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 第3章 古典经济学(第1页)

第3章 古典经济学(第1页)

古典经济学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该学派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1871年w.斯坦利·杰文斯、卡尔·门格尔、莱昂·瓦尔拉斯各自出版了阐述新古典理论的著作,至此古典学派结束。

能力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亚当·斯密

关键概念

看不见的手

在斯密的著作中,把“一只看不见的手”描述为一种自然的、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但这个神秘的力量或者说这只“手“究竟是什么?斯密并未对此作出明确的解答。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应利用好自己的资本,使之产生最大的价值。从主观上讲,这个人并不想增进公共福利,更不知道他实际上增加了多少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所得,但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而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想追求的东西。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却无意识地增进的社会利益,其效果比真地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好。斯密之所以提出了这一论断,认为人们都有“利己心”,是“利己心”驱使着人们去获得最大利益,每个人都得到了利益,那么社会也就得到了,因为财富是所有国民对必需品和享用品的消费。这就是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实质。

钻石与水的悖论

钻石与水悖论首次由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里提出,也称作价值悖论。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非常高。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却非常低。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若不考虑市场上的其他因素,沙漠地区的水比钻石贵,或者是需求面的因素。就供给面来说,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地球上几乎处处都有水,包含大气层中的水汽);而钻石呢,是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必须经过时间与适当的条件产生(如果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供给非常的少,因此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故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斯密教条

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经典理论

分工理论

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有三:一是分工使劳动专业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二是分工节省了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三是分工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利用,从而节约了劳动。

货币理论

斯密在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中认为,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为了克服困难而产生的,货币的作用就是充当交换媒介。在他看来,从事交换的每个人,为了解决交换中遇到的困难,都使自己手头上除了持有本行业的产品以外,还持有一定数量的容易被人接受的某种商品。由于人人都这样做,所以从商品世界中就分离出一种人人都愿意接受的商品,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斯密还把货币看作商品,这是他货币学说里有价值的观点。他指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许多商品都起过货币作用,他列举了牲畜、牛、盐、贝壳、烟草、兽皮、铁钉等,而货币最后才由金属充当。因为“金属不易磨损……而且,它不仅具有很大的耐久性,它还能任意分割,而全无损失,分割了也可再熔成原形……金属的这一特性,使金属成为商业流通上适宜的媒介”。

斯密在货币的职能问题上,更多地是在探讨货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他指出:“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因为它是交易的媒介,所以,我们用货币比用任何其他商品,都更容易取得我们所需的物品……因为它是价值的尺度,我们便用各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量,来估计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斯密认为货币之所以能够实现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因为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它本身也有价值。斯密还探讨了纸币流通规律,他说:“任何国家,各种纸币能毫无阻碍地到处流通的全部金额,决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银的价值。”关于货币流通量的问题,斯密指出:“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铸币量都受国内借铸币而流通的商品的价值的支配;商品的价值增加了,立刻就会有一部分商品被运到有金银铸币的外国,去购买为流通商品所必须增加的铸币量。”

价值论

斯密认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他还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交换理论

斯密认为,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交换是由“人类的本性”引起的,即人类的利己主义本性促使他们相互交换。斯密肯定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作用,市场越大,市场机制就越健全,就越能促进分工的发展。在他看来,既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长都取决于分工,而分工的程度又取决于市场的范围,那么一切限制市场和商品交换的措施就都会妨碍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都应该取消,并代之以有利于市场发育与完善的积极措施。

分配理论

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动。

《国富论》

《国富论》全书共有五篇三十二章。第一篇标题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本篇研究了分工、货币、价值和收入分配;第二篇标题是“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本篇研究了资本;第三篇标题是“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本篇研究了欧洲经济发展史;第四篇标题是“论政治经济学体系”,本篇评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理论和政策,相当于经济学说史;第五篇标题是“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本篇研究财政。从《国富论》的结构和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来看,《国富论》还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还包括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这也说明当时各门学科还没有严格地区分开来,同时也反映了斯密在力图使自己的著作成为一部经济科学的百科全书。《国富论》的五篇内容,由一个主题和一个基本思想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大师小传

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出生于苏格兰科克第的一个海关官员家庭,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

斯密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在学期间,亚当·斯密完成了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at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毕业后于1748年到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和文学,1751年返回母校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

1759年,斯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这是他关于伦理学的讲义,后来经过修订而成的一部著作。此书的出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斯密也因此而赢得了声誉。斯密在格拉斯哥一直居住到1764年,这使他有可能长期实地观察苏格兰这个英国资本主义最先发展的工业中心。斯密还积极参加了当地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参加当地的经济学会活动并和著名的发明家瓦特成为朋友,他曾经支持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实验活动。1764年,斯密辞退了大学教授的职务,成为青年贵族布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并陪同公爵到欧洲大陆旅行。在这期间,他在法国结识了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著名代表人物杜尔哥,这对他的经济学说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据说斯密在法国期间已着手起草《国富论》的初稿。1767年,他辞去私人教师的职务返回家乡专心从事《国富论》的写作。经过近10年的刻苦努力,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