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无数次治疗的尝试,尽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张海迪的病痛,但在战胜一次次折磨的过程中,张海迪学会了在病痛来临的时候选择坚强,这已成为她人生的宝贵财富。当你尝试着选择坚强、面对光明,阴影就会逐渐离你而去。一个在身处困境时仍能够从能做到的事情出发、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人,比那些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张海迪知道自己的身体条件是无法与别人相比的,又加上经常身受病痛的折磨,从时间上来说也无法保证,因此要想有一番作为,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丰富,就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不懈地挖掘其他人不具备的成功因素。在某一点上的不足,并不等于自己一无是处。只要你能够紧紧地抓住一点,就可能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地获得总体突破的机会。
当自身的条件不如别人的时候,要想有一番作为,更要努力挖掘其他人不具备的成功素质,以求找到突破的机会。当普通人认为书籍是“乌七八糟”的东西时,张海迪却千方百计地寻找着它们。当有些人正忙于清理“垃圾”时,张海迪却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重病缠身的张海迪根本就没有条件像正常人一样跨进学校的大门,但她具备在当时的条件下许多普通人没有的素质:渴求知识、热爱书籍。在对知识的追求过程中,张海迪逐渐弥补了未能上学的劣势。她的努力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它的力量不知要比被动式的读书、求知大多少倍,这也是张海迪能够获得许多正常人也难企及的成就的重要原因。
挫折是每个人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人的生活目标越高,就越容易受挫折。挫折对弱者来说是人生的重大危机,而对强者来说则是获得新生的绝好机会,他们会要求自己战胜挫折,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如果说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些,有志者应该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炼。
全家人从农村返回莘县县城后,张海迪最想要的就是工作,她盼望能早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但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张海迪一直待业在家。为此,她曾给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写信,请求他们关心一下残疾人的生活与工作,可是一封封信都像泥牛入海,一点音讯也没有。张海迪的情绪已经跌入了谷底,特别是当她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病历卡,“脊椎胸五节,髓液变性,神经阻断,手术无效”赫然映入眼帘时,正被失业所困扰的张海迪甚至萌发了轻生的念头。
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张海迪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她首先分析了问题的根源:自己绝望的念头是在空虚、闲散、无所事事的情况下产生的。过去在尚楼,怎么会觉得生活是那样充实呢?那时,我的下肢不也是瘫痪的吗?眼下,自己的大脑和双手依然健在,自己有什么理由,因躯体的局部残废而毁掉健全的另一部分呢?她在心中暗暗地发誓:“病魔把我变成了残废,我偏不屈服,干脆就和病魔作对!”
张海迪仔细回顾了在尚楼行医的经历,可以说是热情多于科学。对不少病症的发病原因不甚明了,治好病带有偶然性,治不好囿于盲目性。
她不满足于对确定的病症仅限于针灸治疗,她要下决心学习诊断和药物学。于是,她开始阅读大量的医学专著。读一般的文学作品易,读专业书难,读医药书籍更难,何况张海迪还是个残疾人。张海迪身体的主要支柱——脊椎,历经了几次大手术,摘除6块椎板之后,当时已严重弯曲变形,呈英文“S”形。为了减轻脊椎的压力,张海迪看书时,必须将身体俯在桌子上,用双肘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久而久之,张海迪的肘关节处起了厚厚的老茧,书桌上的油漆先是脱落,后来竟留下了两个大坑。张海迪艰难地摊开几本医学专用词典、参考书,来回地翻动,几分钟才弄懂一段文字,半天看不完一页书。一步三回头,三步一停留,阅读之艰难,真像登山运动员向主峰进发,每前进一寸,都要调动全身的力量!
为了获得实践经验,张海迪开始解剖动物,做各种生理实验。看见妈妈买回的猪内脏,张海迪就找来了爸爸的刮脸刀片,一点一点、一丝一丝地切着,研究心、脾、肺、肾的结构,分析胃、胆、肠、胰之间的联系。有好几回,经张海迪之手的猪内脏,都被弄得稀烂一堆,像切碎的肉馅一样。为了弄明白动物肌体的功能,她解剖过活家兔;为了弄清动物的神经效应,她让朋友们捉些滑溜溜的活青蛙作标本。家里每次杀鸡、宰鹅她都不放过机会,亲自用刀解剖。弄得桌上、床上、身上、手上,到处都是血迹点点。
知识给张海迪插上了翅膀,她在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上一点点地前进着,张海迪也从失业的绝望中重新站了起来。不久,“张氏医寓”的牌子正式在莘城挂了起来,张海迪那小小的卧室,既是诊断室,又是治疗室,一间10来平方米的房子,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痛苦,它们既可能来自肉体,也可能潜伏在心灵深处,这时候你也许感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只能等待失败与死亡的来临。成大事者却说其实并不尽然,来临的已成现实,而我们却别无选择,只有在精神上屹立、思想上超脱,才可能从绝境中求得一线生机。一个能够在一切事情与他相背时仍然选择坚强的人,必定是一枚非凡的种子,因为这坚强包含着非同一般的因素,它是普通人无法做到的。
9.带着信念走向成功
卢梭有言:“信念,是抱着坚定不移的希望与信赖,奔赴伟大荣誉之路的热烈感情。”的确如此,大千世界,古今中外,无论一艘船、一个人、一支球队、一个组织,要创业、要前进、要实现奋斗目标、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就要坦然面对困难与挫折,并在坚强信念的支撑下勇敢地战胜各种风浪、困难和艰险,最终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后,又一学员登上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八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放弃了争夺金靴子奖,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功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大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你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不因为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为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这是布鲁金斯学会寻找的人才,同样也是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
在我们的成才之路上,只要我们具备这种自信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像乔治·赫伯特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功!
10.让“野心”成就梦想
很多人在小的事情上能够保持自信,而一旦面对挑战性比较大、实现起来需要很大难度和很长时间的事情时,他们就退缩了,因为他们没有必胜的信心。又有多少人相信自己能够成为百万富翁呢?但如果你仔细研究百万富翁的身世,你会发现很多人出身平凡且智力并不比常人高多少,他们为什么就能成功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必定会成功的信念——野心!
野心,简单点或者语气缓和一点来说就是进取的欲望,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悲的,而野心是成就梦想的第一步。
德国一家电视台有一档智力游戏节目,栏目名称叫《谁是未来的百万富翁》。
节目类似央视的《幸运52》,因为奖金丰厚,悬念迭出,吸引了许多德国观众。这档节目有一个特点,就是每答对一道题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而如果继续答题时没有答对,那么就退出比赛,并且剥夺已经取得的奖励。
前十几期没有一位参与者能够获得100万的奖励,能够在节目中有所收获的只是一些见好就收的人。
自节目开播几年来,虽然参赛者强手如林,可真正一路过关斩将直到最后的人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因此,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学乖了,最多到10万左右,便放弃答题,退出比赛。直到一位叫克拉马的青年人的参与,才第一次产生了百万巨奖。
令人奇怪的是,克拉马取得的百万巨奖并不是因为他知识渊博,据当地媒体评论说,成就克拉马的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心理素质和野心。因为在50万之后,每一道题都相当简单,只需略加思考,便能轻松答出。
那么多人与巨奖失之交臂,都是因为自己“见好就收”,没有成为百万富翁的野心。现在很多人崇尚、“知足常乐”,固然,知足常乐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可以让人过得更轻松,但是却绝对不可以当作人生信条。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要不断地奋斗,不断地向另外一个目标前进。没有野心的人是可悲的,不管他多么有才华,没有了进取的信念,就只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明宇和叶子考进了同一所全国著名的学校,在学校学习期间,两个人都十分努力,成绩优秀。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幸运的是,毕业的时候,一家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到学校来招聘,两个人都顺利地过关斩将,成功地获得了仅有的两个待遇优厚的职位。
因为是校友,又到了同一个公司,两人自然就成了好朋友。
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幸运的,从一个普通学生一下子就跨入了白领阶层。叶子也是这样想,她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满意,认为自己以前所有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所以,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在工作上不出一点差错,生怕丢了饭碗。
可是明宇则不然,到公司以后,他的工作也很出色,颇受上司赏识。但是明宇觉得这家公司不大适合自己发展,于是积累了一段时间经验以后,毅然决定辞去待遇丰厚的职位,打算自己下海打拼,临行前,明宇和叶子打了个招呼。
“什么?你疯啦!好好的工作不做,辞职了没收入怎么办?做生意破产了怎么办?”叶子显然不理解明宇的想法。
“工作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应该出去闯一闯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也可以做一番大事业,也可以自己当老板!”明宇充满信心地说。
“做人稳当就可以了,不要有那么大野心,而且我们现在的工作待遇已经很高了,别人想找还找不到呢!”叶子善意地劝说明宇。
“叶子,现在竞争激烈,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人不能不有点野心。你也一样,别老安于目前的状态,我看这家公司还是很适合你发展的,你也要有个奋斗目标才行。”明宇反过来劝说叶子。
最后,明宁还是离开了公司自己闯荡去了,叶子依旧兢兢业业地保护着她那“稳定的工作”。
两年后因为政策的调整,叶子所在的公司进行了一次大的人员调整,叶子虽然工作上没出过什么错,可是因为太“不进取”,被公司列在了裁员名单里,只好重新找工作。而此时,明宇已经是一家公司的总裁了。
如果我们逐渐失去跨出围绕我们的桎梏的勇气,那么我们将把自己对人生的梦想和野心一个个抛弃掉。而没有追逐梦想、实现野心的激情,人生则必然会缺乏激情。自信的人是绝不会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