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魏每年,要上缴财政收入的30%给共和国。
6、允许共和国的公务员,在大魏出仕。
7、共和国的银行,将无条件在大魏开设,大魏要承认共和国货币的合法性,并保证银行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当然,也有对大魏也有一些好处的条文:
8、共和国帮助大魏,建立最先进的军队,并且帮助大魏建立最先进的军事院校(张弘斌担任名誉校长)。
9、共和国帮助大魏进行政治机构整改,帮助大魏进入更先进的执政模式。
10、共和国将支援一批先进的火器给大魏,价钱以成本价结算。
11、大魏的货物在进入共和国境内的情况下,不收关税(共和国的货物也具有对等权力)。
………………
……………………
一条又一条丧权辱国的条例,那所谓看似不错的条例,实际上下面也埋藏着一大堆的地雷。罗汝才甚至不怀疑,自己若是胆敢签署这份协议,那么其后果就是若干年后,甚至不需要自己同意,整个大魏都自动加入共和国了。
而且自签字之日起,自己将完全丧失对政治、军事的控制,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盖章机器。
然而,罗汝才就算是想要当众把这份协议撕毁,却又没办法下手。
整个谈判,持续了三天,期间罗汝才多次与李岩进行沟通,又多次和属下进行讨论。
期间还要多次观看那些被俘虏的将领的书信,看三位皇子写给他的哭诉信函,以及嫔妃们的哭诉。
身为一个男人,或者说身为一个人,罗汝才从犹豫变成了绝望,最后,他盖上了玉玺。
自此,臣服于共和国……
第113章 魏国近代化
罗珩随着罗汝才签订了条约,被放了回来,同时回来的还有一批来自共和国的官员,有文职官员,也有武官。
当然,这些武官其实也是军队里面的文职人员,主管的仅仅是指导员和政委这两项工作。但随着这些人的到来,罗汝才也不得不把靠共和国那一块的边防人员全部撤了回来,所有边境的关隘,也全部由共和国的军人接手。
看着如今大魏的现状,带兵出征的罗珩羞愧难当,选择了辞职。
但是李岩没有批准,这也意味着罗汝才也不会批准,当然,发自内心的说法,罗汝才也不希望他离职。
而对于李岩来说,一个对共和国有畏惧的元帅,比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尝试挑战老虎威严的年轻元帅有用。
襄阳陆军学院开始选址,若是以前,这本来应该叫做大魏陆军学院,或者魏国皇家军事学院什么的,但奈何罗汝才臣服共和国,他本身就要从皇帝,变成一位王爷,也就是魏王。至于他建立的军校,自然不能够冠以国家或者皇家的身份,毕竟此刻的他,代表不了皇权。
再说,这座军事学院,甚至后续建立的各种军事院校,其校长都是由张弘斌担任名誉校长。这是必须的,毕竟这是一帝二党并存制,或者说是三权并立制,身为皇族一系若不想被‘彻底革命’的话,必须要紧紧的掌握住军事。
故而,成为所有军官的校长,也是一个手段。
要确定地址,其实真的很简单,剩下的事情自然是进行一系列的拆迁和前期工作,等待钢筋和混凝土,源源不断的从陕西运送过来,然后再进行正式施工。
只是先等到的不是材料的到达,而是共和国的一份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