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大清帝国游戏 > 第三部分历史之谜(第3页)

第三部分历史之谜(第3页)

巨大的宝藏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可是,宝藏究竟藏在哪里,却从来没有人说清楚过,以至于在民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个挖掘宝藏的热潮。

据说有个叫杨白鹿的晚清“贡生”就知道这个秘密。他在晚年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好友马昆山(曾当过师长),并把那张无价的“藏宝图”给了他。马昆山禁不住心花怒放,当即成立“锦江淘金公司”,公开招股。

淘金公司招收泥木石杂各类工人,购置各种工具,又订购了金属探测器等必要设备,于1938年农历九月轰轰烈烈地大干起来。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的飞机大炮都没能阻挡人们对开发宝藏的极大热情。人们挖呀、挑呀!几天后,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经理宣称:“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万万五’还跑得脱吗?!”不久又传来惊心动魄的喜讯:坑旁安置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没有金银,哪来的响声?旋即,狂热的找宝浪潮席卷整个成都。锦江淘金公司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准备大批箩筐扁担,订购一部起重机,金银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运,直接缴存银行。

然而,历史却偏偏爱和人们开玩笑。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而只有三大箩筐小铜钱。从此以后,金属探测仪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响动。

几百年的寻宝行动都一无所获,那么,张献忠究竟有没有可藏之宝呢?

传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好掠好焚”,他到四川以后,几乎打劫了四川所有的官府和土财主,川中金银财宝悉数纳入自己帐下。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传说大西国成立之初,张献忠把他在战争中获得的奇珍异宝,特别是明成都皇室成员宝库中的金银财宝,在皇城举办了一个斗宝大会,24间房子摆满奇珍异宝、金器银锭。

可惜,大西政权从建立之初,就面临着重重危机。张献忠当上皇帝以后,主将们纵情享乐,士兵们士气低落,纪律散乱,战斗力急剧下降。张献忠自己也变得更加暴躁多疑,制造了残忍的“屠蜀”事件,人心不定,老百姓更是痛恨大西政权。等到清军南下进攻四川时,大西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了。在这之前,张献忠的军队还和李自成的军队发生了正面冲突,张献忠明白,成都无论如何是保不住的。于是,他决定放弃成都,带领几十万大西军进行游击战争。不久,张献忠带着几个亲兵出营侦察,被清兵发现,张献忠被俘,很快就被处死了。

随着张献忠之死,巨大的宝藏便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传说张献忠在死之前,曾把一千船的财宝沉到了锦江江底。锦江为岷江支流。据说,为了掩藏这巨额宝藏,大西军曾截江断流,在河床挖洞藏宝。《明史·张献忠传》也记载了张献忠藏宝以后,屠杀了所有民夫,以防止泄密。张献忠离开成都前,还杀死了一大批宫妃、侍女、太监、杂役,名义上说是为了避免他们被清军抓获后受辱,但人们却更多地怀疑这是他暗藏宝的秘密被泄露。

如此,可以推断这笔宝藏是真实存在的,可是,数百年来,不间断的搜寻,却始终不见踪迹,这又不能不让人怀疑宝藏存在的真实性。断江藏宝需要长时间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有“干船”的藏宝规模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肯定有很多知情,尽管已经杀了一些人,也不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奇怪的是,清军占领成都以后,俘虏了大批大西遗民,他们对这件事却没有任何口风,是他们忠实于大西而不肯说出来吗?显然不是。

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人相信这笔宝藏是存在的。近年有人指出,没有挖到宝藏,是因为挖错了地方。假如宝藏是藏在了锦江,锦江那么长,到底被埋在哪段了呢?有学者通过分析认为,张献忠藏宝的准确地点在彭山口的江口镇。但是,目前还没有有力的证据支持。

也有人认为,张献忠宝藏在青城山。据说在大西国灭亡的前几年,张献忠最为倚重的义子张可旺曾在民间搜罗了三百石匠到大观镇境内的青峰山采石。青峰山是青城山的一支支脉。奇怪的是,张可旺监督数百石匠采石,却没把石头运出山,也没在山中修建任何建筑物或用来铺路。半年后,三百石匠也没有见走出山来。合理的解释是,张可旺可能奉张献忠密令,在青峰山以采石为掩护,秘密挖掘山洞或修建地宫,用来藏宝,以便将来之需。而采石的工匠,则被全部灭口。后来还有人说,青城山上的普照寺骤然兴盛可能就和这笔宝藏有关。而那个心莲和尚是大西国的将领,是奉命来保护大西国宝藏的。可惜,随着吴三桂率大军剿平了大西军,大西国彻底灰飞烟灭。心莲和尚万念俱灰,最后在绝望和贫困中死去,而藏宝也随着他的死而成为秘密了。

雍正暴死之谜

关于雍正的死,清宫档案《雍正朝起居注册》中记载了他死前几天的情况: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八月,时年58岁的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十八日与办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议事,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二十一日仍照常办公,说明这时他的身体状况不错。二十二日,雍正突然得病,当晚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寝宫,已是生命垂危的雍正宣布了他的遗诏。

第二天,雍正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清宫档案只是简单扼要地记下了雍正死亡的经过,并未说明其死因。按照《上谕内阁》等官方记载,早在雍正七年,皇帝就大病一场,之后虽有所好转,身体却未能康复如初。雍正十三年八月后,雍正病情加重,但依旧照常理政。因此,官方记载认定他是病死的。此后,还有人根据文献中对其病症的记载,认定雍正是中风而死的。

与“官书不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流传着雍正之死的种种离奇曲折的故事,这些故事虽多为民间趣闻,但其中也有不少很有说服力的因素,这让严谨的史学家们也不能贸然否决。

在这些故事中,遇刺而亡和中毒而亡为流传最广的故事。

关于雍正的死因,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雍正为吕四娘所杀。这在一些书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例如《满清外史》《清宫遗闻》《清宫十三朝》等,都记载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刺杀了皇帝。吕四娘何人?她为什么要刺杀雍正呢?

有一种说法说认为吕四娘是个侠女。

雍正年少时酷爱击剑,爱结交天下剑客,与其为刎颈之交者就有十三人。登基伊始,他就控制了海内武林高手,而唯独有个和尚不听他的使唤,隐藏到山野之中,行踪飘忽,难以缉获。有一天,雍正终于得知该僧藏身处,于是命其结义兄弟三人,改扮伪装前去缉拿,同时布精兵包围。该僧见三人到来,只是笑了笑说:“你们是受主子的命令来捕获我的,我命该绝。你们的主子气数还尚旺,我现在不能跟你们强争。但是,你们的主子多行不义,屡屡以私恨杀人,虽然我今天要死了,但你们和你们的主子也必然不能幸免。一个月后,必然有人为我报仇,你们等着吧。”说完这些话,和尚就伏剑自杀了。

三个人携带着该僧的首级回去复命,并将他们听到的报告了雍正。雍正非常害怕,寝食不宁,加强了防卫。但一个月后,却还是让吕四娘用飞剑削去了脑袋。原来,吕四娘就是该僧的徒弟。

又一说是吕四娘是吕留良之孙女。

吕留良系清前期有名的文人,雍正六年(1728年)因曾静案被牵涉,被雍正从墓中挖出戮尸。雍正十年(1732年)十二月,吕留良的儿子葆中、毅中被处死,其亲人也被严加处置,孙辈发配边疆为奴。传说吕四娘逃脱,潜藏深山,拜师习剑,练得飞檐走壁、飞剑杀人的本领,后潜入宫内,以宫女身份混入皇宫侍奉皇上,伺机行刺。

雍正十三年(1735年)某夜,她潜入了圆明园斩掉了雍正的首级,报了灭家之仇。还有人传说除吕四娘外,还有一位名为鱼娘的女子做帮手。即使下笔谨严的学者,在提到世宗雍正之死时,也会提及这些传闻。

但有些人却不认同以上的说法,他们认为这种行刺之说纯属谣言,不值得相信。首先,吕案发生后,其家人皆受罚,无漏网之鱼。其次,吕四娘根本不可能混进宫。虽然曾经也有过罪犯眷属特别是15岁以下女子被收入宫为奴,像株连在吕案中的严鸿逵等人,其妻妾子女即服侍于功臣家。

然而吕氏的孙辈都在宁古塔成为奴隶,犯大罪的人犯多是这样下场。所以,吕四娘不可能混入宫中。另外,紫禁城内明令整肃,在雍正即位的第二年起,本已经戒备森严、连鸟都难飞入的宫廷护卫下,又设护军营,专职保护皇帝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像一个女子能穿过昼夜的巡逻和森严的戒备,轻易地进入深宫刺杀皇帝。

其实,在满清时期,因满汉民族矛盾试图刺杀皇帝的大有人在,并且一直都在积极行动,寻找机会,但都没成功。因而,雍正遇刺身亡的说法一直是受到质疑。

还有人认为雍正既不是遇刺身亡,也不是寿终正寝,而是长期服丹药中巨毒而亡。雍正在皇子时代就直接或间接地与道士有交往,突出的一件事是他相信武夷山道士给他算的命。那时,诸皇子明争暗斗,纷纷图谋储位。雍正迷信天命,在政治厮杀中总想预知自己的前程。

炼丹是道教企求不死成仙的基本修炼方法,历代幻想长生不老的帝王大多迷恋仙丹之药,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热心烧炼服丹致死的皇帝。据说,雍正晚年由于纵欲,染上沉疴,长期食用丹药。他曾密诏地方督抚大员为他推荐名医方士,寻长生不老之药。同时,他还罗织了一帮道士炼丹药,晚年便靠食丹药养生,结果中毒而死。

从一些史料记载看,雍正确实嗜仙道而服食丹药。在历史上,嗜食丹药而求治病或求长寿的皇帝不为少数,死在其上的皇帝也不乏其人。从已经解密的清朝宫中的档案等资料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雍正生前在宫中曾蓄养了一些所谓的僧道异能之士,为其炼丹制药,雍正对这些僧人礼遇有加。在他驾崩后的第三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嗣主乾隆即突然下令驱逐所有的炼丹道士出宫。新君刚登基,又因为雍正突然驾崩,乾隆一定有很多重大而紧急的事要做处理,而在这时却紧急驱逐道士,这种做法确有奇异之处,不能不让人生疑。

尽管乾隆在驱逐道士中说其父对僧道虽优待,但却未听其一言,未服其一药,这显然是在为其父辩解,不能令人信服。否则又怎会突然下逐客令?他虽又辩解说这几个道士早就该受驱逐,但为何雍正能容忍他们在宫中?乾隆如果为的是崇正道,黜异端,就应该彻底加以排斥,然而他却沾沾自喜的称自己是“崇敬佛法……朕为第一”。他还善待超盛和元日两僧,让他们来京做官。驱逐道士的当日,乾隆另下一道谕旨,谕令内监、宫女等,告诫他们不许妄行传说国事,“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要“定行正法”。此事也值得注意,“中毒身亡”论者认为此事必与雍正横死有关,否则太后为何见外间闲话会心烦。

从种种迹象表明,雍正皇帝极有可能是死于丹药中毒。在没有进一步的史料发现之前,这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

年羹尧被处死之谜

年羹尧在康熙朝时已是重臣,在雍正皇帝登基即位的过程中,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雍正执政初期对他委以重位,信任有加。然而在不久之后,就被雍正处死了。雍正为何要杀这位功臣呢?是他忘乎所以放纵自己,还是雍正在谋位后想灭口?这个疑问已成为几百年来的不解之谜。

《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都认为年羹尧是恃功自傲而致被杀。雍正后有朱批:“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身之祸”。“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因种种败露,不得已执法,以为人臣负恩罔上者诫。”但也有人认为年的死是因为功高震主,甚至有野史称其掌握了雍正篡位的秘密。

我们暂且抛开雍正决心除掉年羹尧的真正动因不说,年羹尧不得善终,还是由于自身原因多一些。探究年羹尧失宠获罪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