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怎么教育孩子才对 > 第六章 家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第4页)

第六章 家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第4页)

家庭教育要重视前因后果的一致性,家长不要因为平时一点不起眼的小事或者自身的心情不好就拿孩子出气。这样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人生观产生错误的认识。同样,如果家长经常拿孩子出气,会给孩子在心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惧怕心理和不安全感。一个家长应该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无缘无故把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是非常不理智的。情绪是与生俱来的,虽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事,但是不管怎么样家长都不能把孩子当作“出气筒”。下面将给可能犯这样错误的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父母难免会心生烦躁。有些父母下班回到家后,孩子缠着自己给他讲故事,或者看到孩子的不恰当行为时,很想发脾气来“教训”孩子几句。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不仅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而且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带着消极的情绪和孩子交流。当然,父母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是简单地把坏情绪“隐藏”起来,而是要真正做到内心的平和,否则不仅不利于教育好孩子,还不利于父母自己的身心健康。

第二,当孩子不听话时,要做“零吼叫”父母。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淘气、不合作现象时,父母通常都会向孩子发脾气,靠大吼大叫来威胁孩子,让孩子听话,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父母以为这样既教育了孩子,也维护了自己的威信,其实不然。对孩子大吼大叫,只是一种不理智的教育方法,到现在也没有听哪位父母说用这种方法能达到屡试不爽的效果。因为孩子开始时屈服于父母的大吼大叫,只是出于第一次的恐惧,次数多了,孩子习以为常了,也就不再害怕了,父母的教育只能以失败告终。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哭闹时,父母不妨做个“零吼叫”父母。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因一时冲动而对孩子严厉指责、大吼大叫。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父母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也能找到更人性化的教子方法,一举两得。

第三,换一种发泄方式。发泄的方式不只一种,家长在心情烦躁的时候,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吼,把心里的愤懑全部发泄出来,也可以把情绪转移,运动、写日记,或者和一起孩子打游戏也可转为不良情绪。

第四,不要把不良的情绪带回家。家长在工作中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可以想办法去解决,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回家,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家,让孩子知道你爱他。

051有激情的孩子才有朝气

——别一味对孩子“泼冷水”

什么是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了做事的激情,说明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失去了兴趣,至少孩子不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这时,想让孩子进步只能成为空谈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周末,小张在书房看书,儿子乖乖地坐在她身边拿着彩色铅笔画画。没一会儿,就听儿子叫道:“妈妈,我画了一张画!快看看我的画画得多好!”

儿子激动地把画递到了妈妈的手里,小张只看了一眼,就有点不耐烦了,心想,这画的什么呀?太差劲了!各种颜色乱七八糟地涂了一片,简直是浪费。小张指责儿子说:“你说你画的什么呀?谁教你的?这也叫画?哪有这么画画的?看你也画不出什么好画出来!”

儿子的脸一下子红了:“妈妈,你看不出来我画的是什么?我画的真的很难看吗?”

“没看出来,就感觉你在乱涂乱画。”小张直接否决了儿子的成绩。

儿子哼了一声,迅速抢过他的画,愤愤地说道:“我画的是京剧脸谱,这都看不出来。还说我画得难看。”

被孩子这么一说,小张觉得自己的话有点不妥,就又拿过画来重新看了一番。这时,儿子跑过来给她解释道:“这个红色画的是眼睛,绿色是胡子,黄色是鼻子……”经儿子解释后,小张看看这幅画好像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儿子说完就要去看电视,这孩子看电视就是一天,为了阻止他,小张立刻说:“那你再画一个,妈妈肯定能猜出是什么。”

“不,我才不画了呢,你要不就是责怪我乱涂乱画,要不就是笑话我。上次我明明画的是太阳,可是硬说是条毛毛虫。”儿子不高兴地说道。

看得出来,小张的儿子对画画很有激情,只因为年纪还小,手上没什么劲,把持不住画画的力度,才没有把画画好。其实,他脑海里有很多美好的想像,并且他会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可小张呢,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泼冷水”,扼杀他的激情,使其失去兴致。

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有时家长也不是故意想取笑孩子,只是不自觉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但就这样一句不经意的话,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可能孩子不知做了多大的努力才有勇气去做一件事情,本来就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能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孩子还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得到的却是父母的“一盆冷水”,那么,孩子估计再不会有激情和勇气去做这件事情了。本来孩子兴致很高,孩子可能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结果一定不会好到哪去,孩子也知道自己做多了自然就能做好了,可家长不但不支持孩子,还给孩子“泼冷水”,泄孩子的气,本来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了。

其实不仅仅是画画,生活中,当孩子满怀激情地做任何我们理解不了的事情时,我们都不能一味地去泼冷水,只有认真地聆听,不断地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才能让他们心情愉快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事例:

小明有个电动玩具车,可最近几天坏了,他一直想修好它,就向同学借来了一套工具。

周日一大早,小明就开始忙了,他将小玩具车拆开,弄得屋里乱糟糟的。妈妈进来一看就非常生气,开口就是:“干什么呢?看你将屋里搞成什么样子了,你拆那东西干吗?你修不好它,扔掉吧,改天买个新的,赶快学习去!”

“我能修好,我前天在学校跟同学学了,我一定能修好。车子里面的电池呢?我想用。”

“不知道!整天就想着玩,赶快看书去。”

爸爸听到后赶紧过来看是怎么回事,明白后就给小明说:“原来的电池都不能用了,爸爸屋里还有两节新的,你去拿吧,等你修好了让爸爸看看。相信我儿子一定能修好。”

小明装上新的电池后,小车还是不能转动,小明就在那仔细观看。突然,小明好像发现了什么,他取下电池,用小刀去刮电池盒里的铁片。将上面的污渍清理干净后,再装上电池,小车就能跑动了。小明高兴地跑去爸爸身边说:“爸,我修好了,你看。”

爸爸看了看就和小明说:“很好,你是怎么样修好的呀?”

小明就将自己修的过程给爸爸说了一遍。

“你真聪明,那些污渍就是上次电池坏了流到里面的,以后电池没电了要及时取出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小明啊,以后你再遇到什么事都要像今天这样开动脑筋,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放心吧老爸,知道了!”说着小明就开心地跑出去玩了。

可见,要想让孩子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家长就不应扼杀孩子做事的激情,而要尽可能地去触发孩子的激情。上面这个例子中,孩子本来对修理玩具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也不知道怎么去修,但孩子想去尝试,就说明孩子有激情,勇于挑战。这时,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而不是给孩子“泼冷水”。像“你做不好,别浪费时间了。”“你那么胖,哪能跳舞啊!”“你干不了,等你爸爸回来帮你吧!”类似的话是不适合给孩子说的,就算孩子没有成功的把握也应该让他去尝试,只要你支持他,一次不行,他会去想其他的办法,知道将事情弄明白,或者完成任务为止。这样,孩子能学到平时学不到的能力和技巧,并且能养成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往往更自信,更能自立。

因此,教育孩子应该从小事入手,只知道给孩子讲大道理是教育不好孩子的。只有让孩子充满激情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努力寻找方法解决,孩子才能不断地成熟。家长应该想办法点燃孩子的激情,而不是给孩子“泼冷水”。充满激情的孩子一定聪明活泼,而没有激情的孩子会显得没有朝气。你会喜欢哪种孩子呢?

052“家庭大战”影响孩子未来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