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了几个月,清军终于要出发了。
爱新觉罗·玄烨穿着象征着帝王的铠甲,望着下方的一众将士。
如今的他已经四十三岁,在古代算是半只脚迈入老人阶段,这是他第三次御驾亲征,满人以武立国,皇帝既然亲征了,自然不是做做样子,而是真的要上战场指挥作战。
只要上了战场,就有阵亡的风险,即便是康熙,也有跟死亡擦肩而过的时候。不过不要紧,哪怕是真的战死,他也自认为为国家安排好了一切,留下了最完美的继承人。
想到这里,康熙心情大好,回头对着后方的胤礽嘱咐道:“保成啊,这次监国有什么不懂的,尽管给我写信。”当然了,没事儿也可以给他写。
胤礽笑着应下,几年前康熙一征噶尔丹的时候,也是自己监国,当时生气于汗阿玛将兄长胤禔带在身边,并且对方还在军中大放异彩,面对父亲的频频示好冷着脸一封信都没回,最后回朝父子俩冷战了许久。
而如今,他已经能很坦然地接受此事了。
见胤礽如此,康熙反倒有些过意不去。对于长子与嫡子之间的争斗,他其实是知道的。许多人认为自己如此提拔胤禔是为了打压太子稳固皇位,也许再过个七八年,等他老到骑不了马,可能会有这种想法。但此事正值人生巅峰的康熙有足够的自信,不需要任何手段,他完全可以带领大清继续前进。
至于为什么带着胤禔,也很简单。除去一位父亲希望自家孩子出息的心理,主要就是如今大清皇室能打仗的不多了,军队这种东西,终究是用自家人掌控比较省心。只不过他没料到两个孩子能斗得这么厉害,而原本占据上风的太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竟处于劣势。
想到这里,康熙又不禁心疼起儿子来,于是此番去打噶尔丹,将索额图也带上了。索额图乃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之子,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原是他留给太子的左膀右臂,但近些年康熙愈发觉得是他挑拨自己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几年前便借口将其降职,如今见太子孤立无援,又打算复起了。
在临走前,康熙又对胤礽交代道:“这几天,你多照顾照顾姬兰,她马上要过生日了,想要什么尽管去内务府取。”
胤礽有些惊讶,姬兰是乃当朝四公主,今年已经满十八,等拿下噶尔丹,八成是要送去漠北和亲的。康熙怜惜女儿,多加照拂倒也正常,只是他将这份情面交给自己,其隐含的意思不言而喻。
“儿子一定不辜负汗阿玛的期待!”胤礽领命,之后冷不丁想起当时张请冬口中的“拿头盖骨喝酒”,不由有些担心地开口道:“行军路途劳顿,随行御医终究比不过宫里,若是坏了什么怕不好救治,还望汗阿玛小心谨慎啊。”
茹毛饮血什么的,咱在东北老家都不这么干了。
康熙不知为啥突然提这一出,但面对儿子的孝顺还是乐呵呵答应了。
伴随着皇帝的离去,整个紫禁城仿佛一下子陷入了沉睡,纵使如张请冬般迟钝也能体验到不同。
周围宫女太监似乎行动变慢了不少,内务府能更加光明正大的讨好太子,连每天给自己送的饭菜都丰盛了许多。
对此,张请冬不光选择照单全收,甚至主动点起了菜来,将狐假虎威运用到极致!
而这其中,最让她兴奋的便是找到了自己上辈子最爱的玉米,这时候还叫玉蜀黍,虽然并未大面积推广,但作为一种还算新鲜的吃食,膳房偶尔将其打碎了混在粥里增加风味。即使这样,宫里吃惯了精米白面的贵人们也觉得它粗糙划嗓子。
不过对于张请冬而言,这都不是事儿!
松仁玉米、玉米炖排骨、玉米饼子……这么多菜等着自己,务必要在康熙回来前全部吃上一遍!打定主意的张请冬开始频繁让知松知柏来往于膳房,而见周围没有管制,膳房也乐于哄太子后院开心,双方也算一拍即合。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太子大女儿的抓周宴如期而至。
皇帝在前线打仗,小孩子抓周不好大办,不过作为太子的第一个女儿,大格格还是比较受瞩目的。
李侧福晋从几天前就开始准备,力求每个步骤都做到完美。
当然了,她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太子这些日子监国,忙到没办法回后院,冷不丁回来,看到贤妻美妾幼子都站在一排等自己,周围布置俱是他熟悉的,连饭菜都极为合胃口,顿时体验到一种“家”的感觉,整个人都软化下来。
也不管什么“抱孙不抱子”的规矩,上前从奶娘手中接过大格格,重重亲了两下,惹得小孩“咯咯”直笑。
李氏也在旁掩嘴,“爷真是,好不容易才哄睡着,您又给弄醒,等下抓周孩子怕是要没精神了。”
胤礽还未开口,林氏抢先道:“平日这丫头睡得死,哪儿那么容易醒,到底是跟阿玛父女连心。”
不得不说,林氏能得宠除了长得娇艳说话也确实能说到太子心坎上,胤礽听罢大笑,又逗弄了会儿女儿,半天才在李氏的劝说下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