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南北看台哪个是主场球迷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唱戏,只要一卯上,就鼠疮蹦裂,终其生唯有给人说说戏,操操琴。

铁庵有一年在潭柘寺陪杨宝忠之父杨小朵消夏,庙里有位和尚,

跟铁庵投缘,背着人教了他一套大搬运法,知道的人虽然不多,可是既

然有人知道,自然而然就传开了。某年在已凉天气未寒时,有几位朋

友在什刹海会堂小聚,其中就有吴铁庵。酒酣耳热之余,大家一再磨

烦铁庵露一手给大家看看。铁庵在情不可却之下,于是说:“我敬在座

每位一对正阳楼的清蒸蟹盖吧!”(正阳楼在北平,是以卖胜芳大蟹烤

牛羊肉出名的)说完,吴铁庵就离席外出,大约十几分钟,跑堂儿的捧

着热气腾腾的一大冰盘的蟹盖进来,说这是吴老板的敬菜,跟着铁庵

也进来坐下吃螃蟹。在座的有人到厨房看看,果然有正阳楼的包装

纸,问问厨子,的确是吴老板亲自送进厨房让蒸的,再打电话问正阳

楼,果然是吴老板在柜上买了二十只蟹盖走的。以会贤堂与正阳楼的

距离,一在后门,一在前门,就是坐汽车,也要半小时以上才能到达,一

个来回,自然得一点钟了;而吴铁庵能在十来分钟从后门到前门跑个

来回,真可算神乎其技了。

毛世来跷工独步

谈起旦角的踩跷,老一辈要推俞玉琴、路三宝、田桂凤。俞玉琴一

出《十三妹》,讲究从台上翻到小池子里,地方准、尺寸严、身段俏,说起

来只要是内行,都得挑大拇手指头。路三宝是有名的刺杀旦,双钉、双

铃、马思远,比小翠花又高明多了。老谭去世前,两人在文明茶园唱了

一出《浣花溪》,跷工之稳,足为后辈楷模。田桂风在民国十年以后,就

不登台唱营业戏了;可是一年一度第一舞台窝窝头大义务戏,仍然是

粉墨登场,照唱不误。某年跟萧二顺长华贴了一出《也是斋》,检场的

连场子都不会摆,只有自己动手,裙衫大镶大滚,仍然是清末的装扮。

跟包的因为他年纪太老,劝他不要上跷,他说:“咱们是给祖师爷磕过

头的,既然不是二髦子,可不敢乱出主意,坏了祖师爷的规矩。”暗含着

就是骂王瑶卿,自己不能踩跷,花旦大脚片上场,愣给起名叫花衫子。

足证老伶工之忠于艺事。

后来论跷工,武跷要属艺名九阵风的阎岚秋,《取金陵》、《泗洲

城》、《演火棍》,上铜底硬跷,比起同时的朱桂芳,确实又干净,又利落。

谈到文跷,近年来推于连泉小翠花为祭酒,可是翠花的跷,稳则稳矣,

可惜有点儿里八字。毛世来出科后,一心想拜小翠花为师,小翠花一

直不露口风。有一天,马连良在西来顺请客,酒酣耳热,就连玩带笑地

劝于老板收下小毛,做个衣钵传人。于老板大概有酒盖着脸,就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