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就这样,他的事业开始了。
24岁的时候,史东设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社,开业的第一天生意就不错,此后,经纪社越发展越大。30年代,史东成了百万富翁,谈及创业史时,他说:“如果你以坚定的主观的态度面对艰苦,反而能从中找到好处。”
立“做大事,赚大钱”的志向是没错的,因为这个志向可以引导一个人不断向前奋进。
“先做小事,先赚小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下累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借此了解自己的能力。做小事既然得心应手,那么就可做大一点的事,赚小钱既然没问题,那么赚大钱就不会太难,何况小钱赚久了,也可累积成“大钱”。
千万别自大地认为自己是个“做大事,赚大钱”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赚“小钱”,要知道,连小事都做不好,连小钱都不愿意赚或赚不来的人,别人是不会相信你能做大事、赚大钱的。如果你抱着这种只想“做大事,赚大钱”的心态去做事,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一个成功的男人懂得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入手,因为一些小事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办事能力。无数事例表明,有时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或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有时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也会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开始求职,奔走了一个星期却毫无收获,更糟糕的是在乘公交车时,钱包被人偷了,钱和身份证都丢了。在受冻挨饿两天后,他决定开始拾垃圾。不久,他忽然觉得背后有人注视自己。回头一看,发现有个中年人站在他背后。中年人拿出一张名片,“这家公司正在招聘,你可以去试试。”
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场面——几十个人同在一个大厅里,其中很多人都西装革履,他有点儿自惭形秽。当他一递上名片,前台小姐接过名片对他说:“恭喜你,你已被录取了。这是我们总经理的名片,他曾吩咐,有个青年会拿着名片来应聘,只要他来了,就成为我们公司的一员!”就这样,没有经过任何面试,他进入了这家公司。后来由于个人努力,他还成了副总经理。
过了两三年,公司业务越做越大,总经理要去新城市进行新投资。临走时,将这个城市的所有业务都委托给了他。送行那天,他和总经理在候机贵宾室里面对面坐着。“你肯定一直都很想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你。那次我偶然看见你在拾垃圾,就观察了你很久,你每次都把有用的东西拣出来,将剩下的垃圾归类好放回垃圾箱。当时我想,如果一个人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还能够注意这种细节,那么他无论什么学历、什么背景,我都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而且,连这种小事都可以做到一丝不苟的人,不可能不成功。”
细节不仅可以使人的命运发生转折,也可以使人的事业创造奇迹。据说,日本的米酒在明治之前是比较浑浊的,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酿酒师们想了各种办法,就是找不到使酒变清的方法。
有一个以制作和经营米酒为生的小商人,名叫善右卫门。一天,他与仆人产生了矛盾。仆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趁晚间偷偷将炉灰倒入做成的米酒桶内,想让这批米酒变成废品,使主人遭受经济损失。
谁知,到了次日早晨,善右卫门到酒厂查看,发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原来浑浊的米酒变得清亮。他感到奇怪,仔细地检查了一番,终于发现桶底有一层炉灰。敏锐的他立即意识到炉灰具有过滤浊酒的作用。他立即投入试验、研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和改进之后,终于找到了使浊酒变成清酒的办法,制成了后来畅销日本的清酒。
事物都具有偶然性,虽然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但毕竟存在。善右卫门的成功似乎是灵感乍现的结果,但其实不然,这正是他平时重视细节的结果。
关注细节,从细节入手,会给人创造许多成功的机会。人生由细节构成,事业由细节构筑,细节中往往包含着决定成败的因子。一个人如果不能养成从细节人手的习惯,工作一定马虎大意,做大事定是好高骛远,取得成功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卡耐基说:“不要害怕把精力投入到似乎很不显眼的工作上,每次你完成这样一件小工作,它都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如果你把这些小工作做好了,大的工作往往自己就迎刃而解了。”
成功的男人,都是这样干出来的。
6.抓住机会创大业
智慧男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他们善于捕捉信息、抓住创业机遇。一句话,把信息和机遇变成成功的资本。可以这样讲,能否捕捉信息、抓住机遇,成为衡量男人成就事业大小的一种手段。
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并不缺少信息和机遇,而是缺少捕捉信息、抓住机遇的能力。如果有了很高的能力,即使生活没有机会,也能创造机会。
智慧的男人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洞察着信息和机遇。农村青年小郭到北京打工,因为学历低找不到工作,无奈之下他成了首都捡破烂儿大军中的一分子。然而他独辟蹊径,
竟靠捡废弃广告宣传单赚了个盆满钵溢,成了一个月赚万元的“高级拾荒者”!
已经身无分文的小郭,漫无目的地闲逛,不知不觉中走到王府井商业街。在这里,他看到有上百个披着彩带的小姐手忙脚乱地往顾客手里塞宣传单,这些小姐显然不是一个单位的,因为她们手里拿着的宣传单都不一样。
看着这些印刷品,小郭不由感叹: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真可谓绞尽脑汁,宣传单一张比一张印刷得精美,尤其是一款手机的宣传单,还装成了小册子。然而,小郭也看到,有很多人从促销小姐的手里接过宣传单后,并不当一回事,转身就扔掉了,以至于地上丢满了各式各样的宣传单。小郭不禁暗想:这样精美的宣传单印一份要很多钱,扔在地上多可惜啊!这时,他的肚子又饿得咕咕叫了起来,他停下脚步,望着满地的宣传单,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把这些宣传单捡起来,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每斤能卖0。35元,这样不就可以吃顿饭了吗?想到这里,小郭开始动手捡宣传单。
不一会儿,小郭就捡了一捆宣传单,他用手掂了掂,估计有2公斤重,卖了后够买几个馒头了。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时,一个年轻人叫住了他,指着自己胸前的牌子说:“我是手机的销售商,你捡的宣传单中有很多是我们的,如果你愿意把那些干净的手机宣传册卖给我,我可以以每份两角钱的价格回收,怎么样?”
竟有这等好事!小郭当然求之不得。他二话没说就挑起手机宣传册来,不一会儿,他就挑选出了120多份干净的手机宣传册,那位年轻人给了他24元钱买下了那些宣传册。拿着钱,小郭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买这些废宣传册干啥?”那位年轻人笑着对他说:“下次搞活动还可以用,这样扔了怪可惜,你知道,这要印新的,每份得五六角钱呢!”小郭立即又问:“地上还有很多,我再多捡些你还要不要?”那位年轻人回答:“要,有多少要多少。”小郭高兴得几乎跳起来,他忘记了饥饿,又弯腰捡起宣传单来……
整个下午,小郭靠捡来的宣传单赚了53元钱,这可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啊!
晚上,回到出租屋,小郭还不住地为此欣喜不已。躺在床上,那位手机销售商的话还不时在耳边响起,他突然想到:既然手机销售商需要回收宣传单,那么其他的销售商难道就不需要回收吗?这里面藏着多大的商机啊!如果我专门捡这些宣传单,重新卖给发放单位,不就可以赚钱了吗?他激动得一拍大腿,自语道:“天哪!这可真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呀!”
此后,小郭便一个人在北京几个大的商业区收集信息,见到有派发宣传单的就向他们咨询,问是否回收废宣传单。调查的结果令他欣喜,几乎80%的商家愿意回收废旧宣传单,只是回收的价格不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小郭四处收集宣传单,他只要发现哪里有商品的促销活动、新商场开业、周年店庆、楼盘销售等活动,他就会去凑“热闹”,把人们丢弃的宣传单收集起来。他回家后把这些花花绿绿的宣传单分门别类整理好,然后根据宣传单上的电话联系商家,再把这些宣传单卖给商家。
然而,时间一长,他发现这个活并不像自己当初想的那么简单。有一天,小郭捡了1000多份某化妆品的广告宣传单,他整理好后装了两大塑料袋,然后按照宣传单上的地址找到了那家化妆品公司。当人家听说他是来卖发出去的宣传单时,屋里几个工作人员笑得前仰后合,老板从里间走出来,问明了情况后对小郭说:“你的想法很好,我们印一份宣传单要5角钱,收回后再用可以节约很多成本。不过,你注意到我们广告宣传单上的促销日期了吗?”小郭拿起广告单仔细一看,原来这家化妆品公司的促销期已过,这些广告彻底作废了!
第二天,小郭来到国际展览中心,这里正在举办北京春季车展会,地上随处可见被人丢弃的红红绿绿的广告宣传单。小郭仅一天就捡了4000多份,其中仅上海汽车制造厂的宣传单就有2200余张。整理完后,他走到上海汽车制造厂的展位前,一个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来看车的,就非常热情地对他说:“你看车可以,但宣传单我们没有了。”小郭一听,不慌不忙地说:“我有啊!”那位工作人员见了大为吃惊,问他是从哪里弄来的,借此机会,小郭便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告诉了他。那位工作人员眼睛一亮,急忙把小郭领到了他们的经理面前。经理了解了情况后,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我正为没有宣传单发愁呢,谢谢你,我愿以每份3角钱回收……”接过经理递过来的700元钱,小郭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
离开上海车展位,小郭又来到一汽、北汽和其他汽车展位前,结果也都出乎预料地顺利,虽然卖出的价格不一,但最低价每张也卖到了0。25元,仅此一天,小郭就赚了1640元钱。回到出租屋,通过这次成功的经历,让小郭认准了这是一种新的赚钱门路。只是在车展上卖广告单的经历,让他发现了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他对印刷品一窍不通,直接影响了他和对方商谈的价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跑到德胜门印刷一条街,以谈印刷广告为名,一家一家地了解印刷品的报价单。经过一个上午的了解,他把不同纸张、不同规格、黑白、彩印和胶印的价格了解了个透彻,为他以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转眼就要到5月份了,北京各大商场迎“五一”的促销活动早已展开,尤其在王府井商业大街,地上的广告单丢了厚厚的一层,街头的垃圾桶内也被广告单塞得满满的,这给了小郭大显身手的机会。他每天穿梭在各大闹市黄金地段,往往几个小时就能收集上千张广告宣传单。如此一来,小郭每天就可做成四五笔生意,平均日收入可达400多元。
虽然生意好了,但小郭发现做这一行常遭到别人的白眼——不就是一个捡破烂儿的吗?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做了两套蓝色的衣服,找到一家丝印厂,在衣服的背后印上“环保”两个黄色大字,又在两个背包上印上“爱护环境”几个字,然后穿上这套衣服,背上背包,大摇大摆地走上街头。人们看到后,都以为他是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呢,从此再也没有人笑话他了。
经过不断探索,小郭对一些脏污、破损的宣传单进行了相关处理:每张精美宣传单一般都覆着一层膜,一般污痕用毛巾沾水轻轻一擦就可去除;而油腻性的污痕,可用酒精或双氧水去除;轻微的折痕,用装有热水的茶壶轻轻烫平,即可消除;至于严重脏污、破损的宣传单,就只能弃之不用了。经过这样分门别类地一一处理,小郭的“战利品”数量大大增加,生意也越来越好。
时间一长,小郭还积累了很多经验:黑白、双色印刷的宣传单基本上没有回收价值,因为印刷成本也就是几分钱,只有彩色的宣传单才有回收的价值,越是大开张页数的印刷品,卖出的价格越高。比如,房地产商派发的广告宣传单最好卖,因为它们通常是对开型或是折叠型,成本超过1元,而且其广告宣传单的使用周期一般是半年或一年以上……
为了寻找货源,小郭还总结出一些独门经验,一是凡属展销会,都会有大量的广告宣传单,这天的生意一定非常好;二是楼盘的销售地,虽然能捡到的广告宣传单数量不会太多,但楼盘的广告宣传单制作都非常精美,卖出的价格也很高,一张顶三张;三是每逢双休日,在商业闹市区会有很多派单员,见人便赠,保准大丰收。
随着经验的积累,小郭又瞄准了一些大型游乐园,这是因为它们的广告印刷品色彩鲜艳,成本一般都在2元以上。节假日进游乐园的人往往超过万人,园内丢弃的宣传单很多,一天下来能收集到三四千张,按两角钱一张的价格卖给游乐园,能挣七八百元钱。在业务稳定的情况下,小郭又突发奇想,他找到环卫工人以及捡破烂儿的人,让他们帮助捡宣传单,并把自己的名片散发给他们,向他们收购广告宣传单,不脏污、破损的,保持完好如新的,每张最高1角钱,最低5分钱。
这样一来,帮小郭收集宣传单的队伍无形中壮大起来,他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每天坐在家里喝茶水、看报纸,专等别人送货上门,只需验货、付钱就行了,俨然成了一个小老板。
后来小郭把妻子接到北京。他从此专门负责收购广告宣传单,联系客户,上门销售;而他妻子则负责把一天收的广告单分门别类整理好。夫妻俩干的得心应手,每月都能赚1万多元,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一年过去了,小郭的存折上已经有了6位数,但他仍然没有就此满足,他觉得自己开发出的市场仅仅是北京的一角,他的理想是把北京市的这块市场全部开发出来,他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