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皱着眉头,率先打破沉默:“赵胜兄弟遭此大难,实在令人痛心。如今官军越发猖獗,我等该如何应对?”
李自成目光坚定地望向王嘉胤:“嘉胤兄,你一向深谋远虑,且威望颇高,我等皆愿追随你。你且说说,咱们下一步该如何走?”
王嘉胤缓缓站起身来,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透着自信与沉稳。
他缓缓扫视众人一圈,声音低沉而有力:“诸位兄弟,官军虽来势汹汹,但山西百姓对明朝廷积怨已久,这便是我们最大的依仗。
我们不可再如散沙般各自为战,需团结一心,各部分头行动,行踪飘忽不定,让官军捉摸不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嘉胤兄所言极是,可具体该咋行动呢?”一位首领急切地问道。
王嘉胤沉思片刻,走近简易的地图,手指着平阳、泽潞、汾太沁辽等地区,说道:“我们可在这些地方同时发动小规模突袭,扰得官军疲于奔命,打乱他们的部署。
然后,仔细探寻官军的薄弱之处,集中兵力给予致命一击。
同时,要与当地百姓紧密相连,让他们成为我们的耳目,为我们传递消息,掩护我们的行动。”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燃起希望之火。
此后,起义军依王嘉胤之策,在山西各地展开了灵活多变、惊心动魄的战斗。
在平阳地区,一支起义军小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如鬼魅般潜入一座县城。他们避开官军的巡逻队,行动敏捷如狸猫。
“兄弟们,噤声,莫要惊动了官兵。”队长压低声音,眼神中透着紧张与专注。
他们迅速控制了县衙的守卫,打开粮仓,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在月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快,将粮食分给城中的穷苦百姓,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为他们而来。”
百姓们从睡梦中惊醒,起初满脸惊恐,但看到粮食和起义军善意的面容,纷纷欢呼雀跃。
“多谢好汉们,你们是活菩萨啊!”一位老者激动得热泪盈眶。
消息不胫而走,无数年轻人被起义军的义举所感动,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起义军的力量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在泽潞一带,起义军与当地的矿工们携手合作。
矿工们熟悉山中的一草一木,每一条小道都如同自家的脉络般清晰。他们带领起义军穿梭于山林之间,设下重重埋伏。
当官军大摇大摆地前来围剿时,只听得一声号角响起,起义军如神兵天降,从四面八方杀出。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山谷。
“狗官兵,平日里你们作威作福,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一位起义军战士满脸愤怒,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如战神下凡般冲向官军。
面对起义军的活跃,洪承畴怒不可遏。他调兵遣将,增派更多的官军奔赴山西,对起义军活动频繁的地区实行铁桶般的封锁,企图将起义军困死在这片土地上。
在一次官军的大规模围剿行动中,王嘉胤率领的起义军不幸被官军包围在一个山谷之中。
官军在山谷口修筑起坚固的工事,弩箭上弦,刀枪林立,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妄图将起义军困死在这绝境之中。
起义军的将士们望着山谷外密密麻麻的官军,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慌乱。
王嘉胤登上高处,身姿伟岸,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
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大声喊道:“兄弟们,莫要害怕!官军虽众,然我们熟悉这山谷的一草一木,此乃我们的地利。我们可利用地形与他们周旋,定能寻得生机。”
“嘉胤大哥,我们信你!”一位年轻的士兵高呼,眼神中充满了对王嘉胤的信任与崇拜。
王嘉胤随即冷静地布置作战计划:“一部分兄弟在山谷口佯装突围,务必大张旗鼓,吸引官军的注意力。
另一部分兄弟随我从山谷的侧面探寻出路,我们要攻其不备,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战斗的号角吹响,山谷口的起义军呐喊着冲向官军,一时间,箭如雨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生死搏杀。
而王嘉胤则带着一队精锐士兵,如敏捷的猿猴般沿着山谷的侧壁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