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是徐莲巧娘家的侄儿,她大哥的儿子。大哥知道她家要借牛车,所以把牛车连带着车夫一起喊来了。
徐莲巧看他年纪小,怕他不长个子,推他到车上去睡,少年人觉多,露天席地睡得呼呼的,时不时还发出轻微的鼾声。
到寅时末,白菜全部收完,姑侄俩利索地坐着车向小路奔去。
路过家门口,徐莲巧却看见门口树下站着个小小的身影,连忙让侄儿停车,原来是顾九月。
顾九月揉着眼睛扑到徐莲巧怀里。
徐莲巧哭笑不得说,“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顾九月半睡半醒迷迷糊糊道,“去县城。”
早晨时间紧,徐莲巧来不及把人抱回屋里,干脆调整她的位置,让顾九月能好好睡觉。
顾九月躺在徐莲巧怀里睡着了,连颠簸的牛车也没惊扰到她。
到太阳照在脸上时,顾九月才醒过来,她看了一下四周,发现他们已经到了城门外,而城墙外有士兵在挨个检查。
顾九月用袖子擦脸问,“几点了?”
徐莲巧说,“巳时。”
巳时就是九点钟,古代菜贩子卖菜特别不容易,必须像徐莲巧一样凌晨三点起来准备蔬菜,还要长途跋涉几个小时。要不是顾九月半夜被邻居家的狗子吵醒,大概也是起不来的。
顾九月捧着脸叹气,深深怀念现代网上买菜。
因为在排队,顾九月就从一旁拿出一个陶壶,对赶牛车的少年说,“哥,来吃早饭。”
这位表哥名叫徐阿牛,是个话很少的少年,不过脾气很好,做事慢吞吞的,顾九月经常看见他对着牛自言自语。
被顾九月一叫,表哥就走过来了。
顾九月把陶罐上面封罐子的一团稻草拿开,里面的食物顿时散发出浓烈香气。
这是顾九月昨天晚上准备的面糊糊,早晨时微微热了一下就带走,粗面糊糊汤吸饱汤汁,一大早浓郁葱香扑面而来,看起来就很美味。
徐莲巧知道顾九月在这种事情上从来不会含糊,也接过碗一起喝起来。
三个人蹲在马车旁边吃面糊糊,热面糊糊带来的香味引发一阵骚动,顾九月看见好多人捂着肚子在探头探脑,还有人顺道开始推销自己篮子里的早点。
吃完早餐浑身热腾腾的,就恰好轮到他们进城了。
进城要检查他们的通关文牒、登记他们的容貌,检查行李中有无利器,当然还要收一点税,这笔税叫做城门税。
士兵们穿着普通的号服走来走去,并不比顾九月家里好上多少,有人身上衣服还打了补丁,料想应当是地位最低的大头兵。
顾九月有点抱怨,结果那位士兵冲她说,“还有落地税。”
顾九月:………
古代的税实在是种类繁多,卖一趟东西连着收几次税,五花八门让人摸不到头脑。
她觉得特别郁闷,她已经这么穷了,结果还要继续盘剥她,是不是没人性。
顾九月一开始卖东西还有些惴惴,因为她记得古代有个规矩是“士农工商”,她们家卖了东西,岂不是以后就要变商人?不过徐莲巧的话却告诉她想多了,小打小闹根本算不上经商。
徐莲巧和顾九月带了蔬菜销售就属于小商贩,必须走特殊通道,一行人有秩序地跟着领头的人走到一处商业区,这些人就把一块地盘划分给徐莲巧,让他们可以在这里卖菜。
这块地盘可真算不上好,在一个角落里,前面被一户卖菜的大户挡着,不过他们这还不算惨,因为有人竟然挨着茅厕。茅厕散发出阵阵臭味,每个路过的人都会掩着鼻子,顾九月怀疑这里根本卖不出去。
徐莲巧说,“要是给多点钱应当有个好位置。”
顾九月恍然大悟。
把属于他们的地盘打扫干净后,顾九月像模像样地在地上铺上一块麻布,把白菜挨个堆上面,堆成一座小山,然后开始卖菜。
卖菜当然得吆喝,有吆喝才能吸引人注意力,顾九月观察着周围人,发现大家都很有经验,有人嗓门大声音大,有人能一口气吆喝出一个十分钟单口相声都不带停的,真是各有才艺。
家里几人都是没卖过东西的,自然不懂怎么喊,徐莲巧尴尬地站在原地罚站。
幸好顾九月早有准备,她把家里之前做的小梆子给拿出来了,摆在地上,敲一声喊一声,就看别人怎么喊,他们便跟着喊。
现在集市上基本上没人卖大白菜,因为大家默认只种周围人都在种的种子,减少沉没成本。
因此大白菜还算十分新奇的菜类,不少人都好奇围过来看着地上的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