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三边总督洪承畴受明廷之命,全力镇压起义。
他坐镇指挥中枢,犹如一只冷酷的猎鹰,麾下曹文诏、艾万年等部将则是其锐利的爪牙,对起义军展开了穷追猛打。
赵胜的队伍在陕西的山川沟壑间艰难求生,他们时而隐蔽于荒村废墟,时而奔袭于官兵粮道,然而,官军的围剿愈发猛烈,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哥,官军又追上来了,咱们这几日连番苦战,兄弟们死伤不少,粮草也所剩无几,这可如何是好?”赵胜身旁的一位亲信满脸疲惫与忧虑,眼神中却仍透着一丝倔强。
赵胜望着远方连绵的山峦,眉头紧锁,沉思良久后,缓缓开口:“陕西已无容身之处,听闻山西的百姓亦在苛政下苦不堪言,我们且渡过黄河,前往山西,或许能寻得一线生机。黄河虽险,却阻不住我们求生之路。”
夜幕笼罩着黄河岸边,涛声如雷,似在怒吼着世间的不公。
赵胜和他的兄弟们望着那滔滔浊浪,心中五味杂陈。
简陋的木筏在波涛中剧烈摇晃,冰冷的河水不断溅起,打湿了他们破旧的衣衫,寒意瞬间穿透肌肤,直抵骨髓。
但众人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只有对未来的一丝憧憬与决绝。
“兄弟们,握紧了,只要过了这黄河,我们就有希望!”赵胜大声呼喊着,声音在黄河上空回荡,似在为兄弟们打气,又似在向命运发出挑战。
当他们踏上山西的土地,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
起初,他们在晋西的偏远山乡活动,这些地方,土豪劣绅们依旧作威作福,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赵胜深知,若要在此立足,必须赢得民心。
“乡亲们,我们是起义军,是来为你们讨回公道的!那些地主老财,平日里吸你们的血,如今我们要让他们付出代价!”赵胜站在一个破败村落的中央,振臂高呼,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激情。
村民们起初面露惊恐,纷纷躲在家中,门窗紧闭。
但当他们看到赵胜的队伍将从土豪家中搜出的粮食衣物分给众人时,眼中的恐惧逐渐被惊喜与感激所取代。
一位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拉着赵胜的手说道:“壮士啊,你们可算是来了,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赵胜轻轻拍着老者的手:“大爷,您放心,只要有我们在,就不会让那些恶人再欺负你们。”
然而,安宁的日子转瞬即逝。洪承畴与曹文诏、艾万年等官军如影随形,很快追过黄河。
九月十八日,夜幕如墨,笼罩着晋西石楼县。赵胜的营地中,兄弟们在连日的奔波后疲惫不堪,纷纷沉沉睡去。
赵胜独自坐在营帐内,借着微弱的烛光,凝视着那张简易的地图,心中满是忧虑。
他深知官军就在附近,危险如影随形,但他万万没想到,危机竟会如此突然降临。
官军如暗夜中的幽灵,悄然靠近营地。刹那间,喊杀声如惊雷般打破了夜的宁静,火光冲天而起,映红了半边天。
赵胜从睡梦中惊醒,瞬间意识到危险来临。他来不及穿上衣服,本能地顺手抓起身边的大刀,如猎豹般冲了出去。
“兄弟们,快起来,官军来袭!”他的呼喊声在营地中回荡,充满了焦急与决然。
但慌乱之中,他的身影在火光映照下格外醒目。官军们发现了他,如饿狼见了猎物一般,蜂拥而上。
赵胜虽奋力抵抗,手中大刀舞得虎虎生风,每一刀都带着他的愤怒与不甘。可是,官军人数众多,他渐渐陷入重围。
“狗官,想杀我,没那么容易!”赵胜怒吼着,眼中血丝密布,他的身躯已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肌肤,但他依然顽强地战斗着。
在一阵激烈的刀光剑影交错中,他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军砍倒在地。
他的双眼圆睁,死死地盯着敌人,那目光中满是对未竟事业的不舍,对明朝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
赵胜部虽遭此重创,但山西境内的起义之火却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王嘉胤,这位有着非凡胆略与智谋的豪杰,在众多起义军首领中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核心。
在一次起义军首领的秘密聚会上,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