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每当妈妈遇到亲戚朋友时,逢人就说:“唉,我养了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上课不守纪律,学习成绩又差。”小东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从此以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多次违反课堂纪律。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孩子同样如此,或许在性格上存在缺点,或许智商上存在缺陷,或许……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如果家长经常唠叨和数落或当着其他人的面进行批评,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认同,在潜意识中认为“你想讹我就讹吧,我就是这样的,你能把我怎么样?”在学习或生活中,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父母口中所说的不良少年。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采取正确的积极的暗示教育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积极暗示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孩子一直生活在积极暗示的环境里,父母就不会为孩子的悲观、自弃而发愁。当然,积极暗示不同于鼓励,它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侧面去影响孩子,避免了鼓励和表扬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不真实的判断。
暗示,能够教孩子学会平静地对待一切,包括伤痛。孩子与同伴相处,吃了亏,妈妈把他叫到身边,轻轻地抚摸并安慰道:“我知道你这儿有点疼,对吗?”孩子却会自豪地说:“没事。”暗示,能切实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孩子流鼻涕了,妈妈告诉他:“有一些脏虫在咬你的鼻子呢。”孩子很快会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并用极快的速度改正它。
综上所述,暗示对孩子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面对单纯可爱的孩子,父母巧妙使用暗示教育法,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父母应该如何巧妙地使用暗示呢?
第一,面对孩子的错误或缺点,父母切不可一味地强行制止,要将教导与积极暗示相结合,以一种含蓄的方法,与孩子共同走出误区。我们要明白,对于极为消极的孩子来说,一旦发现他们有改过之心时,最好的办法不是批评而是适度表扬。
第二,实际上,暗示教育的方法有许多种,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去摸索、去发现,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性格特点来因材施教,以收获较好的教育效果。父母不能忽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要时刻将自己的爱意、将自己对孩子的鼓励传达给他们,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第三,父母对孩子进行暗示教育时,应采取一定的策略,批评或表扬都应该奉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批评或表扬主要针对某一具体事件或是某一具体行为。父母在选择词语、体态语言时,不要大意,一切要以帮助孩子客观地做出自我评价或是反省为基础。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两受益。
第四,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教育,孩子从中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越少,它的教育效果就会越大。”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在面对孩子时,应摒除那些令人不快的“要求”、“命令”、“责骂”,转而以“启发”、“暗示”、“商量”等方式来实施教育。这样做,易于孩子接受。
057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
生活当中,随处可听见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指责,却很少听到父母对孩子的赞扬。这不是因为孩子身上缺点多,优点少,而是父母总习惯于发现孩子的缺点,并且放大孩子的这些缺点,忽略了孩子身上的优点。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都希望孩子出类拔萃,所以希望孩子身上的缺点越少越好,不免急着督促孩子早点改正缺点。但是,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赏识,不愿意听到父母的批评。受到赏识的孩子会更加自信、积极,以后会做得更好;受到批评的孩子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还会产生与父母对立的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后果。
其实,孩子将来的成功,依赖于很多的因素,不只是成绩一个方面,还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品质等有关。孩子的优点,只要父母细心观察,就会随时有所发现,哪怕是在孩子的缺点中,都能找到优点的藏身之处。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把这些优点放大去看。不管是从孩子缺点中提取的优点,还是孩子的丁点进步,都要及时提出来进行表扬,以此增加孩子的兴趣与自信。父母应鼓励孩子把优点发挥下去,引导孩子把缺点变成优点,激励孩子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帮助孩子打下走向成功的基础。
赵菲的妈妈是个教育工作者,平时对赵菲的要求比较高,生活中很少见到她主动表扬女儿。赵菲也总觉得妈妈是一个太严厉的人,因此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敢给妈妈说。每次考试总是担心考不好,会让妈妈失望。妈妈也很不解:自己是个教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可是女儿怎么会那么惧怕自己呢?
后来妈妈看了一本家教方面的书籍之后,意识到了自己的做法有待改善,因此她有意识地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她利用几天的时间,观察赵菲的言谈举止,竟然发现赵菲有很多优点,比如,赵菲的动手能力比别的孩子强,学习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做事情总是一丝不苟,很有条理性,自己的房间也收拾得干净整齐……此时她才感觉到作为妈妈自己有些不合格。
有一次给女儿的家庭作业签名时,妈妈发现女儿有篇作文写得很好,因此她在签名的旁边写到:作文写得文采飞扬,妈妈相信你会有更出色的表现;看到赵菲将刚洗的衣服叠好放在衣橱,妈妈会很高兴地搂住女儿并对她说:“你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妈妈真高兴啊!”赵菲看到妈妈的变化,消除了以往的顾虑,学习也变得轻松多了,连老师都说她变得活泼开朗了。
从上面的小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赵菲之所以能够变得活泼开朗,主要是因为有了妈妈有意识的夸奖,假如妈妈还像原来那样对待她,赵菲的心理压力可能就会不断地加大,以致于形成自闭或自卑的性格,这对赵菲以后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更加自信地成长,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优点。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对任何孩子来说,往往是表扬越多,优点越多;训斥越多,毛病越多。赞美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父母越是能够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具有更多的优点,说不定还会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孩子渴望父母的赞扬,需要父母的鼓励,希望父母的肯定。父母要善于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用正面的、肯定的言行对孩子进行赞美,才能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第一,不要拿孩子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父母如果经常拿孩子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所看到的就都是孩子的缺点,然后对孩子横加指责,这样对孩子不公平也不科学.只有害而无利。父母应该更多的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进行赞赏与鼓励,才能激发出孩子潜藏的美好一面。
第二,从小事中发现孩子的长处。孩子某一方面的天赋长处可能自己不觉,如果父母也不能及时发现,就有可能把孩子的优势埋没了。所以,父母应该仔细观察,从小事中发现孩子的特长并鼓励和培养孩子往这方面发展。这样孩子得到了锻炼,以后有了施展的机会,就能帮助孩子更快地取得成功。
第三,从缺点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往往优点与缺点共存。在孩子的缺点中,家长要善于发现优点.在赞美孩子优点的同时引导孩子改进缺点。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就会感到很高兴,对父母所提的改正缺点的意见,也会易于接受而去努力改正,这比一味地对孩子的缺点进行指责效果要好得多,同时能帮助孩把优点保持下去。
第四,发现孩子的优点后再放大去看。父母要从细小之处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通过夸赞放大它,孩子就会真的慢慢把它变成自己的优点,最后达到把缺点变成优点的效果。
058为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喝彩
——不能无视孩子的点滴进步
孩子有了进步,或者做了一件很小的好事,或者坏习惯有了改善等,此时他们都会希望父母给予关注,需要父母为他们喝彩。父母及时恰当的喝彩,可以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会增加孩子的动力,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期末考试的成绩下来了,军军只考了第二十名,而他的同桌考了第—名。
回到家,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同桌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考第二十名,而他考第一名?”
妈妈抚摸着军军的头,温柔地说:“你已经比以前进步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第二学期的期末开始,军军考了第十五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军军还是想不通,又向妈妈问了同样的问题:“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同桌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考第十五名,而他考第一名?”妈妈还是说:“你比上学期又进步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军军小学毕业了,虽然他还是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已经进入前十名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军军仍然努力学习,进步虽然很慢,但一直在进步。他的妈妈也一直鼓励他:“你比上学期又进步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初中的时候,军军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到了高中,他成了全校著名的尖子生,最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
有些家长总是无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因为孩子进步太小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标准就把孩子全盘否定掉,认为孩子是无能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虽然这些家长有时也是无意的,但在无意中,他们就会亲手毁掉一个优秀的孩子。
所以,家长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个性习惯,而不是当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说我进步了”,而家长却说“你得意什么,离好孩子的标准还差远了”;或当孩子兴冲冲地说“我考了95”,而家长说“某某考了几个95分”等。这样的回答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做好孩子和考95分没了兴趣,缺乏信心。父母多说一句“你进步了”、“希望下次多考几个95分”,将会对孩子的教育立生很好的效果。
2000年,四千多名高中毕业生报考了清华大学国际MBA,最终,62人入选,其中就有北京四中的高材生王海翔。
海翔小时候刚刚开始会用毛笔写字,妈妈就开始“收藏”儿子的作品,那些写在废包装纸上、废信封上的歪歪扭扭的字,以至现在很像样的书法作品,妈妈都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