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静心字画图片 > 第八章 是一盏茶(第2页)

第八章 是一盏茶(第2页)

为什么不是茶呢?因为茶是高层次的东西。在江湖上,只有少林方丈、武当掌门一类的人出场时,才有茶出场。更多的江湖豪客们,则是”浊酒一杯家万里“。

什么是江湖呢?很难给出一个符合所有人的答案,我们只能聊聊江湖的源头。

宋代时有两位重量级的禅僧,一位是马祖道一,另一位是石头希迁。马祖大师在江西修行,希迁禅师则在湖南衡山一块大石头上结庵而居。当时的青年学僧不是到马祖那里参学,就是到希迁那里求证。从江西到湖南,就叫”走江湖“。当然从湖南到江西也叫”走江湖“,而不能生搬硬套为”走湖江“。我们知道,过去交通条件很不发达,从湖南到江西也好,从江西到湖南也罢,僧人们只能靠两条腿,这样的旅程,虽不像武侠小说中写得那么刀光剑影、惊险刺激,但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所以,用”走江湖“来形容世路,形容我们的人生路之难行,倒也非常贴切。

很多人疑惑:江湖上血雨腥风,人贱如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向往江湖?其实很简单,学僧们不”走江湖“,就得不到名师的指引。就得不到觉悟的法门。至于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它固然险恶,但也有其令人无法抵挡的可爱之处。往俗里说,江湖上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倾国倾城的美女、高高在上的权势,再不济也有女儿红、猪蹄膀和快意恩仇;往雅里说,江湖上有名山大川、有闲情逸致、有一叶扁舟、有禅茶一味、有人间正道。所以,我们要正视江湖,正视江湖中的险恶,因为它是江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江湖不险恶,比江湖缺了大侠还严重。因为大侠正是险恶孕育出来的。

我们不妨从煎茶的过程中找些灵感。

所谓煎茶,简单来说就是煮茶。今天的人们,大多都是把水烧开,然后冲沏茶叶。但在古代,人们却是把茶叶直接放进水里煮。当然,煮茶是有技巧的,有着”茶圣“之称的陆羽在《茶经》中有详细记载,简单说来就是在水略微沸腾时放入一点点食盐,以调和味道;同时舀岀一瓢水备用,待水完全沸腾时,放入茶叶,适当搅拌,使其均匀。当茶汤煮到有”奔涛溅洙“之势时,将刚才舀出的那一瓢沸水倒入锅中,使其停止沸腾,即可饮用。

-我们的重点不是介绍煮茶,而是说,成就一碗茶,很不容易,想唤起茶叶自身的香气,茶叶就要跳进”水深火热“里,用开水洗脸,吻火,吃火焰。这么说来,每一枚茶叶都是大侠。同样,一个人也不容易。当然,最不容易的是心。茶也好,人也罢,皆由心生,世道险恶也好,江险险恶也罢,亦不过心之映像。做人,既不能始终活在温吞水中,也难逃生活的水深火热,那么,就要精通茶的哲学,痛饮生活的煎熬,在沸腾中升华自己的灵魂。

做茶难,做人更难,做个好人就难上加难。这不仅在于好人本身难做,需要时刻以超强自律约束自我,还要时不时面对坏人的排挤。然而,正如同所有茶叶只有在热火沸汤中才会舒展开蜷曲的身骨一样,我们不仅要做好人,还要坚持做个好人。

相传苏东坡与佛印二人去喝茶。店小二见佛印是个出家人,穿得也不好,招待时就显得特别冷淡,而对苏东坡则十分热情。苏东坡看不顺眼,就婉言暗示店小二对佛印客气些,但这个店小二显然是个势利小人,从头到了,他始终对佛印很冷淡。

苏东坡不高兴了:“结账!”佛印一听赶紧说:“我来。”说罢掏出一些散碎银子,有多没少,递给店小二,店小二一看,原来是位阔和尚,赶紧道谢,态度瞬间变得非常谦恭。

刚走出茶馆,苏东坡就问佛印:“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佛印说:“没错,他oo…o”佛印还没说完,苏东坡又问:“那么你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客气,客气也就罢了,居然还赏钱给他?”佛印说:“这你就学不来了--有时候,小人也要当君子养!”苏东坡哈哈一笑,说:“的确,我真的是学不来!”

苏东坡学不来的东西,恰恰是我们需要学、好好学、深入学的东西。人心险恶固然不假,但人心更多的时候不过是有些发自人性的弱点而已。就像那个店小二,他不过是个势利小人而已,但与坏人还差得太远。我们要把江湖险恶泡成一杯好茶,但不要认定每一杯茶里都有一个险恶的江湖。社会上有小人,再正常不过,这就好比每家茶店里都既有好茶,也有稍微差些的茶。差些的茶,喝时也要有好心情,差些的人,更应“好好”对待。太阳照在好人头上,也照在坏人头上,照在不好不坏的人头上;这世上,好人喝茶,坏人、小人也喝茶,这即是一杯茶教导我们:做人与做茶一样,既要有内心的高远,也要学会应对世俗。而有些人的江湖险恶,正是因为他们不谙或者说不屑其中的道理。

3。茶可以凉,心不能凉

“人走茶凉”,出自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唱段:“时过沧桑,人走茶凉,望月思乡已是昨日过往……”关于京剧,由于不了解,不敢妄论;可以肯定的是,“人走茶凉”或许是汪曾祺先生(《沙家浜》作者)的原创,但“人走茶凉”的情形恐怕可直接追溯至上古社会。只不过人们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在有的地方,叫作“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在有的地方,则叫作“将军马死人吊孝,将军死了没人抬”,等等。

人走茶凉,喻的是世态炎凉,与茶本身凉不凉无关。人不走,时间长了,茶也会凉,这是自然规律。很多人之所以对“人走茶凉”深恶痛绝,痛的是有些人“忘恩负义”,乃至“恩将仇报气不然,人走不走又如何?茶凉不凉又何妨?人固然会走,情未必会断。有时候,人走得越远,情越是浓郁,义越是深厚。怕只怕,有些人没走,却咫尺天涯;有些人就在身边,却同床异梦。怕只怕,茶虽未凉,人心已凉。

人走茶凉,心不能凉。茶凉了还可以喝,心凉了很难再热。成熟

的人,不仅要明白人走茶凉是正常现象,还要明白,自己的茶凉,往往与自己有关。

曹雪芹曾有《回头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遂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这诗说的是茶,但主要说的是棋,不过并不冲突,人生如棋,也如茶。人生没有回头路,开弓没有

回头箭,他年种下如是因,如今才有如是果。如果你先前结交的都是势利小人,自然会有倍感人情凉薄的那一夭;即使你结交的都是君子,那也要在“人走茶凉”时设身处地为朋友想一想,而不能狭隘地认定,暂时疏离的朋友,就不再是朋友。朋友永远都是朋友,那种碍于现实原因的暂时疏离,并不影响两颗心的距离。有时候,暂时的疏离,只不过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能更好地帮助你。另外,在冷眼观察世人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下来,观照自身:我们明明就在这里,茶却越来越凉,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

一局棋,一局人生。一杯茶,一杯沉浮。人有时候就像一枚棋子,往哪里走,往往由不得自己做主。人有时候又像一枚茶叶,在生活中上上下下,沉沉浮浮,也由不得自己把握。但人至少可以决定自己做个好人,做个光明磊落的人,做个心底无私鬼神钦的人。

苏东坡曾经对弟弟苏辙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事实上他也真的达到了这种境界。纵观苏东坡的一生,除了被起用,就是被贬黜,富贵和灾难始终相伴。但无论沉浮升降,他始终宠辱不惊,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只做好人,不做坏事。

苏东坡一生最凶险的遭遇莫过于“乌台诗案”。但他被捕下狱后,除了初时有些惊魂不定,后来便非常淡定了。他的想法是,反正自己没做亏心事,担心也没用,不如生死由命。因此他释然于怀,该吃就吃,该睡就睡,每晚呼噜打得山响。这种态度给他带来了好运。一天,打不定主意的宋神宗派人到监狱去暗探苏东坡,当来人回报说苏东坡吃了就睡,睡下就打呼噜时,宋神宗说:“我说苏轼没做亏心事,你们就是不信。”于是网开一面,把他贬到黄州了事。

如果说苏东坡一定要恨一个人的话,那么他最恨的人应该是新党人物章惇。章惇是个典型的妒贤嫉能之辈,尤其看不惯苏东坡。不为

别的,只因他处处比章惇强。因此刚刚当上宰相,章惇便把时任礼部尚书的苏东坡贬到定州任太守。苏东坡还没走到定州,贬书又来了

去英州任从八品的承议郎。刚到英州第10天,又一道圣旨传来,命他卷铺盖去惠州任宁远军节度副使。在惠州,苏东坡写了一首小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本是一首苦中作乐的小诗,但传到章惇耳中,却恨得牙根发痒:“想不到苏东坡还过得这么舒服!我让你春睡美!我让你春睡美!”当即把苏东坡放逐到了他所能放逐得最远的地方--海南岛。在各方面都很落后的海南岛,苏东坡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但他不怨天,不尤人,很快就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教当地子弟学习文化,居然教出了海南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士!这自然令百姓更加敬重于他,但也更让章惇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他又下了一道“命令”:苏东坡从此不得签署公事!把他教授学生知识的权力也给剥夺了。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公元1101年,宋徽宗即位,将章惇革职流放,并让已65岁的苏东坡速速北归长安,官复原职。当朝状元章援,也就是章惇的儿子,认为苏东坡北归后定能拜相,也定会报其父屡次迫害之仇,于是他便先写了一封信给苏东坡,一再乞求苏东坡能放他父亲一马。苏东坡收到信后,立刻回信,表示自己虽与其父不和,但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同时对章惇偌大年纪仍要被流放深感同情,并希望他能多多保重身体。早日归返。更不可思议的是,苏东坡还在信中提供了一些养生的体会。返京后,又经常请章援到自己府上,嘘寒问暖,彻夜谈心,令章援感动至深,不止一次地感慨:“您的肚量与我父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过苏东坡:“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

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说到底,他是个好人,从未做过一件坏事。”

林先生唯独没说,苏东坡也是个茶道中人。但是没关系。事实上,我们也并非找不到苏东坡饮茶的相关案例,只是我们觉得,喝不喝茶,饮不饮酒,吟不吟诗,参不参禅,开不开玩笑,苏东坡还是苏东坡,也是唯一的苏东坡。因为他的本质在那里。就如同好茶,不论冲与不冲,自身就带着本质的香气。历史有了这样的人,才更有可读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茶可以不喝,但苏东坡不能不读。墨香,远比茶香更重要。

4。好茶还要好功夫

说到茶,尤其是说到茶道,就不能不说说日本。没办法,就连“茶道”这个概念也是人家提岀来的。

在日本,有所谓茶道四规,即“清、敬、和、寂”,据说是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的茶道高僧千利休总结出来的。那么什么是“清、敬、和、寂”呢?看故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