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于期怀恨在心,便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
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戈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意思是,给的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面子受到损害却不是轻易就可弥补的,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中山国王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却因一壶食物而得两勇士的故事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这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和有益的启发。
《圣经·马太福音》有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大多数西方人视为是看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真正有远见的人不仅要在与同事的日常交往中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儿”,同时也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言谈交往中少用一些“绝对肯定”或感情色彩太强烈的语言,而适当多用一些“可能”、“也许”、“我试试看”和某些感情色彩不强烈、褒贬意义不太明确的中性词,以便自己“伸缩自如”,是相当可取的。
人们常说:“关心则乱。”我们常常会急切地把自己的看法、建议、批评一古脑地塞到别人的耳朵中,却不管方法是否得当,别人是否能接受。殊不知,好的建议批评,那也要别人真正听取接纳了才会产生效果。
给别人面子,就能赢得友谊、理解和发展,化干戈为玉帛。“没有人喜欢挨耳光,也没有人会拒好意于千里之外”。
8.赞美话要大胆说出口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都禁不住赞美的话语,对于领导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掌握说赞美话的艺术,就能够更好地加深同领导的关系。
会说话同办事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领导便易于接受我们所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否则即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会容易办砸。所以,作为男人,必须要学会说赞美话。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将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甲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便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美国腊朋顿冉特公司总经理冉特曾经说过:“赞扬不会增加消费,但常会增加利润。”当然,他指的是管理企业方面对员工取的激励手段。无论是什么人,都有一种需要他人赞扬的心理倾向。事实也正是如此,人不分男女老少,职不分高低贵贱,都喜欢听到他人对自己的适当的赞扬。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不明白,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较为严重的政治关头,时常要下诏求谏,让臣下对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见,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大臣却十分认真,不知轻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见,因而时常招来忌恨,埋下祸根,早晚会招来帝王的打击报复。但贡禹却十分精明,专拣君上能够解决、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问题,这样避重就轻,避难从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做官的技巧已经十分圆熟老道了。
赞誉之词人人都渴求,人人都需要。称赞上司也有方法和技巧,如果称赞领导不恰当,反而会弄巧成拙,只落下一个“溜须拍马”的坏印象。称赞一个人,当然是因为他有出色的表现,但每个人在哪一方面出色却各有不同。有的人是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成绩突出;而有的人则在社交方面有特长,有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因此,在称赞上司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方式的称赞。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许多制造商展示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的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子上的一堆文件,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了。
过了一会,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高兴得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绪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把办公室的所有的装饰一件一件地向亚当森作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经过。这个时候,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趣。
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俩人都未谈及生意。你想,这笔生意落到谁的手里,是亚当森还是亚当森的竞争者?
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定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为什么伊斯曼把这笔大生意给了亚当森?这与亚当森的口才十分有关。如果他一进办公室就谈生意,十有八九会被赶出来的。
亚当森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说来很简单,就是他了解谈话的对象。他从伊斯曼的经历入手,赞扬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把他视为知己,这笔生意当然非亚当森莫属了。
但是,在赞扬领导时,必须注意使用适当的赞美词句,过度的赞美,会变成一种令人反感的奉承。具体说,在赞美领导时应注意:
(1)选择好赞扬的词句
也就是说赞扬的运用也要像使用金钱那样,有价值需要时才使用。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准确地滥用赞扬,赞扬就失去了他的价值和作用。
(2)对不了解的人和事,不要随意赞扬
在还不了解上司的长处或需要赞扬的方面时,就满嘴赞美之词,会叫人感到你粗俗不堪。
(3)不要对别人的不足或缺陷进行赞扬
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可毫无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但是,对与领导的不足之处就要避免赞扬了。比如,上司写的字迹常使他自感不如小学生,而你却不分良莠,在各种场合赞扬上司的字写得如何漂亮,上司此时决不会高兴的,弄不好还以为你在有意挖苦他。
恭维赞扬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赞扬与欣赏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领导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领导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赏识,但在领导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领导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