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再低一层的人贯彻这个实施方案,再由他们提实施的细则,这样一层一层,把几个方案串在一起,把人财物组织到一起,从先到后,充分利用好长沙潇湘记现有的资源,统筹安排好整个潇湘记的转型。
比如用人,现在潇湘记匠作房分四等,大厨,帮厨,学徒,帮工。帮工的只是捡菜洗菜简单直接的处理那些食材,学徒就要求讲手工,备柴切菜雕花面点要要学要要做,帮厨就可以得到大厨的直接指点,负责配菜和制作点心,同时也有菜式创新的权利,大厨就不提了,他是匠作房师傅,负责管理帮厨和自己这个菜系的学徒,潇湘记现在四位大厨,一个是本地人算是湖南湘菜系,另一是来自蜀中应该是川菜系,一位是江淮过来的算是维扬菜,最后一位是白案,负责面点。这些人停下来后,大厨和帮厨领到了一个新任务,把他们做过的菜,吃过的菜,还有多年庖厨的经验,向张府里的文书汇报一下,整理出一个菜谱和厨经,另外还要准备一个厨房记要,每个人提一些厨房里做工的注意事项和日常瓜果蔬菜禽畜鱼蛋的基本常识。学徒帮工前半个月则负责清理分存保管匠作房的器械,后半个月起开时到潇湘记的三湘客栈学习新的潇湘记的规章和厨房记要。
比如新的机构设置,本来潇湘记只有两个部分,一是匠作房,二是厅堂,堂分三等,掌柜,管事,小二,采购是掌柜在管,算帐也是他在算,请人用人普通的也是他说了算,管事的分一楼二楼共两位,二楼因为有厢房,有听涛居,所以二楼的管事相对位置高些,小二负责迎宾点菜走菜,其中听涛居的小二是最高,厢房小二第二位,一楼大堂的最低,刚开始过来的帮工只帮忙安排宾客们的轿子驴马。王动提出新设的四岗位,一个是采办,二维护,三是收银,四是审核。采办负责买菜和采购日常用品,如碗筷,维护负责酒楼的桌椅屋顶墙面日常的修修补补,收银不用多说收钱,审核负责日常对帐和审计采购,审核由东家指派不由掌柜控制。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十六节 酝酿开业】………
如果说在这一个月时间里谁最忙,那自然是王动,但谁最累,却是张浩。王动的想法主意,全都要他去张罗去跑腿。另外,最让张浩烦的是,小妹居然雷打不动的,每日要王兄给她讲学两个时辰,有时想临时问王兄一些事,总找不到人,开始讲学还是在书房,后来讲到了湘江,还讲到了桔子洲,还讲到了岳麓山。
理由充足,回来不用张浩去过问,自行汇报。
“三哥知湘江,知长江,知三江源否?”游湘江了。一日。
“三哥湘江为何北流,长江为何东去?”又游湘江了。次日。
“三哥为何砖入水底,木浮水面,以船载砖却沉于水?”还游湘江呀?第三天
“三哥为何山上之石隐隐有鱼纹?”登山了。一日。
“三哥为何远看只见山顶,近观则得全貌?”又登山了。次日。
“三哥山顶抛两物,木先及地,铁先及地?”还登山呀。第三天。
“三哥橛菜有根无茎,食其叶柄,山菌有无茎无叶食其冠,毛栗有根枝叶食其子实,皆不同种属,皆可烤食。”野餐去了。一日。
“三哥不去毛土鸡湿泥裹之,烤熟去泥食之,别有风味。”又野餐去了。次日。
“草鱼沉水底食,青鱼居中食螺,鲢鱼居上食浮萍,食不同,鱼肉味亦不同,烤食依然可辨之。”还野餐呀。第三天……
张萍真是服了这个王大哥了,无论去哪,不管何事,总有东西可讲可教。张晋湘早就睁一眼闭一眼了,要是真把王动收作婿也不错,请他做事还不用付工钱,这念头一闪而过。府里上下也服王动,什么东西只要他一指点,总能变的更为出色。帐房先生得了王动教他的阿拉伯数字,拍案叫绝,文书管事得了鹅毛笔,开始不习惯,现在已经自制送人。厨房的王动教会他做蜂窝煤,有个小灶,不需弄个宵夜也要点大火,那特制小巧的炉子,王动已经说了,冬日里插个管子还可以取暖用。张保自从看过王动的望远镜后,王动教他用水晶做了个简单的,虽然花了不少银子,但家主出钱。夫人房里的丫头也从小姐房里的丫头那学到了一手,后来得知,是王动教的,每日早上给夫人净手的水盆里放些花瓣,结果被夫人赏了个钗子。
另外,某日王动与张萍郊游的时候,碰到了青莲和秀珠两位刘小姐,张萍很热情的介绍了一下,青莲小姐明显知道自己,眉眼不经意的左瞟一下右瞟一下,弄的王动小心肝又扑通扑通的跳了很长时间。秀珠小姐倒是没太在意,王动从她身上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质,但又说不了来,有点冷艳的感觉。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秋去冬来,长沙也慢慢的冷了,湖南地湿,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绵绵不断,潇湘记则是里里外外忙个热火朝天。被潇湘记招揽来的工匠们接到了潇湘记各种各样奇怪的定货,铁匠让制个小巧的铁炉,圆柱中空,上开下隔更有小口;更奇妙的是,还要做更小的可以捧在手心的拳头大小的可开合的圆铁球,要求越轻越薄越好。木匠做了一个小小的木栱桥,只能三人并行,长也就四到五尺,泥瓦匠以煤粉加粘土,调了不少煤饼炭球。
开业前三天下午,城南长沙周记木材行,诺大个空地里面堆满了圆木,这些木头伐自湘西境地的原始森林,木材行有个简单的门楼,门楼边上有三间木屋,屋里面,周老板正和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说着话。周老板把木材生意做到长沙府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因为是从湘乡过来的,又不识得几个字,长沙话中还有点湘乡音,总被长沙府商行里老板们笑话。今日里请的一个秀才,写了一付对联,刚贴到那门楼上。
“大树撑天唯楚有材良栋遍地于斯为最”
秀才收了润笔钱,正在和他讲这些个字的意思。
门口的伙计过来打门:
“东家,门口有位说是城里潇湘记徐管事”
“啦过徐管理,潇湘记我不晓得,慢点哈,潇湘记,城里的潇湘记,徐管理,有请,有请!”说着,周老板马上跳了起来,把刚才的秀长吓了一跳,心想,刚才这个周老板还是蛮斯文的,怎么突然……
长沙府这个地方,最大的老板是湘翁,平时周老板也见不到,不过潇湘记的徐掌柜,他倒认识,当然他认识是他讲给别人听,徐掌柜对他也就是个面熟悉。真正认识的是二楼的徐管事,也就是老徐掌柜的儿子。徐管事从小在潇湘记长大,见人过目不忘,只要去过一次,是他招呼的,第二次不等你开口,马上就会报上你的名号,让你感觉倍受尊重。周老板是今天徐管事跑的第五位客人,他一共要跑三十位客人,全部是在长沙府的生意人,算不得是大老板,二流那个级别。
“周大老板的木材场好大的气派,到了城南,一眼过来周大老板的木材看不到尽头,佩服佩服呀”
“哪里,哪里,小号的生意,哪里敢和潇湘记比,小打小闹,小打小闹”
“周大老板哪里话,你这小打小闹都点了城南百多亩地了,还只是个流转,真要是做大了,整个长沙府都不够宝号堆木头呀”
这话说的周老板站在门口笑的眉眼都挤到一起了,倒忘了把徐管事迎到屋里来,屋里面的秀才还在那呆,听得周老板说话的口气,心里正在暗自笑。
“今天上门讨扰,为送一贴,敝号潇湘新近装饰,三日后开业,届时,周大老板务必光临”说完,从后面随从手上拿过一贴,递了给周老板。
“三日后吗,一定,一定,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