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字词,方言表达时,有另外的音或义。比如川渝人表达普通话的“傻”shǎ,川东说“哈”hǎ,川西说“瓜”guā。
再如“傻瓜”,川东说“哈宝ㄦhǎběr”,川西说“瓜宝ㄦguāběr瓜娃子”。
“傻”的不同表达,亦可用于区分重庆话和成都话。
“哈”与“瓜”其实都不是本字,今天就来了解“哈”与“瓜”的本字写法。
一,川东说的“哈”,是“傻”的白读音
腭化音j、q、x的来源,可用下图表示:
g—→j←—z
k—→q←—c
h—→x←—s
“傻”字,古音《广韵》沙瓦切。川东把“傻”发hǎ音,当是sa音颚化为xia音后,又逆颚化为了ha音。然后“哈”字逐步代替了“傻”的位置。
英文中也常见这种演化。字母s常发s音,字母h常发h音,字母组合th常发θ音,字母组合sh常发?音,因此,经常存在s—sh、s—th—h等的音形变换。例如,词根super-与词根hyper-、词根thet-与单词set等之间存在音形变化。
川东方言把“傻shǎ”说“哈hǎ”,用于人名时,有一种诙谐和亲切感。因此,方言剧《傻儿师长》《傻儿司令》剧名可以用“傻儿”,但是指主人公范绍增时,民间通常表达为“范哈儿”,而不写成“范傻儿”。
二、川西说的“瓜”,或是“懖”字
因为“懖”比较生僻复杂,或是借用了常用字“瓜”。
懖,普通话音guo,释义为愚昧无知又自以为是。商书曰今汝懖懖,大概的意思就是:商书记载有“今日你愚昧自用”。
《说文解字注》古活切,拒善自用之意也。从心銛声。
guo音,元音高化则变gua音,例如川渝地区民间过去把“国民党”也说成“刮民党”,国guo音变成了刮guá音。“刮”是个入声字,西南官话成渝片发阳平音guá。
所以懖guo在四川方言演变为懖guā音即“瓜”,也是正常的语流音变。
懖字的词义愚昧无知自以为是,则和四川方言的“瓜”基本一致了。
在川西,“瓜”是一个语意丰富的字,适用范围很多,但大多与“傻”相关。
“瓜”可单用,也可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汇或短语。如:瓜宝ㄦ、瓜娃子、半瓜精、瓜兮兮、瓜不兮兮、瓜戳戳、瓜眉瓜眼、倒瓜不精。这些“瓜”字,基本上都可以解释为愚昧无知自以为是。如“半瓜精”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自以为是。
四川话中,一些字由于长期借用,在民众中有了广泛的基础,一般我们也不再认为它们是错字。
如“梭梭板”的“梭”其实是“趖”;“爪子”的“爪”其实是“做啥”的合音等。表示傻的“懖”字被“瓜”替代,也属于正常借用现象。
四川师范大学黄尚军教授在《四川方言与民俗》中,还借用《西游记》十一回“刘全进瓜”的故事为“瓜”正名,他的论点就是“刘全进瓜的故事在四川地区广为流传”,但这并不能做为“瓜”落川西的依据,因为《西游记》在全国都广为流传,川东都是用的“哈”,为何独独川西对“瓜”情有独钟?
结合“懖”字的音义,笔者觉得“瓜”是“懖”字的同音借用,更有道理。
本文的目的,不是推翻川东方言、川西方言目前约定俗成的“哈”和“瓜”,而是作为知识扩展,了解它们的本字,与爱好方言的朋友们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