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教孩子怎么办 > 第七章 赏识看到孩子的每一点成功(第1页)

第七章 赏识看到孩子的每一点成功(第1页)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赏识。赏识孩子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为孩子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而目要善于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以保持孩子的自信力。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加以强化。

054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不要对孩子吝啬赞美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很少采用赞美的方式。与之相反,西方国家的父母对孩子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太棒了!”或者是“你做得真好!”事实上,父母极少赞美孩子是一大教育误区,这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即使长大成人也对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认识。

放学了,小兴欢快地奔向站在校门口的爸爸:“爸爸,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得了一支……”话刚到嘴边,小兴一不小心被脚下的石头绊倒了。爸爸一看女儿摔倒了,急忙跑过去,一把将孩子扶了起来,一边帮孩子拍打身上的尘土,一边说:“乖女儿,你有没有磕着哪里?”

小兴根本没有理会爸爸说的那些话,仍然兴奋地说:“爸爸,你知道吗?我今天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支铅笔……”

爸爸一听,并没有像孩子那样高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得了一支铅笔又怎么样啊?你看看,你妈昨天刚刚给你买的新裤子,今天就弄脏了。”

小兴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自己的裤子上,仍然对爸爸说:“爸爸,老师真的奖励我铅笔了!”

爸爸不屑一顾地说:“别磨蹭了,妈妈还在家里等着我们一起吃饭呢,快走吧!”

20分钟后,爸爸和小兴一起从公共汽车下来。这时,小兴发现地上有一个可乐瓶,她对爸爸说:“爸爸,你等我一下,我把垃圾捡起来。”爸爸有些不耐烦了,拉着小兴的手越走越快,说:“不就是一个垃圾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听爸爸的,咱们还是快走吧!”小兴坚持要捡起来,突然停下了脚步。

爸爸有些生气地说:“快走!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妈妈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吃饭呢。”小兴没有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跟着爸爸回家了。

适度夸奖、赞美,能够满足孩子的多种需求,如价值感、胜任感、自信心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能够对孩子在学习上或一件小事情给予夸奖与赞美,可以满足孩子的成就欲,并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不断向更高层次挑战和探索,从而赢得更多、更大的成功,以获得父母的再次“奖励”。所谓的奖励,可以是一句赞美,也可以是一件小小的礼物。

此外,夸奖、赞美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孩子与成人不同,他们的自制能力较差。从这一方面来说,父母的正确引导与积极夸奖对于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度的夸奖、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驱动力,让孩子更加乐于这样做。当然,待孩子真正得到赞美时,孩子会自己告诉自己:“只要我这样做,我就可以得到奖赏,妈妈(爸爸)会更加喜欢我。”当他第二次或更多次碰到这样的事情时,就会知道应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从而发生“行为迁移”,时间久了,孩子会不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孩子的自我约束力也在不断增强。

父母给予孩子适度的夸奖、赞美,有利于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对于孩子的成功,父母能够及时给予肯定与赞美,家庭将更和睦,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问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让孩子产生信任感。这主要是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夸奖、赞美,更能说明父母对孩子的爱护与尊重。

总而言之,孩子需要父母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赞美是父母给予他们的最好礼物。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对有进步的孩子说“你真棒”。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可以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孩子有了进步,或者表现比以前优秀,父母都应该给予关注,并及时夸奖孩子“你真棒”,因为孩子的行为只有在得到肯定之后,才容易坚持下去。

第二,只要孩子付出努力,就要说“你真棒”。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父母一般都会对孩子说“你真棒”。当孩子想要做一件事而没有做好时,父母更需要对孩子说“你真棒!”,这样孩子就会获得“父母不只看重结果同样关注过程”的信息,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尽力而为,而不会太在意结果。很多孩子可能出于善意去做事,但因为年龄小,没有经验,有时却帮了倒忙。这时家长要多从孩子的出发点去考虑,多看过程,分析孩子善意的出发点,并告诉孩子“你真棒!”。只有如此,孩子在失败后才会有坚持做下去的勇气与信心。

第三,真诚地对孩子说“你真棒”。孩子天天在成长,天天在进步。父母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真诚地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让每个孩子都昂首挺胸地前进,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055自信的孩子有力量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因此,激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是父母应该重视的问题。

姗妮是个性格有些内向、长得挺漂亮的小姑娘,只是右边的脸颊上有一条疤痕。

开学初,班主任陈老师在班上就提出了要同学们培养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下课后老师提着书走出教室的时候,姗妮小跑着追了出来。她拉了一下老师的衣襟,轻声说:“老师,要是一个人总是自信不起来该怎么办呢?”陈老师想了一下说:“这样吧,你回去做一项特殊的作业,把你认识到的自己的优点总结出来,明天交给我,好吗?”她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回去了。

第二天,陈老师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没有署名,只写着:“遵守纪律,爱劳动。”看着这几个字,陈老师的心底泛起了一种酸酸的感觉:这个孩子活得太沉重了。随后她拿出纸笔,开始写一份“姗妮优点录”。除了姗妮自己写的两条,陈老师又添了“善良、温柔、乐于助人、坦诚、渴望成才、言行一致、细致、有爱心”等。放学后,陈老师又找来几位同学继续了解她的情况,在同学们的提醒下又添上了几条。最后,陈老师写下了她认为最重要的一条:“你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姗妮看到了这张写满她的优点的纸。她把目光从纸上移开时眼眶有些湿润。她问道:“老师,我真的有这么好吗?”陈老师拍了拍她的肩膀,没有说话,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后来,在结束整节课的内容时,陈老师让学生们每个人写出一个自己认为是班里最出色的同学的名字,然后把纸条收上来,一张张地打开来读。很多学生都“入围”了,因为陈老师没有限定哪方面出色。当念到姗妮的名字时,班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显然大家都觉得有些意外。姗妮也抬起一直低着的头,用有点怀疑的目光看着老师。陈老师于是带头鼓起掌来,接着全班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没有人知道陈老师所读的那张纸条上,其实一个字也没有。陈老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她觉察到姗妮内心的沉重。或许是脸上的那一道疤痕,也或许是她本身性格内向等原因,致使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的品质,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因而“总是自信不起来”。陈老师认识到要使这种内向、不自信的学生自信起来,需要用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去感知学生的内心要求,用真诚的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去唤醒学生,去鼓励学生,去发现学生。从那以后,姗妮的脸上开始洋溢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课堂上也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她已经完全自信起来了。唤起自信,需要发现自我。陈老师的那张无字纸条的作用就在于使姗妮发现了自己,从而找到了自信。

自信心是每个人做事成功的动力和源泉。父母要时时以赞赏的眼光看孩子,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迎接成功的喜悦。一个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会对他的一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说实话,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科学家,学生时代成绩很棒的人也并不一定就会有所建树。但是,孩子如果从很小的时候就充满自信,这对他的人生一定会有积极的意义。

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哀莫大于心死,父母对孩子的失望意味着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对自己的失望更意味着进步的停止。自信心是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然而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与学习中培养起来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自信的习惯呢?

第一,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估。孩子由于年幼,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一般先来自于成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他们的父母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的事务,与孩子讨论一些家庭中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父母千万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没出息!”“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小孩子知道什么?”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无法获得父母的信任,从而无法获得自信。尊重孩子尤其不能随意辱骂、惩罚和殴打孩子,辱骂、惩罚和殴打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请父母记住,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第二,告诉孩子“你能行”。缺乏自信的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已经在心里建立了消极的自我预言,即“我是没用的”,“我很没信心”等,这种心理让孩子越来越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越来越没有信心。因此,父母在乎时的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忽视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而在孩子表现出自信的时候及时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淡化“我无能”的心理,树立起“我也行”的心理。当然,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赞扬要真诚,千万不要故意夸大其词,或者言不由衷,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假意,不领情父母的赞扬。比如,孩子在画画时,父母不要总说:“啊,你画的真好,真像个大画家!”可以从多角度说:“你画的这棵树真美,连树叶也很逼真。”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鼓励和赞扬是真诚的。

第三,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特殊的才能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培养孩子的一些特长,让孩子通过发挥特长树立起信心。比如,有些孩子虽然缺乏自信,但是却能写一手好字,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学习书法,钢笔字、毛笔字都行,只要孩子有兴趣去学,肯定会做得很好,父母则可以抓住机会夸奖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有能力的,从而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当然,父母也可以通过展示孩子的特长,让其他人来认可孩子的能力,这样更能提高孩子的信心。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虽然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但是完全可能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这时,父母还可以教孩子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进行自我激励,如“我一定能行的。”“我书法能学好,其他的肯定也能学好!”“我真是一个写作文高手呀!”这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让孩子从对某件事的良好感觉中扩散出去,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

第四,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巩固孩子的信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父母看到孩子因不断成功而树立起信心时,千万不能以为大功告成,更要不断鼓励孩子,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中,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树立起自信。

056积极暗示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知不觉地会给孩子们一些暗示。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在改变不听话孩子方面,更有着神奇的作用。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积极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研究发现,许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犯有“消极暗示”的错误。

小东是一个好孩子,聪明又听妈妈的话。但是他有一个毛病,非常爱动,只要一坐在教育里的椅子上,总是摇来晃去,像屁股上有一枚钉子一样。这样做,不仅影响小东自己的学习效果,坐在他旁边的同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为此,老师深感苦恼。

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为了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班主任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小东的妈妈按时参加了。

在介绍完这次成绩的整体情况后,老师走到了小东妈妈的身边,说:“这次考试小东的成绩极为不理想,主要是因为他在课堂上表现不好,经常摇头晃脑、动来动去,在影响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希望您能够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妈妈听后,说:“谢谢老师对小东的关心,我会想办法让他克服这一缺点的,争取下次考一个好成绩。”妈妈虽然嘴上这样说,心情却糟糕透了。接下来,老师在讲台上讲了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妈妈无心去听,一直在想刚才老师对她说的一番话。

回到家中,妈妈把小东叫到身边,生气地说:“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啊?平时看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在学校里怎么就是坐不住呢?有你这样的儿子,实在太丢人了!”小东被妈妈突如其来的责骂吓哭了,说:“妈妈,您听我解释好不好,我也不想这样,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