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5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斯密一生写的著作很多,但问世出版的很少。斯密生前出版的著作只有两部,即《道德情操论》(1759)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1776)。斯密逝世后,后人整理出版的斯密著作有:《哲学问题论集》(1793)、《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1896)等。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司
关键概念
两个公理
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第一,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全然会保持现状。”他认为“这两个法则,自从我们有任何人类知识以来,似乎是我们本性的固定法则”。
两个级数
马尔萨斯用两个“级数”阐述了他的人口规律。他断言: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却只能以算数级数增加,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必然大于生活资料增长速度,这是一条永恒的自然规律。随后他又给他的人口规律寻求了事实和理论的依据。他说:“我的公理一经确定,我且假定,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的较为巨大。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略有数学知识的人,就会知道,与后一种力比较前一种力怎样巨大。”
两种抑制
马尔萨斯从两个级数论出发,提出两种抑制人口的办法,即“积极的抑制”和“预防的抑制”(“道德的抑制”)。既然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的比率不同,那么两者之间就无法维持平衡,而按照人类生存必须有食物的自然法则,它们之间又必须保持平衡。那么,怎样才能使之平衡呢?马尔萨斯认为,由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受到土地有限性的限制,所以,要保持平衡,就必须对人口的增长进行抑制。这种抑制可分为两类:一是积极抑制,即用贫困和罪恶等手段直接减少现有人口数量,使之与生活资料相适应。二是预防抑制,也称“道德的抑制”,即用不结婚、晚婚和严守性道德的手段来降低出生率以限制人口增长。他特别强调,没有能力抚养子女的穷人不应当结婚。实际上,马尔萨斯认为,在两种抑制中,最有效的抑制人口增加的手段是“积极的抑制”,即“罪恶和贫困”。
马尔萨斯的基本论题是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的思想。马尔萨斯在他最初发表的论著中,用相当严格的形式表述了这种思想,认为人口有几何增长的趋势(即按指数增长的趋势,如级数1,2,4,8,16……),而食物供应只有算术增长的趋势(即按直线性增长的趋势,如级数1,2,3,4,5……)。马尔萨斯在他后来的几种版本的书中,用不那么严格的形式重述了他的主题,只指出人口会有无限增长的趋势,直至到食物供应的极限为止。马尔萨斯从他这部论著的两种形式中得出结论:大多数人注定要在贫困中和在饥饿的边缘上生活。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任何技术进展也不能改变这种趋势,因为食品供应增加必然要受到限制,而“人口指数无限地大于地球为人类生产物质的指数”。
经典理论
人口法则
马尔萨斯反对葛德文等人主张的平等制度,极力维护私有制。他认为,在平等和财产公有的制度里,由于存在贫困和罪恶这种限制和减少人口的手段,人口将迅速增长,因此,这种制度就是建立起来了,也会由于简单的人口原理而归于毁灭,最终这种社会“将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由于必然的自然规律,而非由于任何社会制度的毛病,退化到另一种形式的社会”,即退回到现有的“分成所有主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社会”。他反对英国当时的“济贫法”,认为政府不应当也无能力救济贫困,因为如果对他们救济,他们就会看不到贫困的真正原因,继续多生孩子,从而刺激人口增长。马尔萨斯还根据他的人口规律,断言工人的工资水平完全取决于工人的人口数量。在他看来,生活资料的增长总是有限的,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劳动供过于求时,工资水平必然下降。工资水平总是随着人口的增减而下降和上升。于是,他反对提高劳动者的工资,认为要想提高工资,只有缩减人口。
价值理论
马尔萨斯认为价值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内在效用;二是名义交换价值,它是以贵金属来估量的商品价值;三是内在交换价值,它是商品的由内在原因所产生的购买力。这个购买力的大小由供给与需求状况决定。于是,他提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的观点。他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商品的估价总是决定于需求和供给的相对状况。”“重大的供求原理既可以决定亚当·斯密所谓的市场价格,又可以决定他所谓的自然价格”。价值决定于供求状况,这是马尔萨斯的“供求论”。
利润理论
马尔萨斯认为利润是在交换中产生的,是商品的出卖价格超过它在生产中耗费的劳动产物的部分。马尔萨斯把利润的产生直接纳入他的价值规定中。按照马尔萨斯的定义,商品价值不仅包含了耗费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它等于生产资料与转移的价值和工资),而且还包含了另一个价值额,即利润。这样,利润就成了耗费劳动的价值以外的一个价值。既然如此,它就不是在生产过程中由耗费劳动所创造的,而是在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贱买贵卖(不等价交换)的结果。在他看来,资本家之间的买与卖是不能产生利润的,因为资本家作为卖者时通过不等价交换所取得的利润,会在他作为买者时失去。而工人所能购买的只是生活资料的一部分,也就是只能实现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他们的那部分生产费用,所以利润也不会产生于工人的购买。他认为利润是由只消费不生产的阶级支付的,在这个阶级中,地主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他还由此认为应尽可能多地增加非生产阶级,他们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必不可缺的保证。
地租理论
马尔萨斯认为地租完全不是垄断价格的结果,而是农产品价格中扣除各种生产费用的余额。他认为,地租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种:“第一,也是主要的,是土地的性质。基于这种性质,土地能够生产出比维持耕种者的需要还多的生活必需晶。第二,是生活必需品所特有的性质。基于这种性质,生活必需品在适当分配之后,就能够产生出它自身的需求,或者能够按其生产量的多寡而养成若干的需求者。第三,是肥沃土地的相对稀缺性,或是天然的或是人为的。”马尔萨斯还论证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地租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并认为造成地租不断提高有四个因素:资本积累、人口增加、农业改良和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多。前三个原因降低了生产费用,即利润和工资下降,最后一个原因提高了价格,因此,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费用的差额扩大,地租增长。他还认为地租增长反映了国家经济的繁荣、富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如果废除“谷物法”来降低农产品价格,就会减少地租,甚至会取消地租,从而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
经济危机理论
马尔萨斯指出,萨伊、李嘉图等人把商品交换归结为物物交换,从而只承认某些商品的局部过剩,而普遍的商品过剩是不存在的,这种论证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流通媒介在财富的分配和对勤勉努力的激励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论证中撇开货币不谈,是很不妥当的”,而且,“商品绝不是都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是直接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相交换的”。在这些交换之间未必是平衡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他根据、“人口原理”论证认为:“当积累的资本全部流向必需晶的生产时,会引起人口的大量增加,从而使工人的贫困加剧,这样必需品的生产将无疑会超过现有需求所能容纳的程度。”结果,引起“有效需求”的相对缺乏而形成商品的“普遍过剩”。在马尔萨斯看来,促进财富的增长有三个重大的因素,即资本的积累、土地的肥力和节约劳动的新发明。但仅有这些增加供给的要素,而没有需求的相应增长,则不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他强调,只有在有效需求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加时,这些因素才能发挥作用,由此,马尔萨斯断言,为了促进财富的增长,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也就是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以便生产出来的商品都能销售出去,从而能补偿资本家支付的生产资料的代价、工资以及利润。如果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上述三个因素所生产出来的商品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就会影响生产因素作用的发挥,财富的生产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18世纪末英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当时英国正值产业革命时期并达到高潮。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机器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然而,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造成了小生产者大批破产,工人失业,社会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与此同时,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加激发了英国人民的斗争热情。这时,英国出现了一股主张“改革的激进思潮”,一些激进的思想家如英国的威廉·葛德文于1793年出版了《政治正义论》一书,法国的马里·让·康多赛于1794年出版了《论人类精神进化的过程》。他们分别在自己的著作中抨击私有制给人类带来了各种灾难,造成了贫富悬殊的现象,论证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因此,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有一种理论来消除这些激进思想和法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以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一书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大师小传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RobertMalthus,1766—1834)出生于英国萨立州的一个土地贵族家庭,是英国政治经济学会和统计学会的创始人,但以人口学家而知名。
1766年,马尔萨斯出生在英国萨里郡多金附近。他的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是一位拥有相当资产的绅士,和休谟、卢梭等都有过来往,在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思想颇为激进。马尔萨斯早年受教于他的父亲,这对于他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他不是长子,不能继承遗产,所以他父亲为了让次子有一个锦绣前程,为他选择了一条当时英国普遍的道路——加入英国教会人僧籍,从事教会工作。1784年他进入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他的数学成绩异常优秀,是他的同学无法匹敌的。此外,他还学习了历史、诗歌等课程。在1788年的大学优等生考试中,马尔萨斯是9名一等合格者之一。大学毕业之后,他一度在家中闲居,后又进入剑桥大学成为剑桥耶稣学院的研究员。198年,他加入英国教会的僧籍,在萨立州的奥尔堡担任牧师。
1804年马尔萨斯因结婚而丧失了神职。从此以后,他一直在东印度公司于伦敦附近成立的东印度学院担任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马尔萨斯晚年享有很多荣誉。1834年12月23日正当人们欢度圣诞节的到来之际,68岁的马尔萨斯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辞世。
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了《人口原理》,这本小册子使他一举成名。随后,由于“谷物法”的争论,马尔萨斯从人口问题转向政治经济学,发表了《论谷物法的影响、地租的性质与发展》(1815)、《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价值的尺度》(1823)、《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等著作。
虽然马尔萨斯本人从未提倡过用避孕方法控制人口,但是这一政策的提出却是他基本思想的必然结果。第一个公开提倡用避孕方法来防止人口过剩的人是颇有影响的英国改革家弗朗西斯·普莱斯。普莱斯读过马尔萨斯的论著,深受影响。1822年他写了一本提倡避孕的书,还在工人阶级当中宣传节育知识。在美国,查尔斯·诺尔顿博士于1832年发表了一部有关避孕的书。第一个“马尔萨斯同盟会”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成立,计划生育的倡导者们在不断地赢得信徒。由于马尔萨斯本人以道德为依据不赞成使用避孕方法,因此用避孕手段来控制人口的倡导者们通常被称为是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生产创造需求——大卫·李嘉图
关键概念
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劳动的自然价格是指劳动者为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指根据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
比较成本原理
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即这种商品成本的绝对数可能高于其他国家,但在本国生产它所用成本相对较少。然后各国互相交换,都可获得最大好处。这就是所谓的比较成本说。
李嘉图与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论战,是他学术上迅速成熟的一个助推器。他们两人几乎在每件事上都有争执,讨论无休无止,直至李嘉图去世为止。李嘉图在给马尔萨斯的最后一封信里说:“像别的争论者一样,经过了多次讨论之后,我们依然各持己见,相持不下,然而这些讨论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即使您是同意了我的意见的,我对您的敬爱也不会比今天更进一步。”
经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