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相信自己一定会爬起来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失败者,只因没有坚强的自信力,他们所接近的也无非是些心神不定、犹豫怯懦之辈,他们三心二意,永无决定事情的能力;他们自身明明有着一种成功的要素,却被自己活生生地推了出去。
沉着冷静,永不气馁,这是每一个人所应养成的品格,任何人都应永远保持一副亲切和蔼的笑容、一种希望无穷的气魄,一种必能战胜任何突然袭来的逆浪的自信力和决心。他们应该不急躁、不懊恼、不轻易发怒,更不应该遇事迟疑不决,这些良好的品性,往往比焦心忧虑更容易解决许多困难。
喷泉的高度是无法超过它的源头的,一个人做事也是一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所相信的程度。如果你已经有了适当的发展基础,而且你知道自己的力量的确能愉快地胜困难,就应该立刻拿定主意,不要再发生丝毫动摇,即使你遭遇一些困难和阻力,也千万不要想到后退。
无论你现在处于一种什么地步,千万不要失去最可贵的自信力!你应该昂起的头,切勿被困难压下去;你坚决的心,切勿被恶劣的环境所屈服。你要做环境的主人,而不是环境的奴隶。你无时无刻不在改善你的境遇,无时无刻不在向着目标迈进。你应该坚决地说:你全身的力量已经足以完成那件事业,绝不会有人来把你的这股力量抢了去。你应该从自己的个性改起,养成一种坚强有力的个性,把曾被你赶走的自信力和一切因此丧失的力量重新挽救回来。
有许多人对事业曾经失去过信心,但最后还是重新建立了自信,挽回了事业。世人应该保持这种价值连城的成功之宝,正如应该争取高贵的名誉一般重要。
诺贝尔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在诺贝尔的遗嘱中,他将价值瑞典币三十余亿克朗的财产,部分赠予亲友,大部分留作基金,以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每年颁发一次,给予在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方面有贡献的人,以及有效地促进国际亲善,废除或裁减常备军,对促进和平事业有贡献的人。受奖人不受国籍限制,这就是自1901年起颁发的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是因为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的引爆装置而获得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初次见到硝化甘油,是在圣彼得堡。当时,一个名叫西宁的教授拿硝化甘油给诺贝尔父子看,并放在铁砧上锤击,受锤击的部分立即发生爆炸。这引起了诺贝尔极大的兴趣。西宁教授说,如能想出切实的办法,使它爆炸,在军事上会大有用处。从这以后,年轻的诺贝尔就对此念念不忘,力求完成这一发明。
诺贝尔经过长期思考和实践,认识到要使硝化甘油爆炸,必须把它加热到爆炸点或以重力冲击,寻求一种安全的引爆装置,这正是诺贝尔为自己确定的课题。1862年五、六月间,诺贝尔在圣彼得堡的实验室里,进行了第一次探索性的试验。他先把硝化甘油封装在玻璃管里,再把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里,然后装进导火管。装好以后,诺贝尔兄弟三人一起来到水沟旁,将导火管点燃,丢入水中,结果,水花四溅,地面震动,爆炸力远大于一般火药,表明硝比甘油与火药都已爆炸了。这是一次用较多的火药引爆较少的硝化甘油的试验,它的意义不在于实用,而在于第一次发现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
自此以后,诺贝尔努力寻求硝化甘油爆炸的引爆物。这种引爆物的用量,当然应该远小于硝化甘油才有实际意义。他经历了多次失败,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试验,以至于就连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嘲笑他“固执”。
有一次,诺贝尔以为已经找到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办法,满怀信心地进行试验。他用一只小玻璃管,里面装满火药,与导火索接好后,浸入装有硝化甘油的容器内,点燃后,他像一个放爆竹的孩子一样期待着轰然一声巨响。但是,玻璃管内的火药爆炸却未引燃硝化甘油。现在看来,这次失败可能是偶然的。引爆硝化甘油并不困难。然而,在历史上诺贝尔确曾走过这样的弯路。可贵的是,他遭到失败而不急躁,不灰心。又经多次反复试验和细致分析,他终于发现是由于玻璃管口没有封紧,火药不能炸碎玻璃管,没有产生足以使硝化甘油爆炸的冲击力和温度。于是他用蜡将管口封死,终于获得成功。
1868年2月,瑞典科学会授予诺贝尔父子金质奖章,奖励老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造炸药的长期努力,奖励爱佛莱·诺贝尔首次使硝化甘油成为可以用于工业的炸药。
于是,诺贝尔给自己定出了新的目标,试制一种兼有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和猛炸药的安全性能的新品种。不久,坚结的胶质炸药和柔软的可塑性极好的胶质炸药相继问世。它的爆炸效力高,价钱又比较便宜。它比硝化甘油有更大的爆炸力,而又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点燃不至爆炸,浸水不会受潮。胶质炸药很快在瑞士、法国、意大利的爆破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盛行起来。
诺贝尔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他在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以进取的姿态竭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往往同时从事几种研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工作是间歇的,我将一件事放下,过一阵子又重新做起。我差不多常常这样。不过,凡是我认为可以得到最后成功的事,我总回过头去做好。”
诺贝尔就是这样,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6.自信是成功的力量
坚强的自信,是伟大成功的源泉。无论才干大小,天资高低,有了坚强的自信,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如果你去分析研究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卓越人物的人格特质,就可以发现:这些卓越人物在开始做事之前,总是具有充分的坚定的自信心,深信所从事的事业必能成功。这样,在做事时他们就能付出全部的精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直到取得最终的成功。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的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小学老师对她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的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泪了。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学。”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起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积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滴落在手中的那个信封上。
自信是成功的力量,只要你相信自己能成功,并以这种自信的心态去追求你想拥有的东西,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失败,总有一天,你的目标就会实现。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膛不过的河,只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难”这个词。
7.激发自己的潜能
做一件事情,眼看不能成功,没有希望了,此时,你不要忘记在你身上还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潜能”。潜能是你心中沉睡的巨大力量,一旦唤醒它,它会让高山低头,让大河让路。
在昆虫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它可以跳到比自己高几万倍的高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位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可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没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用一个高一米的玻璃罩罩着这只跳蚤,以防止它逃跑。就在那天晚上,跳蚤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可是无论它怎样努力,无论它怎么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时候,就被玻璃罩挡了下来。
第二天,教授上班时取下玻璃罩,他惊奇地发现,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于是,他来了兴趣。
第二天下班时,教授用了一个5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三天,教授发现跳蚤只能跳50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又用2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为20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时,教授干脆用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只让跳蚤能在玻璃板下面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能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授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酒精灯,酒精洒在了桌子上,火也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方蔓延。奇迹出现了,就在火快要烧到跳蚤的一瞬间,跳蚤又猛地一跳,又跳到了它最开始的超过它身体几万倍的高度。
人的潜力就像这跳蚤的弹跳力一样,发挥出来时也是惊人的。有人作过研究:就算是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成功人士,也仅仅开发了他们大脑潜能的1/10而已。大多数人的大脑潜能均被白白地浪费了,因为很多人都在自我怀疑和自卑心理中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像别人一样做出成功的事情,而实际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别人相差无几,这是多么可悲啊!
在日本有一所特殊的大学,它坐落在富士山下,有人称之为人间地狱,也有人把它叫做鼓气学校。每期学员仅受训几天。收取学费高达20万日元,这所学校培养的对象来自公司领导层,其办校目的是让处境不妙的管理者重振雄风。
学员一跨入校门,就会受到这样的训导:“为了今后大干一番事业,你们必须付出汗水和眼泪,而完成科目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共同奋斗,让地狱变成天堂!”学校从不向学员传授生意经和管理方法,而是让他们接受严酷的体能训练,诸如夏天让烈日暴晒,冬天任严寒侵袭等,旨在把他们塑造成最坚强的企业精英。一位学员受训后自信地说:“经过这种特殊的品格锤炼,在员工面前我不再恐惧,在老板面前我不再胆怯!”
学校创始人本桥年代坦言道:“今天对学员们来说,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别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濒临破产的人对各种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欠缺的是抵抗力和自信心。我们把每个学员推到极限,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摆脱困境。虽然学校传授的东西很简单,可每个学员都说从中吸取了力量,因为他们经受了极为难得的磨炼。”
卡耐基曾说:“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何种情形,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步入一种可以激发你潜能的气氛中,可以促使你迈上成功之路的环境里。”
8.用信心拯救落魄中的自己
面对挫折、困境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望,甚至会产生绝望的念头,对生活失去信心,但成大事者总是设法将自己从这种落魄中拯救出来。
5岁的张海迪被医院确诊为患有脊髓血管瘤之后,父母不忍心看着年幼的孩子就这样倒下去成为残疾人,他们千辛万苦背着张海迪走南闯北,访遍天下名医。医院里的大夫都非常可怜这个聪慧伶俐、才智过人的孩子,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想尽最大的努力。在北京,医生想给张海迪做脊椎穿刺手术,但见她嫩骨头嫩肉的,又怕她承受不了那份痛苦——把长长的针头刺进骨髓,其痛苦之状是可想而知的,意志薄弱的成年人也忍受不住,何况一个娇娇嫩嫩、弹指可破的孩子!
面对大夫的犹豫不决和父母的举棋不定,张海迪却张着小嘴坚定地说:“阿姨、叔叔,不要紧,扎针我不怕,挨刀我也不怕,您把我的病治好吧,长大了,我要当舞蹈演员,当运动员……”见小姑娘这般刚强,在场的人鼻子都酸酸的。多好的孩子呵,多么刚强的姑娘呵!
脊椎穿刺手术开始了。细细的长长的针,穿过张海迪的皮肤直刺她的脊髓,针尖每前进一分,张海迪的身子都要像触电似的猛地抽搐一下。那简直是蛇咬蝎螫般的痛啊!张海迪咬着嘴唇,额头上滚着豆粒般的汗珠。大夫的手颤抖着,进针的速度慢了。张海迪却喊着:“阿姨,您扎呀!您扎!您扎呀!”站在一边的妈妈毛骨悚然,针扎在女儿身上,却似穿着她的脊髓,她不忍看这情景,慌忙跑到门外,独自压抑着痛苦的呜咽。“妈妈,您干嘛呀?您别哭,我不痛,一点也不痛。”小海迪勉强咧开嘴微笑了一下。见此情景,妈妈用袖口抹抹发红的眼睛,脸上也不自然地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