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孟子读物 > 第3章 公孙丑上(第1页)

第3章 公孙丑上(第1页)

稘虽有智不如乘势而动

虽有镃不如待时而行

[原文]

公孙丑问曰①:“夫子当路于齐②,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④:‘吾子与子路孰贤⑤?’曾西蹙然曰⑥:‘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⑧,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⑨,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服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⑩,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解]

①公孙丑:齐国人,孟子的弟子。②当路:当政。③管仲:名夷吾,曾任国相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晏子:指晏婴,字平仲,是齐景公的宰相。④曾西:曾参的儿子,字子西。⑤子路:孔子的弟子,字仲由。⑥蹙(cù)然:不安的样子。⑦艴(fú)然:恼怒的样子。⑧百年而后崩:周文王去世时九十七岁,此举其整数。崩,古代天子死叫崩。⑨汤、武丁:商代的贤君,还有太甲、太戊、祖乙、盘庚等,一共是六个君主,故说“六七作”。⑩微子·微仲:是纣王同母的庶兄。王子比干:纣王的叔父。孔子称微子、比干、箕子为三仁。镃基(zījī):大锄。夏后:禹治水有功,舜让位给他,国号夏,也称为夏后氏。置邮:古代用马递送公文叫置,步行递送公文叫邮。

[明读]

公孙丑问孟子说;“先生您要是在齐国掌了权,可望重建管仲、晏婴那样的功业吗?”

孟子答道:“你到底是个齐国人,仅仅知道管仲、晏婴罢了。曾经有个人问曾西道:‘我的先生啊,您跟子路相比,哪个更强些呢?’曾西肃然起敬地回答说:‘(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啊。’那个人又继续问道:‘那么,您跟管仲相比,哪个又更强些呢?’曾西怒形于色,说:‘你怎么竟拿管仲来和我相比呢?管仲得到他的君主的信任是那样的专一,行使国家政权的时间又是那样的久长,可是,成就的功业却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你怎么拿他来和我相比?”

孟子停顿了一下,又接下去说:“管仲那样的人,连曾西都不屑和他相比,你说我愿意学他吗?”

公孙丑说:“管仲由于辅佐桓公成就了霸业,晏婴由于辅佐景公取得了显赫的名声。难道管仲、晏婴还不值得去学吗?”

孟子说:“如果依赖齐国成就王业,那像翻转手掌一样地容易呀。”

公孙丑说:“这样说的话,那我就越发不明白了。就拿文王的德行来说吧,差不多活到一百岁才死;他治理这么长的时间,天下还没有达到完满的境地;后来武王、周公继承了他的事业,这样才兴旺发达起来。现在您说成就王业是那样容易,那么,文王就不值得效法了吗?”

孟子说:“哪敢和文王相比呢!由汤至武丁,其间贤明的君王也有六七位之多,天下归服殷商很长时间了,时间一长就不好变动。武丁王召见诸侯、管理天下,就像玩玩具一样轻松自如。纣王离武丁时并不很远,世代忠臣、先前习俗、社会风化以及良好的管理手段,都还有所留存,又有微子、微仲、比干、箕子、胶鬲这样一些贤臣辅助,所以要等很长时间纣王才失掉天下。在所有土地和百姓都归纣王的时候,周文王依靠西部边境方圆百里的基业而兴盛起来,实在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啊!

“齐国有句俗话:‘即使聪明,还得趁形势;即使有锄头,还得待农时。’现在的形势要推行仁政,就容易多了:即使在夏、商、周最兴盛的年代里,任何国家的国土也没有超过方圆一千里的,现在齐国却有这么广阔的土地;鸡鸣狗叫的声音,从都城一直到四方的国界线,处处相闻,齐国有这么多的百姓。国土不必再开拓了,百姓也不必再增加了,只要实行仁政来统一天下,就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而且统一天下的贤君消失的时间,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长久过;百姓被暴虐的政治所折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样厉害过。肚子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舌干燥的人不择饮料。孔子说过:‘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达政令还要迅速。’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百姓将会像被人从倒挂中得到解救了一样高兴。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品评]

此章是的说理性非常强,而且非常透彻,是孟子著名的政论篇章。孟子通过与公孙丑的对话,借着管仲、晏子等人的事例,阐明了施行仁政而王天下的王道的优越性及施行仁政的机遇、条件和结果,指出了齐国在当时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施行仁政的可能性。

周文王施行仁政百年而没有成为天下共主,并不是仁政不能得到天下,而是机遇、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原因,十三年后,武王一举克殷,并不能说武王超过文王,而是武王在文王施行仁政的基础上夺取了天下。当时齐国,国土资源与人力资源都比小邦周要强得多,而且经过数百年的诸侯混战,天下人民渴望有一能行王道爱民的君主出现,以能一统天下,给人民一个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所以孟子分析说,此时行仁政,则易如反掌也。若是统治者行仁政,爱惜百姓,老百姓就会十分拥戴,就好象被倒吊着的人得到解脱一样。所以效法古人的一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孟子给统治者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虽然有智慧,仍然要乘势而动;虽然有所依恃,仍然要待时而动。齐国的环境和现下的机遇,正是乘势而起的时候。

2,气浩然充塞于天地间

意坚定勇气在胸怀中

[原文]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①。”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②。”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③: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④,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⑤,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⑥,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⑦。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⑧:‘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