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马克思考察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问题。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因此,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使人发生错觉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地说,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也就是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转化为资本的自行增殖,从而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就被掩盖了。其次,马克思考察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问题。马克思指出: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因而等量资本会生产出不等量的剩余价值或利润,但是,在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规律的作用下,各部门的资本家会通过竞争使资本和劳动在部门之间相互转移,从而使利润趋于平均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马克思转化理论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说明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以及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转化形式。同时论证了价值和生产价格虽然背离而总价值和总生产价格是一致的,剩余价值和利润虽然背离而总剩余价值和总利润也是一致的,从而说明了整个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被整个资本家阶级共同占有,论证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对立。最后,马克思考察了利润分配问题。马克思指出: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因商业资本家代其销售商品而按平均利润率分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是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因使用借贷资本而分给货币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其数额大小取决于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马克思还把地租区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全面论证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揭示了地租的本质。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为了阐释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马克思对“社会资本”范畴作了说明,指出它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一切个别资本的总和。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前提:一是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解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二是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这就为科学地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开辟了道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上述两个基本理论前提的基础上,阐明了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揭示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规律。进一步地说,这一理论论证了两大部类社会产品在价值方面和使用价值方面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马克思认为,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分析的困难,不仅在于说明,两大部类之间和它们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是如何进行的,而且主要在于说明其实物补偿是如何进行的;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分析的困难,不是发生在对扩大再生产的考察上,而是发生在对简单再生产的考察上。由此,他着重以实物形态来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着重对简单再生产进行了考察。
1843年10月的一天,普鲁士西部科隆出版的《莱茵报》上登出一则启事,招聘一位学识丰富的人当主编。
招聘启事登出的当天,一个穿西装、满脸络腮胡子的人来到编辑部。他就是卡尔·马克思,看上去有四十来岁,显得很稳重。
可是,当报社老板问他年龄时,得知马克思只有25岁,吃惊的脸上不免露出不信任的神情,说:“马克思,虽然你给我们写过不少文章,质量也不错,可是你这么年轻,能担此重职吗?”
马克思微微一笑说:“先生,您的忧虑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学识的高低与年龄无必然关系。请您耐心些,花五分钟看完我的应聘材料再说,您还可以考考我!”
于是,报社老板看起了应聘材料,当他知道马克思拥有耶拿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学位时,态度马上变了,笑着说:“太抱歉了,请你原谅我刚才的失态。”接着,就拿出了聘书。聘请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
马克思应聘报社主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宣传革命道理,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唤醒人民的觉悟。他上任不久,普鲁士的莱茵省议会讨论“林木盗窃”问题,要立法处罚盗窃者。谁是盗贼呢?议会把矛头指向了广大农民。
马克思立刻深入调查,把事情搞清楚了。原来,普鲁士西部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草原,一直都是当地农民、牧民生活的来源。后来,被几个贵族和地主强行霸占,还划分了势力范围。他们在森林里伐木,在附近开了许多木材加工厂,肆意剥削当地居民;又在草原上开辟了牧场和奶制品厂,以牟取暴利。这些森林和草原,本该是属于当地农民、牧民的,可是,贵族地主们“反客为主”,不允许农民去森林里捡枯树枝当柴烧,孩子们到草地上去采草莓、蘑菇,也被视为偷窃。议会要立法,就是要从法律上承认,贵族地主霸占的土地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
这真是黑白颠倒!马克思和同仁们都感到愤愤不平,就写了许多文章登在《莱茵报》上,抨击议会的无耻行径,并要求地主贵族把森林和草原还给当地农民。这些文章深得人心,《莱茵报》的发行量也一下子猛增。
专制的普鲁士政府是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他们立刻下令查封了《莱茵报》。马克思从此觉悟到,单靠舆论是无法推翻专制统治的,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夺取胜利。
大师小传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KarlMarx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位犹太人律师家庭。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除母语德文外,他先后攻下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
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莱茵报》越来越具有浓厚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于是遭到普鲁土政府的镇压,被迫停刊。但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期间,同经济关系问题及其广大劳动群众物质生活状况的直接接触,以及面临要对共产主义问题发表意见,对他的思想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表明,马克思“已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莱茵报》停刊后,1843年,马克思移居巴黎,在那里被驱逐出境,于是迁居布鲁塞尔,后又逃亡,在伦敦暂时定居下来。马克思在那里还受到恩格斯的资助。他在伦敦图书馆搜集到大量资料,写出了伟大的巨著《资本论》(1867)。《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论犹太民族问题》(1843),《1844年经济和哲学手稿》(1844年),《论费尔巴哈》(1845年),《哲学的贫困》(1845年),《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剩余价值理论》共三卷(1862年),《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法兰西内战》(1871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等。
马克思的主要成就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开创的经济学说成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学体系之一。
2.他的社会学思想发展成为现今世界三大社会学学说之一——冲突论学说。
3.所掌握的自然科学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准,精通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精通数学。
4.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并自成一家,开创了辩证唯物论,现今大多数哲学思潮深受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存在主义等。
5.精通政治学,他的政论文《路易·波拿巴》放到现在依然是同类著作中的经典。
6.社会主义学说的集大成者,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体系。
7.在美学、文学、艺术、法学、教育等领域都有独到见解。
8.历史学上获得了全新的突破,开创了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