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是由苏联率先发起的。
在战火重新燃起之前,苏联就已经通过先发优势,成功地将强大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了沙姆国。
主要包括第58集团军所属的第42机械化步兵师和第29机械化步兵师;第59集团军旗下的第19坦克师、第93摩托化步兵师以及第13步兵师。
此外,空降军的第7山地空中突击师与第76空中突击师也进驻山姆国。
同时,空军方面也派出了第11歼击机师,并且还调遣了第55炮兵旅和第212导弹旅前来支援。
这些兵力总计约14万人,他们迅速完成了围绕霍姆斯市的战斗部署。
与此同时,艾美莉卡一方,在艾伦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时间里,第18空降军的第101空降师、第82空降师、第3步兵师和第10山地师全体8万战士也进驻沙姆国。
做好了与苏军的对位布置。
但是,后续的第四机械化步兵师却因一些意外因素影响,预计仍需两天时间才能抵达沙姆国。
但幸运但是沙姆国竟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恶劣的沙尘暴天气。狂风裹挟着漫天黄沙遮天蔽日,能见度极低,环境异常恶劣。
面对如此极端的气候条件,艾美莉卡驻沙姆国前线司令官尼尔做出判断:苏军在这样糟糕的天气状况下,大概率是不会贸然发动进攻的。
毕竟,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任何一个大脑正常的指挥官,都不会发起攻击的。
等沙尘暴天气结束了,第4第四机械化步兵师也到了。届时,足以抵消苏军的人数优势。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尼尔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就在这场沙尘暴发展到最狂暴的时候,苏军的统帅德沃尔尼科夫大将秘密奔赴前线,并在第一时间就下达了一项决绝的命令:趁着当前沙尘暴肆虐的恶劣天气,立即发动进攻!
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德沃尔尼科夫大将而言,也是无奈之举。
尽管此刻在沙姆国境内,苏联的军队规模近乎艾美莉卡的两倍,表面上占据着人数优势。
可一旦深入对比,在武器装备的先进性、信息化程度等诸多关键层面就会发现,他们与对手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尤其是在空中力量方面,艾美莉卡的F-35、F-22等五代战机,搭配上E-3、E-8等先进预警机,构建起了密不透风的空战体系,相较之下,苏联空军就要逊色不少。
更为紧迫的是,艾美莉卡那支第4机械化步兵师,预计再过两天就会抵达战场。
一旦这支装备精良的劲旅加入战局,届时苏联原本的人数优势将瞬间化为乌有,自己前期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将荡然无存。
不过,幸运女神似乎在这一刻悄然眷顾了苏军。
这场百年难遇的狂暴沙尘暴天气,宛如上天赐予德沃尔尼科夫大将的一份珍贵礼物,成为他争取胜利的难得契机和强大助力。
在这样的沙尘暴中,艾美莉卡空军的优势将会被削弱到最低。
于是大将果断令下,全军出击。
当苏联的钢铁洪流挺进到距离艾美莉卡军队阵地前40公里的时候,德沃尔尼科夫大将下令第55炮兵旅发起攻击。
伴随着大将命令的,是苏联的“龙卷风”火箭炮在沙尘中扬起高高的炮架,一枚枚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焰,飞向艾美莉卡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