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额尔金,但这等大事又不敢草率定夺,只能陪着再议。萧然听了这个消息,却多少有些奇怪,怎么英国人这一次的动作这么快?
事实上,这也正是近期同然堂大规模开办工厂的结果。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不引起列强地警觉。由于这些工厂的开办并非政府行为,而是以同然堂来挂名主持,洋鬼子始终无法直接插手,但是却还是在其他方面迅速做出了反应。臂如俄国,加速了对中国西部境内纵深地带推进,包括对塔尔巴哈台、科布多、伊犁等战略要地,企图修订前一年签下的《中俄北京条约》,重新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英国则加紧了边贸跟铁路的争夺,无非也是想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更多地掠夺资源和财富。法国、美国等国家,也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动作,以期巩固在中国的势力。
单纯从这一次英方提出修筑铁路来说,也是有利有弊,颇令萧然踌躇。按道理来说,修筑铁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无疑能起到巨大的、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可惜的是这个时期,詹天佑应该还是个光屁股娃娃(实际上是刚刚出生。詹天佑,1861——1919)!无论从资金、技术、人才来说,中国都还根本不具备自行修筑铁路的实力;但如果将铁路的铸造权交给洋鬼子,那么丧失地将不仅仅是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还包括领土、军事,以及财富和资源!
铁路的修筑,素来是列强剥削和侵略落后国家的一种战略手段,与之相伴随地,就是霸占铁路的经营权。往往修筑一条铁路,也就意味着控制了这条铁路以及沿线地区,包括能源,矿产,军事,商业……等等。而对中国来说,修筑铁路更标志着列强的势力从沿海港口深入到了内地。一方面,洋鬼子从投资修建铁路本身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加速对中国丰富矿藏的掠夺,扩大军事控制区域和辐射范围,推动对华商业倾销,这些无疑相当于对中国的又一次**裸的侵略!
怎么办?如果拒绝了额尔金,有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摩擦。其实单纯从现在的军事实力来说,摩擦倒也不怕,随着新式机床的引入,电动力的应用,加上新式炼钢厂的创办,中国的枪械制造已经突飞猛进的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且不提曾国藩远在安庆的军械所,单是在北京,工部员外郎戴桐的兵工厂就已经办的风生水起。规模已经扩大为三个厂区,一个专业的枪械制造区,一个火炮铸造区,一个弹**生产车间。生产规模的扩大,新式步枪、后膛装加农炮、前管曲射迫击炮等一大批新式武器正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并装备部队,有了这些家伙,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列强手中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
但是在经济建设初期,萧然还不想大规模的跟洋人开战。江南太平天国的战事,两次鸦片战争,这些给中国留下的不仅仅是亘古弥修的伤痛,更有流民遍野、疮痍满目、国库空虚。无论是人,钱,还是粮,现在的中国都不允许再投入新一轮的征伐之中。
可是铁路的事情,又亟待解决,利弊委实难以权衡。到底应该怎么办?
奕拖,最好能选拔优秀人才,出洋留学,待学成了技艺,再回来由国人自行修筑铁路。话虽如此,但他自己心里也明白,那额尔金的强硬态势,只怕是不那么好蒙混过去的,因此说的这话未免显得底气不足。
萧然眉头紧锁,来来回回的不停踱着脚步,忽然抬头冲马超道:“如果有贼人到你家里来垦荒种地,你怎么办?”
“啊?大……大人问我?”马超一愣,接着就挠头憨笑着道:“我马超一粗人,字都认不全,哪敢胡乱插嘴!不过……”咳嗽了一声,呲出一嘴白森森的牙齿,狞笑着道:“要是真有人敢到我家的地盘上种地,我就让他种,种的越起劲越好。等回头收粮,我他娘的再把他们一刀一个都给杀光,粮食全他娘抢过来……”
“着啊!”萧然忽然放声大笑,拍着奕鬼子要修铁路,就叫他们修好了。借款也一定要借,而且越多越好。恩,俄国人、美国人是不是也想来修铁路?都来都来,多多益善!”
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化武器(上)
然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奕门儿登时就见了汗。不过萧然的脾气,又容不得他说半个不字,踌躇了半晌,道:“我这边没问题,明儿一早就召集大伙,拟折子呈上去。但是……却不知太后是怎么打算的,能不能恩准。要不,老弟你先去跟太后通个气?”
“通气?我现在已经不在宫里了,怎么通气?”萧然无奈一笑,半晌才道:“不妨事的。你找机会跟太后说一声,这是我的主意,她就一定会准的。”
奕告辞去了。萧然发了一会怔,带上马超,又骑车来到了同然堂。
赶巧雨来正在会见客人,正是福来洋行的经理艾顿。萧然现在是福来洋行在中国、甚至是整个东亚最大的客户,因此艾顿见了萧然,先毕恭毕敬的鞠了一躬。
寒暄了几句,双方落座。雨来笑道:“姐夫真个是巧,你若不来,我还正要派人请你去呢。艾顿先生,你刚才说的那件事,说来给我们东家听听吧。”
萧然奇道:“哦,有什么好消息么?”
艾顿道:“是这样的。听方先生介绍,贵公司在贵国政府中颇有关系,行恰有一件棘手的事情,想请萧先生出面,帮忙疏通一下。我国的怡和洋行,月前在沪上修建了一条铜线。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政府地批准,又经常被偷偷破坏,无奈只好拆除了。听说我国大东公司也正准备跟贵国政府申请在沪铺设铜线的权利……”
“等等,先等等!”萧然给他说的一头雾水,纳闷儿的道:“铜线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没听说过?”
“萧先生不知道?铜线者。顾名思义,就是用铜制导线来传递讯息。过去都是飞马传递书信,如果有了铜线,便可以在这边发出命令,千里之外,顷刻收到……”
“啊!原来是电报!”萧然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电报”这个词,却是后来从日本引进的译名,当时国人更多将其称之为“铜线”或“电线”。这种能够即时传递消息、瞬息万里的新科技。对于内忧外患、战事频繁地大清国来说具有怎样的价值,自然不用多说了;可叹的是在当时,朝野上下几乎一片反对声,都认为这是邪魔妖物、洋法作樂。怡和洋行花了很大力气架设的电线,三天两头的遭到破坏,半个月不到,硬是被迫拆除了。
萧然对国人的这种做事风格早已经司空见惯,也不觉得稀奇,道:“艾顿先生,这么说。你是打算让我来替你打通关系,争取我国的电报铺设权?”
“萧先生果然爽快!”艾顿高兴的站了起来,道:“没错,我跟贵公司合作已久,深知萧先生地魄力。这一次,我行打算铺设一条从沪经津。一直到北京的电报线路,沿线各地开设电报局,将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个大买卖。如果您肯帮忙,让我公司拿到铺设权,我行决定,愿与同然堂合股,共同经营电报局。用你们中国话说,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机会。萧先生,您觉得怎样?”
看来为了请萧然出面,福来洋行这次委实下足了本钱。肯与同然堂合股,这已经是很大的情面了。萧然低头沉吟了半晌。道:“艾顿先生,咱们也算是老交情了,我看这样吧:电报的铺设权,我替你争取,不过回头开设电报局,经营权要全部归我。也就是说,你方只负责前期线路的铺设跟设备,建成后全部移交我方。至于修建费用,我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格。你觉得怎样?”
“什……什么?!”艾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楞了半天,猛的跳了起来,大声道:“这怎么行?我们花大力气架设电线,为地就是要开办电报局,全部交给你们来经营,那我们不是成了白干了么?不行,坚决不行!”
铺设一条由上海至北京的电报线路,所花费顶多也就二三十万两,就算萧然给出的价格再公道,又能赚几个钱?所以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