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还是自家修为决定一切,偌大一个张家需要一个修为能镇压当世的人庇护。”
“张元吉只是个被宠坏了的纨绔,如何能服众?张懋嘉好歹也是阳神真人!”
张牧之渐渐将许多问题想明白,装作不经意地提了一句:“我在南京时多蒙叔父照顾,可惜叔父尚在南京朝天宫镇守,无瑕来此分享今日之喜。”
“吾儿倒是个知恩图报的性子……”想到此处,张懋丞笑的更加和煦:“吾儿不要心急,我已经给他发了书信,你继位天师时他也会前来祝贺!”
张牧之大喜:“那是再好不过了!孩儿也许久未见叔父了!”
四个老道士看见这“父慈子孝,阖家和睦”的场景更觉欣慰,都忍不住抚须点头。
父子两人又客套几句,张懋丞才笑着道:“今日来的仓促,没来得及准备什么朝贺的科仪,不如众同门齐颂《度人经》为吾儿作贺,如何?”
四个老道士一起大笑:“善!”
《度人经》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经文旨在弘扬道家“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理,教导世人光积功德,奉行诸善,以至消灾解厄,渡人成仙。
此经本不是朝贺庆祝的经文,但今日张牧之灭杀六天魔王,使世间众生不再为六魔所惑,正合仙家“无量度人”之意,故而当代天师提议众道齐诵此经作贺。
而且并非将此经六十一卷全都念完,其中“第一欲界飞空之音”最适合当下之景。
但见包括张牧之、张懋丞在内的众道士俱都敛容肃穆,语气郑重地念诵: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祆魔精,斩馘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莪道日兴隆!”
众道诵经毕,张牧之纵使知道此乃虚礼,亦不由感到振奋,心中突然福灵心至,一道清气从顶门飞出,在空中凝结为亩余大小的一团祥云。
祥云形如田田莲叶,中央托着三朵含苞未放的莲花,莲花上又悬着一口西瓜大小的宝钟,其色古朴无华,散发着道道青光,正是一口混沌钟。
“咚!”一声清亮、悠扬的钟声响起,场中众道士听了都忍不住心头一静。
“吾儿道业果然高深!”
张懋丞哈哈一笑,同样现了顶上三花,朵朵清气祥云之中三朵青莲已经微微张开了缝隙,仿佛下一瞬便要盛开。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四个老道士一起念诵一句,顶上都有清气冲起,青莲、祥云和他父子二人头顶的祥云交汇在一起,发出道道青光。
只是这四人年老体衰,已经天仙无望了,顶上三花不如张牧之、张懋丞两人那样透着一股生机勃勃之意。
广场上一众赤袍、青袍道士知晓此刻正是展现道家气象之时,纷纷震动天门,将自家所修元神升到空中。
于是上清镇上的诸多百姓都见到了一副难得一遇的奇景:
东方大上清宫顶上突然显出层层叠叠的祥云,祥云中又有莲花、清气、金光等种种瑞相。
“咚!”钟声在响,层层叠叠的金光瑞相之中,一尊骑着墨麒麟的雷祖法相显化而出,高有丈六,身着金甲紫袍,持金鞭,捏法印,脑后光轮烨烨生辉。
雷祖旁又有一尊同等高下的龙首人身雷神法相,腹大如鼓,一手捏雷印,一手持雷鞭,宝相庄严,气势恢宏,正是当代天师张懋丞的阳神。
其余众道士的阳神也在祥云中现身,他们都未修炼《天心五雷正法》,故而阳神都是自家本身的模样。
但也是着仙衣,带金冠,手中或持如意,或持宝剑,个个都是体放金光,一派仙风道骨的气象。
“祥瑞!祥瑞!雷祖率众仙神显圣了!”
不明就里的百姓,无论官绅、士子、商贾、农户都一起跪地叩拜起来。
雷祖面相庄严而慈悲,从高空中垂下目光,口中发出浩大的神音:“众生只需行善积德,自可得诸神庇佑,却不必跪拜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