。
大丫鬟则是月例一两,二等丫鬟月例一吊,三等是八百钱,六百钱不等。
粗使丫鬟也有四五百钱一个月。
就算是粗使丫鬟,也就做点洒扫的事,还给衣食住处,这条件,不少成年人都会趋之若鹜。
贾赦是没有月例银子。
他们住东路院,丫鬟仆妇们的开销是荣国府公中负责。
但贾赦,邢夫人本人则是每年有一笔银子给贾赦用,贾赦再分一些给邢夫人。
要不然,贾赦哪来的银子买十几个妾侍养在东路院?
随着荣国府收入逐年减少,贾赦等人的日子也是难过起来。
想要随意挥霍是肯定办不到了。
甚至是相当的窘迫。
荣国府一年收入不超过八万。
每个月固定开销就大几千两。
加上婚丧嫁娶迎来送往,各种支出层出不穷。
凤姐早期放贷还能支撑,最多月钱迟放几天。
后来就只能典当贾母的私藏物品了。
请鸳鸯帮着当东西,说笑时似乎有趣,但骨子里的落魄是遮掩不住了。
贾赦诸多不法事,凤姐,贾珍的诸多事情,最终落个抄家下狱,主要原因还是一个穷字。
每年三千两分红……
对贾赦,贾政,贾珍,都不算小钱。
宁国府又是贾珍一个人的,等若他每年多六千两银子到手。
真的不少了。
黑山庄乌进孝,现银加粮食也就大几千两银子。
这银子要是年年有,等若多一个庄子出来。
贾珍虽是意动,但还是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下来。
上头这些人是什么德性,他太清楚不过了。
头一年可能如数给付银子。
接下来就难说了。
户部要不给,他敢找户部要,还是找廉亲王,智郡王要?
贾珍的心思,不光是吴天佑懂,贾赦也懂。
只有贾政圆睁双目,不明白为什么贾珍不立刻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