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百姓都好糊弄,可在有些事情上,他们还是拥有自己的智慧。这被斩的县尉,是这位陈老太爷的亲孙,这县令夫人,又何尝不是他的亲孙女呢?
如果他真是众人嘴中的大善人,又怎么会教导出,这样十恶不郝的孙辈呢?
善人形象,迅速在百姓心中土崩瓦解的陈延宗。也明白,今天赵孝锡把他叫到这里,亲眼看着审案。就是要彻底催毁,他为之自傲的底气。
相比审理陈县尉的案子,审理这位县令夫人的案子,则令百姓更是倒吸一口冷气。那位陈府的管家,在赵孝锡的威慑下,那敢隐瞒事实,将当日之事全部交待了。
听到这位县令夫人,竟然聘请城外的山贼,以四千两的纹银要刺杀掉赵孝锡。这种破城杀王之罪,可不是一个斩首示众就能混过去的,这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这次用不着赵孝锡多说,陈延宗也清楚,陈家能不能逃过此劫。全凭赵孝锡一句话,这个孙女跟那个孙子一比,已经不能用愚蠢能形容了。
面对陈延宗的请罪,赵孝锡起身道:“陈老族长,相信不用本王多说,你应该清楚。你孙女到底犯了何等的大罪!为一已私利,枉顾全城百姓生命,真可谓疯狂啊!
虽说民间有嫁出女儿泼出水一说,法理上,她已然不是你们陈家人。可她会有这番疯狂的底气,你比本王更清楚来自那里。本王现在就问你一句,你觉得你有罪吗?”
对于这种问话,陈延宗很干脆的道:“草民有罪!”
赵孝锡也清楚,这个时候用不着过于斩草除根。很快道:“先前本王已经派人,到军营找你族人问话。你玩的那套狡兔三窟的把戏,实在可笑的很。
不过,念在陈家早年,也有造福乡民之功。本王可以破例,免你陈家全族的死罪。至于如何处置,你静坐等候便可。还是那句话,本王只杀该杀之人。起来吧!”
跪在高台之上的陈延宗,听到家族能幸免于难,似乎长松了一口气。可他同样清楚,接下来赵孝锡如何定罪,同样会让陈家难以承受。
可只要人能活下来,钱财这些东西,也是身外之物。甚至陈延宗觉得,到了这个时候,他突然觉得,面对赵孝锡都有些恨不起来!
第二卷 第七十四章 为战争做准备
借机敲打了这位自我感觉良好的陈氏族长一番,赵孝锡最终在审问结束,再次斩了两个人头。其中一个,自然是那位陈家孙女的,另一个则是引贼袭城管家的。
一次审案,三颗血淋淋的人头收场。赵孝锡给汀迈百姓的见面礼,既充当血腥之气,却也充满仁义之气。原因很简单,没那个百姓觉得,那三人不该杀。
带着有些失魂落魄,一下苍老许多的陈延宗,今天的菜市问案,也算告一段落。可很多百姓都知道,明后天才是真正热闹的时候,有冤的百姓明后两天都会赶来。
结束了菜市审案,那些袭城的山贼,赵孝锡并没当众斩首。原因很简单,这些山贼留着还有用。想要找李朝兴师问罪,这些山贼便是最好的借口。
回到县衙的赵孝锡,看着乖乖站在大堂的陈延宗。也觉得,眼前这位老人,也算大宋少有的高寿之人。可为了家族昌盛,他行事有些无所顾及,才酿成今日之祸。
看着陈延宗,赵孝锡最终道:“陈老族长,本王知道你此刻担心什么。本王办事,也不喜欢拖泥带水。既然你现在站在这里,那本王就说说如何处置你陈家之事。
相信你进城的时候,应该知道本王已经下令,在菜市开堂审案两天。本王既然说出这话,那就会说到做到,本王不想失信于民,这点不容置疑。
你应该知道,这些年你陈家,虽然做了一些好事。可相比你们做的错事,那边多你也应该心知肚明。本王敢说,明后两天进城告状的百姓,告你陈家的百姓绝对最多。
今天的事情。你也看到了,如今的陈家已然走歪了。即如此,那本王就必须做出点事情,引导你们陈家走上正途。如陈家,还有犯过人命官司的,本王希望他们主动伏法认罪。
其二。被你们陈家祸害过的百姓,如果没致人于死地,本王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只要陈家,能取得那些告状百姓的谅解,本王就当你们私下调解成功,不予追究。
其三,青云寨的大当家身份,你应该是清楚的。窝藏他们在琼州,你可谓罪该万死。也就看在你。至少严令他们不得侵害乡里的份上,本王能给你留条活路。
听你那位管家说,陈家在李朝、占城还有真腊,都有一定的人脉。本王希望,朝廷有所需要的时候,你能将功补过。只要有功,本王同样会重重有赏,这些你听明白了吗?”
想到陈家这些年。在东南亚这些小国,也经营了一些人脉。甚至陈家。还有一些旁系子嗣,在那些国家安了家。了解到这个情况,赵孝锡自然要利用一番。
知道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陈延宗,此刻对于这些要求,自然一一允诺答应。对他而言,现在能保住陈家血脉。比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