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幸福的根源在于心灵 > 第二章 快乐没那么贵(第1页)

第二章 快乐没那么贵(第1页)

你离快乐有多远

幸福属于天国,快乐属于人间--这是著名哲学家周国平的名言。

因为幸福只是个抽象的概念,从来都不是事实。一个人研究了一辈子幸福,充其量也只能得出一些虚无缥缈的文字和无法确保的逻辑,像极了《圣经》中的天国。比如我们上一节中说到--你停下,幸福就会追上来--但幸福一定会追上来吗?谁都知道,这中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我是不需要负责的,因为幸福本就难以把握。可能是你操作时出了点小状况也说不定。一个"说不定",就能把我撇得一干二净,也能让你讷讷而退。

而快乐就具体得多了。就算是苦中作乐,强颜欢笑,至少快乐已经写在了脸上。快乐不像幸福那样高高在上,不可捉摸,它的门槛无限低,属于人间每一个愿意快乐的人。

我们是否幸福,有时完全由不得自己做主。但我们是不是快乐,绝对是个人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幸福,但不能不快乐。越是不幸福,就越是要快乐。快乐是最好的药,它可以治疗人世间一切不如意。当一个人快乐起来的时候,幸福已经在悄悄向他靠拢。

周国平也在书中写道:"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让他(她)们也感到快乐,首先自己要先做一个快乐的人。快乐需要物质支持不假,但更需要精神上的渲染。事实上,人类一生只做两件事,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谁能够提供快乐,人们就向谁靠拢。否则,即使她不幸如祥林嫂,人们也不会无限期地抱以同情。

物质上的快乐与精神上的快乐,哪个更重要些呢?一般来说,缺乏物质的人,会对物质带来的快乐更在意、更向往,而对于那些财富蜕变为数字的物质剩余者来说,精神上的需求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得不到精神上的快乐,物质越多,只会令人更烦恼、更痛苦。

只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人始终处于物质相对缺乏的状态,因此人们历来注重物质而忽略精神。也因此,并不需要花钱的快乐在人群中却总是显得那么宝贵。无他,所有能用物质营造的快乐,都有一个时效性,物质支撑起来的快乐往往很短暂,甚至短暂到刚刚得到快乐的那一瞬间。而精神上的快乐则是一种不需要借助任何东西的快乐,它或许显得慢热,但一旦热起来,快乐便熊熊不息。

这个时代满是找乐的人,但没几个人真正敢说自己找到了快乐。不过这并不是因为快乐不好找,而是他们找错了地方。快乐不在酒吧,酒吧只是卖酒和买醉的地方。快乐也不在歌剧院,那里会让快乐高处不胜寒。快乐只存在于每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不快乐,缺乏的只是一颗不能感悟快乐的心。

快乐属于人间,存在于人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那些脏乱差的角落。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苏格拉底年轻时非常贫困,他和几个朋友合住在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中。居住环境这么差,苏格拉底却一天到晚乐呵呵的。

有人想不明白:"那么多人挤在一起,生活多不方便,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交流感情、交流思想,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后来,朋友们陆续成了家,一个个搬走了,最后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依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孤孤单单一个人,有什么好快乐的?"

"我怎么会孤单呢!我有好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这怎么不让人快乐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他和妻子搬进了一座大楼中生活。他们住在最底层,楼上的人经常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等脏东西,但苏格拉底还是每天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那人又问:"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也感到高兴?"

苏格拉底笑呵呵地说:"你不知道,住在底层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方便,可以省力气;朋友道访时,不用爬楼梯;等等。最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些花,种一点菜。这些乐趣,住在楼上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

再后来,苏格拉底与一位住在顶楼的朋友换了房子,因为朋友的父亲日益年迈,上楼很不方便。但是,搬到七楼的苏格拉底每天照样快快乐乐。

那人又问:"你现在失去了住底层的乐趣,又有什么好快乐的?"

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在顶楼的好处比底楼还多:每天上下楼,可以锻炼身体;房子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没有人干扰,白天晚上都很安静;等等。这些可是住底层的人享受不到的。"

……

从快乐的生活中寻找到快乐,那算什么本事?哲学家之所以令人景仰,就在于他们总是能够从不如意中发掘出快乐和哲理。但快乐不是哲学家的专利,快乐属于每一个愿意快乐的人。这一点诚如南怀瑾所说:"苦海无边,但处处皆岸。如果你找不到岸,那是因为你为自己设了障眼法。"

2.不开口笑是痴人

吴清源是现代围棋名家,被誉为"现代围棋第一人"。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段子说,他从小身体很差,曾经得过肺结核,在当时,肺结核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这种慢性病非常折磨人。每当痛苦袭来,吴清源就背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

吴清源常背的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对酒》。很明显,它不是肺结核的特效药,但它传递的那种乐观的精神,却是消解人世间一切愁苦的良方。

不开口笑是痴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生过于短暂,名利转眼成空。即诗中的"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其中,"石火光中寄此身",极言人生苦短,如古人用火石打火时撞击出的火光,一闪即逝。"蜗牛角上争何事",则出自一个著名的典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