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却清清楚楚的辨认出其中一个女子的口音,正是他视作唯一线索的“白英”。
别的女子嗓音也许不大好认,但白英的嗓音含有磁性般的魅力,能够单单用声音就迷住了男人,这种举世罕有的嗓音,薛陵焉能辨认不出?
他这刻可就急于亲自瞧瞧这个女子是不是白英,但假如真的是她,那就必须格外小心了,因为此女若是白英,则朱公明便是这个胡延年大人,薛陵晓得只要略有破绽,定必被他察破,是以务须格外小心。
因此。他可不敢站起身伸长脖子去瞧,也不能藉词到舫上去,单是靠听声音,可不能放心。
他又想到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李三郎问题,李三郎如果不是中牟县见到白英,决不可能跟到南京来,既是他见过白英,并且跟到此地,又混得很熟。则他早知白英的下落,甚为明显。然而他却在留言上说他尚未查出白英的下落,岂不可怪?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来解释这个疑团,一是这胡家姬妾并非白英,只是声音与白英相似而已,二是李三郎背叛他,存心不让他知道白英的下落。
前一个可能性最大,但薛陵听得明明白白,确信必是白英的嗓音,何况她话中还带着河南腔,天下那有如此凑巧之事呢?
后一个可能性很难成立,因为李三郎没有背叛他的理由,假如他已迷恋上白英的肉体,那就会更希望薛陵将朱公明击毙,才可以使他得偿夙愿,双宿双飞。
他想得脑子都痛了,还想不出一点头绪道理,这时菱姑已经返船,解缆离开。
小船摇出两丈许,薛陵以传声之法向菱姑说道:“我问你一句话,假如是的话,你就点头,不是就摇头,别开口问我,也别胡乱张望,你可回头看看,那个胡大人还在窗口不在?”
但见菱姑转头望了一下,便点点头,薛陵决计不向游舫张望,以免被对方察觉。
直到小船离开老远,薛陵才道:“刚才你见到胡大人在窗口,可曾向我们张望么?现在你可以开口说话了。”
菱姑笑道:“我们刚才说话也不怕,他怎能听得这么远呢?当时他果真向我们瞧着,你认识他么?”
薛陵道:“不认识,但我晓得他很有本事,如果我略为有一点不小心,他就能瞧出我是乔装改扮的。”
他沉默了一阵,又道:“叶大人船上有个年轻漂亮的官差,你可认识他?”
菱姑道:“认得呀,他姓黄,是叶大人的世交子侄。”
薛陵道:“他一向是在南京呢?抑是最近才来的?”
菱姑道:“一向都在南京,我们认识了许多年啦!”
薛陵顿时又陷入茫茫大雾之中,因为这个姓黄的官差,明明是李三郎,但据她说,则他竟是南京人氏,一向在此地办事,这样焉能是李三郎呢?
假如这个官差不是李三郎,则他不认得白英,并不稀奇,然而难道天下间竟有如此相肖的人?今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连眼睛带耳朵都失灵了。
他闷闷不乐的任得菱姑把小船向岸边靠去,因为这已是黄昏时候,须得回去休息了。
菱姑一面整理船上杂物,一面问道:“相公明儿还来不来?”
薛陵道:“说不定,我得回去想一想,才能决定。”
他取下斗笠以及假发、假发,露出俊美的面貌,但却笼罩着一层忧郁,使人觉得他好像很可怜。
菱姑失态的定睛望着他,过了一会,才醒悟过来,取起各物,与他一同走回她的家中。
薛陵换回衣服,向她和她的丈夫隆重道谢过,这才离开。
他满腹疑团的穿行于林荫中,走了一段路,背后忽然传来匆忙的脚步声。
薛陵马上警觉的回头望去,但见一个女性身影映入他的眼中,细一打量,原来是菱姑。
她奔到切近,微微喘息,脸颊上泛起健康的血色,自有一股青春可爱的味道。
薛陵奇道:“你往那儿去?”
菱姑伸出手掌,道:“这块银子可是相公遗漏的?”
薛陵摇头道:“这不是我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