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位官员本想悄然调整好裤子,没想到却被纠察御史看到了,只好眼观鼻,鼻观心,只在那御史离开之后,用余光撇了一眼蹲在不远处的树下闲聊的几人,心中浮现出一丝难言的酸涩。
薛老将军这次难得的没有和马老将军进行言语上的交锋,叹了口气,说道:“殿下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他所说的殿下,自然就是长公主了。
学院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朝中有无数人都在等着看她的笑话,可她却似乎彻底忘记了此事一样,这些天没有任何动作,将门想要伸出援手,也被她婉拒了。
一名红脸老将思忖了片刻,开口道:“殿下向来有主张,想来今日的朝堂之上,就会有分晓了。”
因为地位特殊,将门和所有的皇子,都保持着疏离的关系,然而长公主不同,她是女子,就算是和将门走的近一些,也不会惹人非议,而将门如今与公主府在利益上牵扯甚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便是抛开感情,也自然要对她的事情上心。
近些日子,龙体有恙的天子近乎将所有的政事都交给了尚书省处理,但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举行一次早朝,以确保对于政事不会太过疏离。
两州水患依然是极为重要的大事,如何治水,妥善安置难民,以及灾后重建工作,都是朝廷要关注的重点,前方几乎每天都会有消息传来。
不过,此次受灾情况显然和往年不同,原有的方法无法适用,情形不容乐观。
经过朝臣的一番推举,天子重选了善于治水的官员,此事便暂时的揭过,朝堂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另一件事情上面。
长公主的书院筹建之事,可谓是紧紧的牵动着诸多朝臣的心。
姑且不论他们怀有怎么样的居心,无数人都关心着此事的进展,这是毋庸置疑的。
景帝看着下方,淡淡的开口:“刘大有,你来说说,书院筹建之事,进展如何了?”
这让朝中的不少人表情微怔。
刘大有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实在是陌生。
朝中官员虽多,众人不可能全都认识,但也不至于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这也只能怪京城令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地方上已经是一县之长,在京都,则是徘徊在朝堂边缘,连入某些人眼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他们惊讶的,不是这个不熟悉的官员,而是筹建书院,明明是长公主揽下的事情,这个“刘大有”,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看着一人从后方走出来,有不少人心中已经在琢磨某些事情了。
不过,某些人的脸上还是隐隐的露出讥讽和不屑的表情,这种事情,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因为筹建书院,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京都一地,要覆盖到整个景国,哪怕是国库,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
刘大有走上前,恭敬的说道:“回陛下,目前为止,共筹银五十万两有余,京都十三座书院,已经在筹建之中。”
五十万两,这个数目,还是让在场的不少人心中一跳。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谁都知道,礼部在筹银之时,处处碰壁,别说五十万两,就是五千两都不可能筹到,短短几日的功夫,这五十万两,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他们听的清楚,这刘大有说的是“筹银”,说明这些银子并不是国库拨款,他们是从哪里筹来的?
他们的疑惑并没有持续多久,刘大有已经继续开口了。
“这五十万两银子,大都是由京都商贾捐献而来,臣已经依照陛下的意思,差人打造石碑,只等书院建好,便将刻有捐献之人名字的石碑立在书院之前,让诸多学子和天下百姓铭记他们为书院所做的贡献……”
随着刘大有的徐徐开口,朝中不少官员的脸色,已经由疑惑,愕然,变的震惊和恐惧。
居然,居然还有这样的事?
那些人,不过是地位卑贱的商人而已,有何资格将名字刻在碑上,让天下的学子和百姓敬仰,世世代代的传下去?
而今日之后,天下人又怎么看他们?
连商人都知道为国贡献心力,他们这些以诗书传家的门阀豪族居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