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蒙哥马利为了这一仗也可以说是倾尽了全力,因为这两个联络员使张弛几乎就可以指挥英军三分之二的战机以及炮火。
“艾富里少校!”张弛对炮兵联络员说道:“我需要炮兵就位!”
“是,将军!”
张弛知道,如果英国空军没有如德军所希望的那样上来,那么德军的地面攻势就要开始了。
果然,十几分钟后战机还没撤下勐烈的炮声就响了起来,成片成片的炮弹朝防线倾泻而来,它们的目标大多是防线前的反坦克壕,其余的则是在防线前后一通乱炸……其目的是为坦克清障,炮弹的震动和爆炸能引爆地雷。
张弛当然不会让自己辛苦构筑起来的反坦克壕就这样毁在炮火里,于是当即对艾富里少校叫道:“现在,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是,长官!”
一声令下,英军方向的炮声就响了起来。
如果说是德军的炮弹像是雨点的话,那么英军的炮弹就是暴雨,炮弹划过亚山大港上空时,就连太阳都黯然失色。
在这一点上英军是有足够的实力的,英军或许在空军方面比不过德意军,这是由于他们主要将空军布置在本土用于抵御德军的轰炸;或许在坦克和装甲车上比不上德军,这是由于英国坦克战术上的错误,生产出一大批不适用的所谓的“步兵坦克”;或许在步兵上也比不过德军,这是因为英军成份复杂而且终究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同时步兵战术也相对弱后。
但是在炮兵上,英军却是占据优势。
原因是炮兵这玩意并不需要很多太多先进的科技,英军各个殖民地都可以大批生产,而且这还都不需要英国付出任何的资金和人力……所有的一切包括采矿、炼铁等都可以在殖民地完成并利用殖民地的人力和物力。
于是,那大炮和炮弹几乎可以说是源源不断的从各方向运来,以至于英军在北非战场上一次进攻就可以轻松的组织上千门火炮。
其实这也可以说是在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上的一个区别。
德军在总体战略是强调进攻的,强调进攻就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机动性……这机动性不仅是指坦克、装甲车、汽车,还有炮兵。
于是德军团以上的炮兵几乎都是机械化,要么是自行火炮要么用汽车牵引。
强调机动性的结果,就是火炮的数量就会相应减小口径也会受到限制:如果数量太多,很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牵引车辆;口径太大则会成级数的增加后勤补给的压力。
而对于英国这种在战略上强调防御的国家,其火炮无论是在数量方面还是在口径方面都可以放开了……
数量多没有足够的牵引车?
没关系,大不了多走几趟一门一门的将其布署到炮兵阵地。
口径大增加后勤补给压力?
这就更不是问题了,防御一方的后勤补给线要比敌人短得多。
就像这会儿,英军方向一开炮,德军打到中**队防线的炮弹明显就少了许多,几分钟后甚至就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几发了。
很明显,德军的炮兵已被英军炮兵成功压制。
但这并不代表英军炮兵就没有危险……下一秒,德军轰炸机就黑压压的一片从空中越过然后四处出击,德军显然是在用空中力量压制英军的炮兵。
不用想,英军炮兵就会用高射机枪、高射炮再配合己方数量不多的战机对德军战机还击,可以想像那又会是激烈的战斗。
但张弛却不关心这些,因为此时在他望远镜的光圈里,炮火硝烟及尘土中已缓缓开出了一辆辆德军坦克。
不用想,又是老对手第21装甲师,因为张弛认出了这些坦克大多数都是4号坦克,偶尔还能看到一点“虎”式的身影,不过它很快就被4号坦克超过并失去了踪影……显然,德军是想先让4号坦克在前头探路,如果“虎”式因为辗上了一枚地雷而发生故障,那就亏大了。
同时“虎”式也没必要开得那么快,这一方面是有发动机过热的担心,另一方面则是其射程很远,完全可以对敌人实施远距离打击。
接着张弛再把视线转到了防线前反坦克壕,情况还好,虽然有些部位已被炸塌,但大部份还完整的。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七百二十四章 戈兰壕
“地雷!”张弛朝步话机下令。
很快就有一队队战士从战壕中窜出来,猫着腰一路小跑至反坦克壕被炸塌的部份处补上地雷。
当然,这些地雷包括反步兵雷和反坦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