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完蓝斌的答题,刘三吾转向其他学子。众人纷纷举手,准备分享自已要背诵的内容。
朱檀率先开口,选择背诵《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段。他不仅背诵流畅,还能深入阐发其中治世之道,见解精辟,令刘三吾连连点头。
朱椿和朱柏也表现不俗。朱椿选择《论语》"君子谋道不谋食"一章,论述君子当以道自任。
朱柏则选《大学》中"格物致知"一节,阐发修身治国之理,二人皆能旁征博引,思虑周全。
轮到朱桂时,他面露难色。刘三吾见状,温声提醒道:"殿下可试试背诵学而时习之一章?"
然而朱桂支支吾吾半天,却连这最基础的章节也背不出来,令在座诸人不免为之侧目。
年幼的朱楧也显得有些紧张,刘三吾循循善诱:"殿下可记得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段?"
朱楧闻言,勉强将这段内容背了出来,虽然磕磕绊绊,总算完成了背诵。
勋贵子弟中,李景隆选择《中庸》中"天命之谓性"一段,解读深入透彻,将修身治国之道娓娓道来,思路清晰,见解独到。
徐膺绪与沐昂也各有千秋,前者谈《论语》"克已复礼"章节,后者论《礼记》"乐记",虽不及李景隆精彩,但也颇具见地。
至于常森和徐增寿,所选内容虽也是经典章节,但讲解都略显肤浅。
刘三吾听完众人发言,对朱檀、朱椿、朱柏三位皇子以及李景隆等人的表现尤为满意,但对朱桂、朱楧等人的学业进展也不免有些忧虑。
刘三吾沉吟片刻,环视众人道:"诸位的学业进展吾已了解。为使大家都能扎实进步,不如从《论语》开始,循序渐进。"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论语》,接着说道:"圣人之书贵在深入浅出。我们先从阅读入手,待诸位熟悉文意,再逐步深入。"
"每篇章的学习分为四个层次:先是细读原文,理解字词;而后探究其意,把握精髓;继而熟读成诵,铭记于心;最后,结合所学,各自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文章,阐述已见。"
言罢,刘三吾挺直脊背,深吸一口气,以醇厚且富有韵律的声音,朗读起《论语》首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每一个字都清晰而雄浑,在大本堂内悠悠回荡。
朗读完毕,刘三吾便逐句领着大家诵读。"学而时习之,"他读得缓慢而清晰,大本堂中的学子们随声附和,齐声诵读。
刘三吾缓缓抬手,轻抚胡须,目光从手中《论语》书卷移向诸位皇子,神情透着庄重与期许。
"此句中的学,诸位当然明白,意为学习,是汲取知识、开启智慧的起点。然而这习字,其中蕴含的道理,却远非表面看来那般简单。"
"这习字的精髓,绝非仅仅是机械地复习回顾,其核心在于践行与练习。"
"以孔门为例,颜渊、子路等贤者,在孔子的教诲下,不仅熟谙经典,更是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融入到一言一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