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这样教孩子才肯学 > 第三章 沟通关注孩子的每一个生活细节(第3页)

第三章 沟通关注孩子的每一个生活细节(第3页)

据相关资料表明:69.5%的孩子表示心理压力较大。不仅如此,某市一所教育研究机构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对2000名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40.1%的小学生这样说:“不如死掉的好。”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危机在低龄化。

是的,随着时问的推移,父母与孩子之间逐渐有了障碍。此外,加上孩子们学业繁忙,社会竞争激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无意间的责骂或其他不良刺激,都会让孩子在无意之间产生一些不当念头。

每年11月19日,是联合国规定的“学生日”。这本来是属于学生的日子,可是2004年的“学生日”那天,某市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位中学生跳楼自杀了。

刚开始,人们以为这是一场谋杀案。法医经过鉴定,最终证实了男孩属于自杀。

据男孩的父母说,男孩前几天刚刚过完16岁生日。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召开了家长会,当家长了解到孩子的成绩比较糟糕之后,对他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该男孩当场大哭起来。

父母以为孩子挨批之后哭泣很正常,没有理会,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第二天早上6点多,到了孩子上学的时间,当父母推门叫醒孩子的时候。发现房里没有动静。

这时,父母觉得有点不对劲,用手摸一摸被窝,是冰冷的。环顾四周,发现房间里的一扇窗户大开着。父母顿时觉得大事不妙,一口气跑出门外。

结果,他们在楼下找到儿子的尸体。父母懊悔不已,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儿子再也回不来了。

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正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同时也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表现为: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化;认知结构不完善,有待于发展;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统一,二者不平衡;对社会、家庭的依赖感较强……也正因为此,才使得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几率增大。如果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极易产生不良的后果,严重时会酿成日后难以补救的心理疾病,对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虽然许多孩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但有的并不严重,只要父母注意观察,有些问题还是可以及时发现的。如,当遇到某件事情时,看到孩子神情紧张,父母要及时地问:“你是不是感觉很紧张?”然后,根据孩子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心理问题,轻则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重则及时咨询相关的心理医生。

第二,指导孩子认识与悦纳自我。自我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方面的主观认识。正确的自我观念,是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并且能够愉悦地接纳真实的自我。孩子是否能很好地认识与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谈心,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重点使他们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不足与缺陷的一面。另外,当孩子过于以自己的优点为荣时,父母可以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缺点;而当孩子过分以自己的缺点为耻时,父母又应该指导孩子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重要的是全面认识,客观面对,悦纳独特的自己。

第三,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当孩子沉迷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往往会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因此对自己充满自信,更乐于学习与探索。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使孩子的生活多姿多彩。从孩子二三岁开始,父母就可以开始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类兴趣活动,例如带他参观博物馆、去不同的地方旅游、给孩子讲故事,指导孩子下棋等,让孩子从中发展出一两项真正的兴趣,以丰富孩子的生活。

第四,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几乎都存在着人际交往的问题。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让孩子在群体中成长。孩子人际关系遇到障碍时,或者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时,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些与人交往的机会,例如邀请孩子的同学或者玩伴来家中做客,鼓励孩子与他人建立较为亲密的人际关系。

第五,启发孩子进行反思与自我批评。“一日三省吾身”,意指每个人每天都应该多次反省自己的行为,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这样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不恰当的言行,以争取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使自己的人格趋于完善。每个人都不可能绝对正确,因此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反省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习惯。当孩子与人发生冲突时,要指导他们先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无不当之处,不要一味地将责任推向他人,这样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使矛盾升级。

024性教育要大胆说出口

——不要逃避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在中国,性教育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但是父母羞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却不能阻止孩子从其他的途径来获取一些不完全正确的性知识,导致孩子在异性交往过程中,错误地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不仅阻碍孩子人生的发展,更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性教育,简而言之,是指关于人类的生殖及性行为的教育。有些父母简单地认为,性教育与孩子的生活无关,过早或者过多地对他们进行性知识的传授,容易“教坏”孩子。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性教育不仅是成年人的课程,孩子性意识的萌芽、发展也是绝不可忽视的。

因此,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就像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父母在某一阶段有所忽略,孩子就不能形成正确的性观念与性心理,甚至会出现易装癖、易性癖等性变态的行为。

李岩刚上初三,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的“小鸡鸡”有点不正常,他十分担心,以为自己得了什么怪病。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他硬着头皮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和你说一件事情,你不要笑我。前几天我睡觉的时候下面流水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了?”

起初,妈妈并没有完全听懂儿子的意思,见李岩扭捏地指着自己的下半身,才明白儿子说这些话的真实意图。妈妈脸色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事,这不是什么病,估计是你最近胡思乱想的原因,要不然就是你看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妈妈试图用几句简单的话糊弄孩子,这让李岩更加好奇了。当他再次开口问妈妈这些事情时,妈妈却说:“小孩子不懂就不要问了,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对于妈妈的避而不谈,李岩总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于是,李岩悄悄地问了班上的好哥们,那位同学嘿嘿地笑了两声,带着他来到一家网吧,随即打开了一个黄色网站。展示在屏幕上的是赤裸裸的人体,李岩一下子看呆了。有了第一次,李岩去网吧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每次一回到家里,就把自己关在屋里。

长期以来,妈妈以为李岩正在用功学习,偶然的一次,妈妈没敲门进了李岩的屋子里,却发现儿子正沉浸在手淫的快乐中。

妈妈不明白,一向听话的孩子,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变成了“坏孩子”。

孩子的性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理上的性教育和心理上的性教育。前者侧重于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异性之间器官的名称、差异等,各种生理现象,如少女初潮、少男遗精等;后者侧重于男女社会身份的相关知识。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想了解的问题有许多,如为什么女生有隆起的胸部而男生没有,为什么自己会产生性冲动等。如果大人对他们采取隐瞒或回避的态度,就会给孩子留下这样的感觉——“性是不可以知道的”。有的父母在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十分暧昧,这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好奇心,从而对“性”越发感兴趣。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有的孩子因为得不到满意回答而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方式去找答案,如登录黄色网站、从黄色小说中了解等。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给他讲解清楚。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这样做,只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因此,父母面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应该给予合理的解释,蒙混过关并不明智。

第一,父母首先要摆正态度,认识到性教育不是可耻的,而是必要的。由于思想观念的变革,当今时代,性已经随着文明的发展,揭开了她神秘、羞涩的面纱,被正正当当地用语言和文字来叙述、谈论。向孩子传授关于性的知识,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

第二,孩子年龄较小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异性孩子做一些比较亲密的动作,如亲吻、拥抱等行为,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要知道,这只是孩子表达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而已,性对孩子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与之相反,如果家长一味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把错误的价值判断强加给孩子,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三,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对一些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强,这时,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地传授一些性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抓住彼此沟通的机会,加以引导,可运用多种方式,如比喻手法、讲故事等方式,说明男女方面的事情。如果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如手淫,而又难以改正过来,对正常学习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这时,家长应与医生取得联系,共同努力,最终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

第四,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于频繁地亲吻或拥抱孩子,这种做法会刺激孩子的性意识,特别对于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同时父母也不应该过早地让孩子接触超越其年龄界限的、关于性的相关图书,更不能让孩子去看有关以性为主题的电影或电视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让孩子自己睡。

025喋喋不休容易使孩子厌烦

——别对孩子唠叨不休

唠叨是父母对孩子爱的一种体现,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这种唠叨有时会成为一种精神的负累,影响他的人生发展。

11岁的张宇有一个特别爱“唠叨”的妈妈。

早上张宇起床后去洗刷,妈妈边帮他收拾房间边说:“你看看你,玩具丢的到处都是,告诉你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用完之后要放到玩具箱里去,哎,要告诉你多少遍你才能记住啊。”

吃饭的时候妈妈会说:“张宇,慢点吃,别噎着了。先喝点粥,对胃有好处,听见没有啊?”张宇只是低头吃早饭,并不理会妈妈。

吃完早饭,张宇从冰箱里拿了一瓶饮料,这时候妈妈又告诉他:“告诉你多少次了,喝太多饮料对身体没好处,带瓶水吧,啊,别带饮料了。”张宇带上饮料、背上书包就要去上学了,此时妈妈还在叨唠:“天天都要告诉你,可你就是不听。唉!什么时候你才能让妈妈省心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