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缅北魔窟里的生与死判官 > 第276章 遵纪守法远离电诈(第2页)

第276章 遵纪守法远离电诈(第2页)

这一时期诈骗分子主要操作的是“脑溢血”诈骗案。

诈骗人员通常在各大车站收集旅客手机信息,然后冒充医务人员,打电话谎称外出人员在异地患脑溢血等重病或遭遇车祸,哄骗其家属将所谓“手术费”“医疗费”汇入指定账号,少则几千、多则十余万元。

2003年5月26日,在广做玉器生意的郑某突然接到门虫老家打来的电话,告知其父亲在火车上突患脑溢血,急需救治。

她按对方留下的号码,与“主治医师”和“院长”取得联系,对方以病情的变化两次要求汇款,她汇去13。9万元。

当天13时许,郑某被要求再付10万元。有所察觉的她当即致电医院查询,获悉并没有类似病人,才确知受骗。

2、2010年前“中奖”、“重金求子”利诱

2002年到2010年间,电信诈骗猖獗,但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最寻常的诈骗方式还是画饼利诱,作案人巧妙地利用人对利欲的渴求实施诈骗。

2009年,浙省龙市龙塘村的瞿某收到一封中奖信,奖区显示她中了价值29万元的丰田轿车。

瞿某赶紧按信上电话联系兑奖办公室,对方“证实”她中了奖,但要兑奖得先交6万元所得税和公证费。由于瞿某多了个心眼去邮局询问,才没被骗到。

27岁的李某是江余干县石溪村人,她因从事“重金求子”诈骗被警方抓捕。

“重金求子”作案人声称自己是富婆,丈夫年龄太大或无生育能力,急需找一名健康男士帮其怀孕,诱饵是成功后的重金酬谢。

一旦有人“上钩”,作案人会设计“诚意费”等环节让受害人不断打钱。

3、2010年起打着“公检法”等旗号行骗

2010年以后,电信诈骗案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

最初,犯罪分子以电话或银行卡欠费、法院传票、车辆违章、异地电话卡欠费等为由头,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称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且涉嫌洗钱、涉黑和诈骗等犯罪,要求对事主的银行账户进行处理,从而对事主进行诈骗。

之后,还有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社保部门工作人员,编造银行卡透支要还款、有社保金领取等虚假信息行骗。

2015年12月20日,黔都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局财务主管兼出纳杨某接到“水户松江公安分局某警官”的电话,对方称其信用卡存在问题。

在“某警官”诱导下,又有自称“某检察官”和“某检察长”的人联系他。

指示他登录虚假的“检察院”网站,并故意让他看到虚假“电子通缉令”,使他坚信自己涉嫌“犯罪”。

并指令他下载软件配合“清查”,直至单位的1。17亿元资金全被转走才发觉被骗。

4、2012年后网络诈骗频发

随着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诈骗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犯罪分子通过钓鱼网站、伪基站、盗取QQ微信等方式进行诈骗。

73岁的水户市民谢老伯曾在某购物网站订购了两个拉杆箱,随后接到了一名自称箱包店老板的电话。

“老板”以谢老伯所购买商品缺货为由,向其发送了一条网站链接,请他进行退货操作。

谢老伯按对方提示输入了自己银行卡号以及支付宝密码后,这些信息就被骗子窃取到了。此后,骗子将他银行卡内的86万余元存款悉数转至理财账户内。

5、2015年起借大数据精准诈骗

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骗子可精准地找到被骗者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职业、爱好乃至最近关注的事物、当前的状态。

山市的“徐某某被骗死案”及京的“某华老师被骗千万案”即是如此,骗子知道徐某某申请助学金的情况,骗子也知道大学老师进行过房产交易。

李女士是武市一家公司的会计,2016年5月6日下午,“总经理”加她微信,将她拉进一个群。群成员中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名称、头像都正常。

“董事长”在群中说他在外地开会,不要打他电话。“董事长”要李女士联系“蒋总”,并称合同保证金已打到了他个人账户。但李女士联系时“蒋总”称合同有出入,要求把款项退给他。

“董事长”让李女士从公司账上转85万到对方账户,并称“晚点再把款补回公司”。

李女士全盘照做。

下午5点左右,李女士走出办公室,发现真正的董事长正在隔壁办公。

6、境外网络赌博、“杀猪盘”、金融诈骗

境外网络赌博据说很早就开始了,但是发展的最疯狂的是2015年后。

由网络赌博延伸出了“杀猪盘”诈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