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快乐工作 生活 > 第七章 积极主动奋发图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2页)

第七章 积极主动奋发图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2页)

一年之后,王永庆已全部掌握米店经营的奥妙,于是他让父亲给他借来200元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很小的米店。开始时,因他的米店铺面小,地处偏僻,又没有知名度,因而很少有人光顾他的米店。为打开销路,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钱,唯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买家卖家都习以为常。王永庆就以此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改善米的质量,筛簸米中的砂石、米糠,使自己的米纯净质优。同时,王永庆还改善服务质量,不但送米上门,而且还放米进缸,帮顾客腾清、洗刷米缸,把新米放下层、陈米放上层。他做每一件事情都非常认真,就像给自己家干活一样,有时候让顾客都很受感动。另外,王永庆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载了顾客家米缸的容量、人口以及月用米量的多少等,他估计该顾客米快吃完时,就主动将米送去。这样,时间一长,人们都认可了王永庆的米店,说他的米店质量优良,服务周到,信誉最佳。于是,他的米店生意兴隆起来。

王永庆开米店之初,每天只能卖一包米,一年后每天可卖十几包。他挣的全是辛苦钱,利润非常低,每包米只能挣一毛二分钱。

稍有积蓄后,王永庆又开了一个碾米厂。因他隔壁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碾米厂,其设备、经验都比他优越,但王永庆以勤补拙,每天早开工晚收工,比日本碾米厂多开工四个半小时。这样,他的碾米厂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嘉义米行中有口皆碑。永庆米行在嘉义20多家米行中排在了第3位,而他隔壁日本人的米行排在第4位。

抗日战争期间,因粮食实行配给制,王永庆无米可卖,于是转行经营木材。日本投降后百业待兴,王永庆经营的木材业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到1946年,他积累的资本已达到5000万元台币。

在20世纪50年代初,王永庆开始经营塑胶产业。他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在塑胶产业中获得了令世人震惊的业绩。根据台湾《天下杂志》的调查,王永庆开创的台塑集团已是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拥有员工近7万人,营业额近3800亿元新台币;台塑集团六轻厂完工投产后,乙烯产A将超过日本、韩国的各大厂家,居亚洲第一,跻身全球十大厂之列。他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由衷地佩服王永庆,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由此,王永庆还获得了“胶塑大王”的美誉。

1975年1月,美国圣约翰大学赠给王永庆荣誉博士学位,他在仪式上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己之不足。”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勤奋可以克服一切障碍。”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战胜遗传的缺陷,克服自身的弱点。天资聪敏者的优势,往往只在某个方面。而所谓素质差,也仅仅是指某个方面。只要进行反复训练,勤奋努力,就能消除这方面的差距,同样也可以有所作为。勤能补拙。

“不惜人力有人敬”。只要你不投机取巧,只要你辛勤工作,你一定会达到光辉的彼岸。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指出,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否获得成功,智商的高低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许多事实已经证明,不少获得重大成就的人,智商其实并不高。他们的成功,主要靠后天的勤奋努力。爱因斯坦说:“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这句话,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你也许还是觉得光凭勤奋,不一定能够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因为你不是天才。其实不然。真正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是勤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文学家高尔基也明确指出:“天才就是勤奋。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威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未必是“千里马”,但是可以通过“老黄牛”精神,取得一样惊人的成绩!所谓“千里马”,古人称为“千里足”,是指一种灵活快速、日驰千里的良马。人们常常也用它来比喻聪明才干,尤其指智略干练的王佐之才。这种才干的确是人们建立功业的宝贵条件。所谓“老黄牛精神”,主要就是指刻苦奋斗精神——坚韧不拔、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牛劲”。正是这种“牛劲”,使人们能够在艰巨的工作中,永远坚定乐观,开拓前进。我们不一定都有“千里马”之才,但是,勤能补拙,老天也会被感动的—甚至就像丑小鸭可以成为白天鹅一样,甘心不断磨砺自己的老黄牛,也终于有一天会成为千里马!

所以,成功没有捷径。聪明才智不可恃,点滴累积才是成功的要诀。笨鸟先飞早人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蝉联三次世界篮球冠军的天才教练蓝帕第有一次说:“任何一位顶天立地、有作为的人,不管怎样,最后他的内心一定会感谢刻苦的工作与训练,他一定会衷心向往训练的机会。”

成功维他命

勤奋工作的三条路径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总有回报。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享受到工作中的乐趣。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人物,无一不是勤奋学习和工作的典范,可以说他们对工作都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1。视工作如生命

普通人一生的1/3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就如伴侣一般形影不离。工作就是我们的一部分生命。如果你热爱生命,那么你也要热爱你的工作,当成生命一样来爱。

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工作成就与其对工作的痴迷程度是成正比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一定不能有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的想法,而是应该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不懈追求,把工作视作自己的第二生命而珍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到工作时要想工作、干工作;业余时间也要思考工作,谋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佼佼者,从所有的员工中脱颖而出。

2。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有的人工作着是快乐的,有的人则不快乐,差别就在于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如果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最喜欢的工作,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而如果你在工作时把它当作生命,你就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觉到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彻底改变浑浑噩噩的工作态度。

3。热爱你的每一份工作

既然工作是我们的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处理好这部分生命,使之不至于单调乏味?怎样精彩地度过这人生的1/3时光呢?每个人都知道恋爱的感觉好极了,那是一种难以言语的美妙,如果员工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就要把工作当作恋人一样,这样你就能从工作中体验出各种好来。像对待恋人那样去对待你的工作,是做好自己工作的一种很简单的尝试。

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人是复杂的、多面的,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这是成功的人必备的素质。任何人的短处中都蕴含着长处,如果能够扬长避短,必定能使事情扭转乾坤。聪明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点,使自己具有永恒的魅力。

名人视线

田忌赛马的谋略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孙膑的谋略在于:不与强者争一时的长短,而是依据自己的实际,错开优势,以长击短,因此才会取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扬长避短,剑走偏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知道你在这方面比不过人家,可是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做,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人士,首先应该“自知”,即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哪些是自己所长,哪些又是自己所短,自己的优势究竟是什么。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要设法避开。人生的诀窍就是利用自己的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中,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为此,我们只有紧张抓住自己的一技之长,加以利用。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善于做学问,没有当官的素质,可他非要去从政不可,或不得已被推上某个领导岗位,结果在官场上很不得意,学问也耽误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用劳伦斯·彼得的话说,这叫“迷失自己”。这种人的失败,在于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丢了自己的长处,而用了自己的短处。

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坚持住既定的方向,而如愿以偿地获得成功的。坚守自己的优势方向,就要能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不去随波逐流,不去赶时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