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静心字画图片 > 第八章 是一盏茶(第3页)

第八章 是一盏茶(第3页)

话说千利休有个俗家弟子,名叫珠报。珠报家附近有水口井,水

静心是一盏茶质清冽甘甜,非常适合泡茶。每天大清早,珠报都会去井台汲水,用以招待访客。但每一次他都会尽力避开众人,不让别人看到他汲水的过程。人们觉得非常奇怪。

一天早晨,珠报出门稍晚了一些,结果在汲水回来的路上遇见了熟人。熟人问:“珠报,这么早去哪儿了?”珠报无法回避,只好搭腔:“汲水去了。”等熟人离开后,珠报当场把水倒在了街旁,提着空桶而回。

旁人见了,更觉得珠报不可思议。直到很久以后,珠报才说破:“我不想用含有杂念的水泡茶招待客人。与人搭话时,杂念就会渗入水中,用这样的水煮茶待客是对客人的不礼貌,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而茶道中人则解释说;珠报清早汲水,体现的就是茶道的清;将掺入杂念的水倒掉,突出了茶道的敬;与途中人不可避免的结交,体现了和;自始至终平静地做完这件事,则传达了茶道的寂。

看明白了?这个故事的解释实在有点牵强。所以,我们不得不请千利休亲自出马:

有一次,有一个叫上林竹庵的人邀请千利休参加自己的茶会。千利休爽快地答应了,并带众弟子前往。上林竹庵非常高兴,同时也非常紧张。千利休和弟子们进入茶室后,上林竹庵开始亲自为大家烹茶。但是由于他太紧张了,手有些发抖,致使茶盒上的茶勺跌落、茶具倾倒、茶水四溢,显得十分不雅。千利休的弟子们见了,一个个窃笑不已。

可是茶会一结束,作为主客的千利休却赞叹说:“主人的茶道堪称天下第一。”弟子们觉得千利休的话不可思议,便在回途中问千利休:“茶勺都掉了,茶具都倒了,还算得上天下第一?”千利休解释说:“那是因为上林竹庵为了让我们喝到最好的茶,一心一意去做的缘故。我仔细地观察过他,他并没有留意这些情况,他只管一心做茶。这种心

意是最重要的。”

千利休的意思,用现代话来表示就是,没有天下第一的茶道,只有天下第一的虔诚心。而所谓“清、敬、和、寂”的茶道四规,也大可简化为两个字一用心。

同样一份茶,同样一杯水,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时间、地点,甚至同样一个人,泡出来的茶却往往不同,关键就看一颗心。同样,茶道即世道,茶道即人道,只要怀着天下第一的敬业精神、负责态度,就不难成为个中高手。因为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做不好、不好好做的人。

还说苏东坡吧。有一次,苏东坡从黄州赶往京城,特意带了一坛水,看望宰相王安石。为什么要带一坛水呢?因为当初苏东坡在京城任翰林时,王安石曾特意对他谈及,自己有痰火之症,服药难以除根,必须用长江三峡中中峡之水烹阳羡茶,方可根除。可惜三峡远在四川,刻意去取,劳民伤财,你故乡就在四川,以后若是得便,不妨给我捎一坛回京。因此这次上京,苏东坡特意取道三峡,并舀了一坛中峡之水,送与王安石。然而,当王安石命人将苏东坡带的水烧开,泡完一杯阳羡茶后,开口就问:“你这水是从哪里得来的?”苏东坡说:“巫峡啊!”王安石一笑,说:“你又来欺侮老夫了。《水经注》说:长江三峡,上峡瞿塘峡水性太急。下峡西陵峡水势太缓,惟中峡巫峡之水不缓不急,煎阳羡茶后,正是老夫这毛病的良方。但我看用你这水烹茶后半天才现茶色,所以怀疑你这是下峡水……”王安石还未说完,苏东坡已经离座请罪,因为他带来的水正是下峡之水。当然,他并不是有意欺骗,而是因为船至三峡时,他只顾着饱览两岸风光,等到想起王安石的嘱托,船已经到了下峡,加之左右皆说,三峡之水,上下一脉,并无分别,苏东坡本人也对王安石所谓的“必得中峡之水烹阳羡茶方可根除”不以为然,所以就自下峡取了一坛……

“茶圣”陆羽也有一段类似的传奇:有一次,一个久闻陆羽大名的刺史,邀请陆羽品茶,并问:“煎茶之水哪里最好?”陆羽答:“山泉水最好。”对方又问:“天下名泉中,哪里的水最好?”陆羽答:“扬子江南零水。”刺史便派两个士兵立即去取南零水,以验证陆羽之说。士兵奉命前往,取了满满一桶,但归途中因为风浪,桶里的水洒了一半,士兵怕受责怪,就舀了半桶江水加满,回来交差。但陆羽见到水后,立即说道:“这是扬子江水,但不是南零水。”两个士兵争辩道:“这是我们亲自到南零取的水,还有很多人亲眼目睹……”陆羽不置可否,让士兵提起水桶,倒入旁边的池中,刚倒一半,陆羽忽然叫停,说从这里开始才是南零水。士兵顿时心服口服带折服,自己道出原委……

这两个茶典,强调的还是“用心”二字。王安石能够分辨出三峡之水,是因为他读过《水经注》,是一种广泛的用心,是一种博览;而陆羽能分辨出南零水,则是因为水辨茶本是他的专业,丝毫马虎不得,不然能叫“茶圣”?好茶,还要好功夫,人世间的事情也概莫能外。办什么事,只有尽心尽力,才能做好,才能做到更好、最好,精益求精。当然,有些时候,用心未必能把事办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至少可以做到问心无愧。

5,没有茶喝的日子

茶道有言:“茶无贵贱,人分雅俗。”可以说,但凡争论什么雨前茶、雨后茶,执著于什么高档茶、特供茶者,都不是纯粹的饮茶人。

茶乃山中灵木之精华,犹如世间之君子,注重的是性情、学识与修养,饮茶,重在品味,喝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感觉。心情不好,就算是喝玉液琼浆,也不知其味。同样,如果能怀着同样的心情喝一杯白开水,白开水也能让你感动,让你气朗身清。

茶无高下,人有高下,甚至有明显的好坏之别。然而人世间的事情有很多不合情理,比如:好人往往喝不上好茶,喝不起好茶,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

关于喝茶的妙处,古人有诗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如果真有成仙之道,想必少不了茶。既然成仙无望,做人又这么艰难,也只有茶,能让人找到类似的感觉。

喝茶既有这么多的妙处,无茶可喝时,遗憾自然也少不了。对此,古人也没少作诗。元杂剧《刘行首》写道:“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唐伯虎《除夕口占》一诗写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如果说前面这两位还只是为包括茶在内的“开门七件事”犯愁、自嘲的话,那么清代这位无名氏直接就是恼火了:“前门索债乱如麻,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亦管他娘不得,后门走去看梅花。”人生充满了遗憾,当琴棋书画诗酒花已经降格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没有茶,则可视为遗憾中的遗憾,升级的遗憾。毕竟,茶是“开门七件事”唯一与肚子无关、与灵魂相关的物事。

好在还有水,还有神圣的水,还有水滋养伟大的心灵,滋养物质世界的一切尴尬。

茶不过是水的代言人,有些人不过是物质的代言人。有茶喝,有好茶喝,自然再好不过。只能喝廉价茶,甚至廉价茶也喝不起,也不必难过--因为在茶走进人们的生活之前,人们都是喝水。直到现在,不也有人不喝茶、只喝水吗?

我们要明白,喝茶的主要目的,是享受那一种静心的氛围,远离燥热、愤怒、冲动,重回理智与超脱。当然,这种氛围不一定非茶不可,只要能做到心如止水,喝不喝茶并不重要。

当然,心如止水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没有茶喝固然遗憾,但恶化下去,岂非要连饭都没得吃?这样看来,喝茶其实是一种高级要求。在温饱之后,在内心超越之后,人才会进入真正的喝茶的境界。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不会太讲究喝茶的,因为没有那个条件,也没有那个心思,只要喝口水,解渴就行。解完渴,还要去解决问题。“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放在最后,其道理就是如此。

茶前饭后,尤其是没有茶喝的日子,要经常思量一下: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如此艰难?如何才能让未来变得美好?

答案是:向水学习。

首先要学习水的适应性。水是自然界最能适应的东西。把水放在方的器皿里,水就是方的;把水放在圆的器皿里,水就是圆的;天气热了,水就蒸发;天气冷了,水就凝结;水从高处流下,有断崖就形成瀑布,有高山就形成深湖。人们常说,人世间没有过不去的坎,水也没有过不去的坎。有些地方表面上看起来水过不去,但水已经悄悄渗透了过去。我们做人,要像水一样适应生活,适应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也尽量适应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切不可让人一味地适应我们。

其次是学习水的兼容性。水与茶在一起,就是茶水;与咖啡在一起,就是咖啡……哲人说:一滴水若想不干涸,唯一的办法就是融入大海。做人,都想做大海一样的人;而做大海,首先要做“大”,要不择细流,甚至不择“毒流”。大海最壮美,其实大海也最脏。因为水流千遭归大海,大海是一切脏水的最终归宿。但站在另一角度看,大海

之所以博大,也是因为它从不拒绝四面八方奔流而来的各种水流,清澈的、浑浊的、肮脏的、臭不可闻的、剧毒的,这对大海来说,都不要紧,只要水肯去,它都能包容。人们说,要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言下之意也就是人说要像大海一样,善于包容人间种种。当一个人明白了我们交朋友交的是朋友的优点,明白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时候,那么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不愁交不到朋友。只不过他时刻都明白,有些朋友是过客,有些朋友则是永远的知己。

最后,要修炼水一样的品性,水一样的德行。众所周知,水是纯柔之物,然而自古就有“水滴石穿”之说。现代人发明的“水刀”,则是老子“以柔软克刚强”的最具说服力的典范。不论是纯钢的钢板,还是坚硬的石头、陶瓷,在“水刀”面前都变得轻而易举。古人又说:“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是人类永远也无法战胜的东西。o大禹“治”水,不过是自欺欺人,归根结蒂是人类适应了水、遵循了水。

至于水的德行,老子直接把它推到最高境界一“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水是生命之源,水不仅造化生命,还滋养生命,但水从来不像某些做了一些事就叫苦叫累、邀功请赏的人,而是“处众人之所恶”,即向人们不喜欢的地方流动-一水往低处流,而人是想尽一切办法向上走,为了向上走,有太多的人不择手段,叫嚣“挡我者死”!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此类人氏往往死在别人前头。侥幸没死者,其感受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样说来,不管有没有茶喝,我们都得好好品味一下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