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宽心做人 > 第二章 宽容别人善待自己心宽是一种处世的智慧(第4页)

第二章 宽容别人善待自己心宽是一种处世的智慧(第4页)

服务员吓得目瞪口呆:“啊!那你不是也被炸死了吗?”

“无所谓,只要能看到他的手炸得稀巴烂,我比什么都高兴。”

看了上面的故事,也许你会笑他愚蠢之极。不过回过头来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常常作出这种伤人又害己的事情呢?当你在受到外界或他人的伤害后或者外界满足不了自己的某种欲望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曾产生这样一种报复心理呢?仇恨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到自己。

报复心理是指以幻想甚至计划以攻击的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的一种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人容易产生报复心态。一种是“闷罐子”型,这类人往往心胸狭窄、嫉妒心强,遇到挫折后,对领导、同事产生敌对情绪和报复行为。另一种是“炮筒子”型,这类人遇事激动,脾气火暴,性情急躁,凡事急急匆匆,争强好胜,容易动火,遇事不能冷静下来,易产生过激的报复心态。

产生报复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个人的物质、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正确对待时容易产生。

(2)在遭到领导、朋友、家人及亲属的善意批评时,认为是某人和他“过不去”,产生报复心态并实施报复手段。

(3)在婚恋生活出现问题,尤其是相恋了许多年,花了大量钱财后,恋爱对象提出分手,就感到被蒙骗、被耍弄、被抛弃,愤怒的情绪难以排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报复之心。

(4)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对待,用犯罪手段发泄、报复他人。

(5)在遭遇不公正对待或遭遇突发事件而承受不住打击。

(6)在朋友遇“难”需要“两肋插刀”,出于哥儿们义气,或亲人受辱,不靠组织解决问题,用暴力为朋友、亲人讨回“公道”。

仇恨是人性中的一处心理死结。它就像盘踞在心灵上面的一条毒蛇,当人能控制它时,它就不会带来危害,可一旦它失去控制,就会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

(1)报复心理是走向犯罪深渊的根源

人的行为都是由意识所支配的,意识的产生是人类深思熟虑的升华所在。报复心理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常常会失去理智,导致犯罪。下场是极其可悲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运用违法手段报复他人,将使你的仇人占两次便宜。一次是他冒犯你时,二次是你因为报复他而被惩罚时。尽管培根所说的报复行为与我们所说的报复行为有所不同,但我们仍可以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以违法行为实施报复者必然自食其果。

(2)报复心态是影响人身心健康的根源

当一个人的心理积累了过多戾气,他就会变得身体僵硬,做事偏激,易怒,却又胆小,气息虚弱,思维混乱,精神紧张而缺乏安全感。人是一个身心健康不可分离的整体,对于一个健康的个体来讲,也应该同时兼顾这方面。心理是人类行为的主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导致健康的行为,才能拥有一个幸福,充满人性的人生。所以,一个明智的人,都应该选择一条通往心理健康之路。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或是与人发生矛盾,难免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心理。但这样做不但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很可能触犯法律,引起悲剧。同时,报复心态对健康也有百害而无一利。怎么样消除自己的报复心态呢?

(1)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俗话说,壶小易热,量小易怒。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会为眼前的得失而感到迷惑和愤怒,也不会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激动。把时间多花在增长见识上,就不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偏见与评价放在心上,自然也就消除了报复心态。

(2)用宽容淡化仇恨

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当仇恨充斥着你内心的时候,你应该懂得用宽容去化解一切怨恨,让大家都生存在宽容的阳光和清风下。

(3)学会换位思考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我们在遭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遇之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人,从而摒弃报复心理。

(4)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

当想要报复他人的时候要先想想:从报复行为中体会到一时的“解恨”和给报复对象造成危害时,自己会不会得到对方更大的反报复?会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不会触犯刑律?须知,欲加害于他人的人,最终多半是害了自己。

每个人受到伤害以后,都会想方设法减轻自己的痛苦,这是人的生存本能,无可厚非。可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倍放大,然后转嫁到别人身上去的报复心理是极端有害的,这样既无法捞回自己所受的损失,甚至还会赔上自己的健康、幸福和生命。所以,我们必须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让自己在阳光雨露下生活。

9.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为了面子,也要强词夺理,一争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决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自认倒霉不可。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两种人: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有些人则是真理在握,不卑不亢,糊涂一点,得理也让人三分,而这种人则更显得绰约柔顺,更能服人。而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贤士,他们在做人处事上的豁达大度给我们留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著名晋商乔致庸正是通过这种手下留情的做法,使他赢得了一位朋友。

当年,乔致庸的兄长乔致广因与邱天俊在包头争做高粱霸盘,误入邱家设置的圈套,大量吃进高粱,结果银根吃紧,陷入困境,面临倒闭,乔致广因此悲愤成疾,过早去世。对乔家来说,邱家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乔致庸执掌乔家生意后,在师爷孙茂才的协助下,略施小计,使邱家大上其当,形势急转直下,面临破产。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发泄私愤,报仇为快,还是得理让人,共建商界秩序,考验着乔致庸。在孙茂才的劝导下,乔致庸没有对邱家落井下石,穷追猛打,而是抛弃家仇大恨,主动与邱家和解,帮助邱家解困。

乔致庸此举着实让邱家感动不已。邱老东家发誓不仅不再与乔家为敌,而且要在乔家有难的时候鼎力相助。当乔致庸帮助左宗棠西征新疆的时候,邱家果然献出巨资相援,履行了当初的诺言。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和气生财”。在商业经营中,即使遇到客人的无理行为,也尽量不要把事情弄僵,最好是能给客人一个体面的台阶,让他自己走下去,这样既不使自己公司遭受损失,也不至于得罪客人。

上海有一家高档酒店,经常有外宾慕名而来。一天,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菜后,顺手将一双精美的景泰蓝筷子悄悄地插进了自己的内衣口袋里。

这一幕被站在外宾身后的服务小姐看到了。于是,她回身取来了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筷子的小盒子,双手捧着,不动声色地迎上前去,对这位外宾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的景泰蓝筷子非常喜欢。为了表达我们酒店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精美,并经过严格消毒的景泰蓝筷子送给您,我们将按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您账上,您看可以吗?”

这位外宾自然听出了服务小姐的弦外之音,在对服务小姐如此周到的服务表示谢意之后,他趁机说自己多喝了两杯,头脑有点发晕,误将筷子插入了自己的口袋。然后,外宾借此台阶而下,说:“既然这种筷子没有消毒就不好用,我就以旧换新吧!”说着,接过了服务小姐送上的小盒子,然后取出内衣口袋里的筷子,放回了桌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