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现有的芯片设计制造体系要被彻底掀翻了!
天色渐晚,程旭从实验室出来之后,也是直接来到了潘正教授的家里,这一段时间潘正教授刚刚介入学校的日常工作,程旭这边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儿,俩人还真没有好好聊过了。
程旭知道,潘盈回来肯定会跟潘正教授说起自己关于学术话语权的一些想法,这个时候,他一定有非常多的疑问。
“其实啊,无论是学术的土壤,还是前沿科学知识的获取的难易程度,还是中文英文什么的,这些东西很重要。”
程旭摇了摇头:“但归根结底推进科学向前发展靠什么?靠的还是科学研究。我们不仅要降低获取前沿科技论文的难度,更要想办法降低科研的门槛。
“有人认为,科研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至少得硕博士研究生甚至更高的层次水平才能谈论这个话题,好像搞科研是一件非常高端的事情。
“是的,现在大部分情况确实如此,高昂的实验设备,严苛的资金支持制度,严密的论文发表组织,艰难的成果转化,都是科研的门槛。”
“我怎么感觉你正在谋划一件比我想象当中更大的事情呢?”
潘正教授琢磨了好久好久,才从程旭的话音里咂摸出一点儿完全不一样的味道来,这要颠覆的好像不是论文的体系啊,而是要颠覆整个科学的研究基础与体系!
如果换个人,他还真不敢这么想——这怎么做的到啊,实验设备,尤其是高端的实验设备它就是价格高昂,资金支持它就得严苛,就这还挡不住一群人钻漏洞套取资金呢。
至于论文发表,也不太好评价,没有导师的许可和署名,就连硕博士研究生也很难发表论文,其根本原因还是论文质量无法把控的原因。
只不过眼前的这个人是程旭,他既然说出口了,自然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
“你觉得科研应该是全民参与的一件事情?”潘正瞪着大眼,颇有些不可思议的问出口:“不仅要学术群众基础,科学研究本身也要?”
程旭微微点了点头:“很异想天开是吗?”
“很难!”潘正教授微微摇了摇头。
“现在软件与互联网行业的盛况您都看到了。”程旭不置可否道:“原因是什么呢?从业者众多,代码AI几乎可以无成本获取。
“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无差别的得到实践和验证的机会,可以想象,如果科学研究也是这样,每个人有一个什么想法,都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实践一番,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潘正教授已经被惊呆了:“科学仪器一动,那就是海量的钱呐,就连科学家们在做某些高成本实验的时候,都会掂量再三,反复确认才会实施。”
潘正教授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程旭的表情,看他一直在那微笑着,连表情都一点儿变化都没有的模样,他就知道,程旭的脑子里一定已经有了成型的方案了。
就像俩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样,几个如五花肉皮一样的触感的玩意儿直接就把芯片产业整个体系都颠覆了。
而现在,极有可能有一样新的东西,再度颠覆自己的认知。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程旭现在说话可比俩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有底气多了:“诚挚的邀请老师参观我们明天关于【类记忆存储芯片】第一次流片的情况。”
“不会是【一次成功】吧?”潘正教授好似意识到了什么,一字一顿的问道。
一次成功其实没有什么稀奇的,芯片在流片之前肯定早就做过各类的性能功耗模型进行过全方位的验证、测试、仿真。
而这些过程本就是对于芯片生产出来之后的一个性能预估。
前序工作做得好了,一次流片,就达到了设计的需求和目标,其实并不稀奇,曾经麒麟的好几代芯片都是只经过了一次流片就投入了真正的生产过程的。
但是,潘正教授的这个问句显然是有着其特殊的含义的: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这个百分之百谁敢肯定啊?
事实上,流片是整个芯片设计过程中最耗费资金的一个过程,比如米家董事长就曾在微博公开喊话:流片能不能只收一次的钱啊!
米家也是搞过自己的芯片的,甚至还应用到了手机上,不过只发了一代S1,S2就死在PPT上了。
为什么,高昂的流片成本就是最大的拦路虎之一——流片成本真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够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