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销毁军火(2)
这是一条宽十米以上的大街,沙土路面。地上已被炸出了几个大坑,
车轮滚落道房;车后大梁炸歪了;一头高一头低搭在车架子上;
街两旁的店铺炸塌了十余间;四周一片焦黑
大型军火库的发现叫我们忙碌了十几天,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另一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军火库,也还是前苏联军队入侵时留下来的。
我排奉命前往新发现的军火库,从赫拉特机场的驻地出发,驱车四个钟头,才来到目的地,照样是雇用当地人来将军火搬上卡车。
与上次不同的是,由于路途远,在小军火库这边将枪支弹药搬上车后,这些雇工就不随车前往,而只由我们押运,到军火销毁地后,在当地另雇人卸货。
这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开阔地,各种枪、炮、地雷弹药,堆积如山,由政府军派兵看管,留待今后集中销毁。
我们猜想,要处理掉眼前这么多的武器弹药,怕得花上半年时间才行,可没想到,这时又有一条消息传来,说是在某座山脚下还有一处藏匿军火的秘密地点被发现。
这可真要叫人瞠目结舌了,阿富汗这么贫穷,可就是杀人的武器弹药不缺,何止不缺,简直就和风沙一样多!
看来,此后单是和这些武器弹药打交道,就足以不让我们感到清闲了。
再过几天就是11月份了。今天,驻地里来了工程人员,架设了线路,安上电话,还配置了因待网的上网服务。
大家好高兴。
晚饭后,我给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下载了一套软件,上网先给老爸发去电子邮件。
我知道老爸喜欢旅游,欣赏自然界的各种风光,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在电子邮件中,我也寄去了一帧照片。
照片上是一群阿富汗孩子,天真好奇,脸庞上显示出未曾玷污的纯洁。
这是我在赫拉特市用数码相机拍下的。虽然赫拉特的经济状况照理要比坎大哈好一些,但总体上还是落后,当我拿出相机取景时,一群当地孩子好奇地围了上来。
他们都还处于上学接受教育的年龄,此刻也正应该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但是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却在街头闲逛,或找寻着挣钱的机会,文明社会里常用的东西也会叫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
战争,耽误的是整一代人的幸福啊!
我见他们那么饶有兴趣地围着我转,就给他们看了取景框中的图像,他们一阵惊呼,对被摄入框中的伙伴欢呼着,既惊奇又羡慕。
我让他们站到镜头前,表示可以给他们拍照。
他们争先恐后挤到我指着的地方,兴奋又紧张,等候我拍照。我揿下快门,于是就有了这一帧照片。
休息了一天后,接着还是清理军火库。
这座军火库位于城镇边,我们先将悍马车停在当地警察局的后院,然后雇了两辆当地人的破旧卡车,安排人通过地道回将军火搬上车。
装满了弹药的卡车就在大街上,但当地人司空见惯,不惊不怪。
中午,我们半排人乘坐二辆悍马车先回驻地去,车在半路,忽然车载电脑的屏幕上传出信息,说是现场军火发生爆炸。我们立即掉转了车头。
四五个钟头后回到现场,这时天早已暗了下来;我们先在周围设了路障;爆破专家说要等二十四小时后才能靠近现场;现在随时可能再发生爆炸。
昏暗中朝发生爆炸的地方看去,那儿的情景真是让人惊骇不已:
这是一条宽十米以上的大街,沙土路面。地上已被炸出了几个大坑,车轮滚落道房;车后大梁炸歪了;一头高一头低搭在车架子上;街两旁的店铺炸塌了十余间;四周一片焦黑。
原来,我们走后,这里又装满了两卡车大大小小的弹药。车就停在警察局大门口,一个当地司机上车刚刚发动机器,忽然发动机起火,司机吓得从车上滚下地。
紧接着油箱起火。
司机赶紧逃离。这时,车厢上的弹药爆炸了,一整车的弹药啊!
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巨响,倾刻间就将这辆卡车炸得只剩下一堆烂铁,再也难以想象出它原先的模样,而它后面的一辆卡车也开始爆炸了。
一枚弹头飞出,在一堵墙上炸开一个直径半米的洞口。
一枚坦克弹竟连穿4堵墙,最后落在墙后的学校旁边。
第二天;二十四小时刚过;我们马上赶到现场。只见附近一株大树还在燃烧,树干上弹痕累累,弹洞吓人。地面还散落许多未曾爆炸但被烧得黑乎乎的炸弹、枪弹,有的还在冒着烟。
我们立即布好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