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坐船离开襄阳,沿淯水北上,王凝之的心情与上次大不一样。
北伐之时,他还是个小透明,但豪情万丈,想着凭借先知的优势立下战功,再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桓温不要放弃中原。
而这次北上,他身边只剩一千人,前途未卜。
沈劲站在他身侧,有些佩服地看着这个比自已还年轻十岁的长官。
王凝之的心思都在这片土地上,双手撑着船楼的护栏,身体前倾,不禁叹道:“如此河山,怎么忍心放弃呢?”
沈劲将视线投向远方,“谁都想要,又谁都不敢要,就成这样了。”
这次的行动,两人已经做过详细的安排,第一步便是在要在鲁阳站稳脚跟。
鲁阳是个县城,位于淯水和汝水之间,西边便是秦岭,本属于南阳郡,但中原大乱之后,这里的人大多逃往了荆州。
荆州和京口之所以兵力强盛,和收留了大量流民是分不开的。
鲁阳县令刘德秀带着几名兵丁到城外迎接了王凝之一行人。
进城后,一片残破萧条的景象。
刘德秀介绍道:“城里如今不过几十户人家,原来的百姓,大部分都逃到南边去了,还有一部分躲进了山里。”
王凝之看着有些寒酸的几人,问道:“其他官吏何在,怎么不出来见我?”
“没其他人了,就我一个。”刘县令苦笑,“连这几名差役,都是我临时找来的。”
沈劲问道:“上面没有派人过来吗?”
“当然有,不过谁愿意来这种地方,都找各种关系推脱了。”
王凝之看着这个其貌不扬,一身官服都有些褪色的中年男人,“那你怎么没走?”
“我就是鲁阳人,所以一直不舍得走,总想着这里有一天会好起来的。”刘县令喃喃道,话语里已经听不出一点信心,只剩下迷茫。
王凝之迈步走进县衙,四下打量。
年久失修的建筑,墙体斑驳,地面也是坑坑洼洼,但看得出刚刚打扫过。
“我会在这里待一段时间,你是留下来,还是让我送你回去?”
刘县令的眼睛亮了起来,“长史是要在这里召回流民吗?”
王凝之点点头,补充道:“你要是想回去,我会想办法帮你重新谋个差事。”
像刘县令这样的官,王凝之只需要写封信给岳父谢奕,再把他的事迹在京城扩散下,换个地方为官不是问题。
朝廷也是需要正能量的,一个县令又不影响大家的利益。
不过刘县令拒绝了这份前程,“长史若能重振鲁阳,我愿意留下。”
这个回答在王凝之的意料之中。
“重振不敢说,但我愿意试试。”王凝之指了指沈劲,对刘县令说道:“这是宣威将军沈劲,你将鲁阳周围的情况和他详细说下。”
刘县令拱手称是,两人自去商量。
王凝之让李寿带着队伍在城外驻扎,自已则和姜顺、刘桃棒在城里转悠起来。
县城虽然破败,倒也五脏俱全,道路宽阔,街市俨然,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三人行走间,不时有人透过门缝观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