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屋里四角都堆有木炭,这些木炭是用来吸味吸湿气的。白天会拿去晒或是烘烤,晚上便放置在屋内。白天,夫人们坐过的天台上,张浩、林强和杨刚三人坐那赏月喝酒。
“静之犯桃花呀,早早我就讲过,这下倒好,又收了王姑娘,又收了个公主。呵呵,那公主长的如何?”张浩在说笑。
“与大明朝人没什么分别,听说是个大美人。”杨刚说。
“玛丽沙公主到过大明朝,为人亲和,在这东泥国名声不错。”林强补充。
“耀明兄,婚事具体怎么操办是不用你去多操心,到时自然会有一帮人过来安排仪程,泥这边的珍珠和香料谈的如何,他们放手没有。”杨刚说的是正题,龙城那边王动想的也就是泥国这两样资源,林业和药材已经抓在林家手上,王动不需要去操心。
“王后的意思,这两样还是要专营,这可是他们税赋的关键,不过,他们考虑的是,划块地给公主作采邑。”
“划哪里,定下没?”
“没,递了话过来,想来这便是他们的条件。”
“以耀明兄之见?”
“一处是珠池所在地,一处是港口,还有一处是泥国的粮区。”
张浩与杨刚对看了一眼,“当真?”
“原先林某也不是信,不过看着他们的意思,有意此三处备选。”
“耀明,来之前听说这东泥国形势不妙,怎的到了如此地步?”这有点出乎杨刚的意料。
“苏禄和阿合曼都是虎视眈眈呀。阿合曼知道小王与大明朝有些瓜葛,不敢轻易遣使入朝。他的算盘是等他坐正了泥国王位后,再入贡,到时,大明朝也只能面对这个事实。苏禄三国面合内斗,泥国是后援。泥如今局势不明朗,反使的苏禄有了选择,如今都看好阿合曼,东泥郭寡母势力单薄,难熬呢。”
“就这样定下吧,选港口。”杨刚定下了,“有港口了,以后什么都好办。耀明,还有一事,如今泥国内用的是牛队和水路在运货,你与王后谈下吧,就由林家出面,修路。钱不够,递个折子过来,让商会帮你筹点。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大可以问浩然。”
听了杨刚这话,林强大喜,好在是晚上,***不明,没人能看出他的喜悦。
………【第八二节 人在爪哇】………
到过大明朝都城的各国使臣都知道,龙城和占城这两地的路和码头是学了大明朝,是大明朝的工匠和材料功劳。该章节由提供在线阅读诸国都提出了要求,希望大明朝能提供材料和工匠帮着修路修桥造船,当然了,这些要求到了永乐那里一般都会被打哈哈给推掉,凭什么大明朝的技术要教给你们呀。大明朝的文官们这会也知道了,什么叫原创与知识产权。大明朝不帮忙,很多国家就把目光集中到了占城和龙城,结果还是不行,虽然水泥已经在龙城和夷洲有出产了,明面上还是说是大明朝才有,这方面还是不松口。在西洋诸国,如今除了龙城和苏门达刺的都城以外,就数占城的新港路修的好,那路就是在张浩的主持下修的。
通常情况下修路都是官府在搞,积土,百姓出徭役便可。新港修的可是水泥路,不是积土就行的,很多材料需要向商家购买了。加上,这个水泥路要怎么个修法,已经出各地的知识水平。目前有这个知识水平修水泥路的人,不是在大明朝官府就是在三湘商行。当然,要让商人来投钱修路,关键还是收益。
修了路之后,官府会开始收路税,这税金是官府收的,不过作为修路的大商家,占城划出几年的路税作为补偿。也就是说,修好了路之后,以后在这路上就可以设关设卡收钱。普通商家看不到修路的收益,世代行商的林家若是看不到这里面地商机,那就不对头了。
离了彭加纳克。诸事已定,林强也只需与东泥有司官员讨论议亲采纳之类的程序问题,基本是计划是等王动回来后举行仪式之类。这事安排好了之后就是等,东泥国的经济建设步伐却是要加紧,特别是港口建设,既然已经定下了。那么商会就准备对这个港口进行投资了。与之相对应的,林家内河的一个船厂也开始扩建。
张浩到达龙城的时候,杨刚上路了,他搭地是龙城东洋舰队唯一的一艘铁甲蒸汽船“庆灵”号。“庆灵”号已经看不到了飞轮,而是在船尾装了两个螺旋桨,船上的烟囱也更粗大了。
古星辰是夷洲派到龙城官员里级别最高的一位,在夷洲他是夷北的县长。夷北两年时间已经从镇变成了县。由他带了三十多位官员过来,这些官员来了夷洲各部。到了龙城都进入到相对的部门,熟悉龙城的情况。
丘彦诚为龙城地官员来自西洋各大唐人世家,世家子弟是以家族利益为重。故此龙城的官员大多以交织在一起的世家利益为宗旨。龙城开埠的时候,这很重要,现在这个大机器已经组装好了,已经开始运作了,一些与龙城长远展不和协地因素就要慢慢被剔除出来。在夷州官僚体系较完备之后,往龙城调派官员是必然。
而且这次大规模的官员调动,个个都很开心。在龙城离职的官员基本都是委以重任,第二线的官员都提了上来,自夷洲过来的官员也只是处在次官的位置。有的连次官都不算。世家们也知道,不让外人进入这个体系是不可能的,一个衙门里只两三个夷洲过来的官员,翻不了天。
吴朝干到杜板地时候受到了爪哇国各种势力的欢迎,国王自然不用多说。吴朝干还顶着国王卫队教官一职,公主苏希达名义上吴朝干要扶持的人,而王子和亲王都是在多拉克岛打过交道的,加上他本人当初在爪哇的勇猛表现,吴朝干得到了爪哇尚武地老百姓的尊敬。
第一个从吴朝干身上得到利益的是他当初留在龙城的大小老婆们,这会都迁到了杜板。这些番婆子总算知道了自家的男人不是普通人,但也看到了差距。吴朝干一直不知怎么处理与她们的关系,索性弄了个生意给她们去折腾。
吴诚怎么说也算是吴朝的结拜兄弟,这会他跟着吴朝干到了杜板。杜板这里的成衣辅子。就是他的家人带着吴朝干地这帮婆娘在搞。吴诚搞这些已经是西洋最大了,所以这个辅子在杜板一开。生意就火地不行。吴家支援过来的裁缝会制唐人地衣裤,吴朝的老婆们自然会做番人的衣服,最重要的是这里的面料齐全,整个爪哇国找不到第二家。
吴朝干要做的事可不是在这里享福,他面对的可是西洋强国爪哇,任务最就提过了。扶持各种势力,保护寺庙建设,保护资源开采。
王子和亲王打残了之后,回到了大本营添伤口,他们的手底下不缺人,少的是武器。有了好的武器之后,再多经历几次战斗,又有强悍的军队了。想要武器的话,那简单了。在多拉克岛他们都看到了,大明朝武器的厉害唐人的武器的厉害。这会一个将军到了爪哇国,不找他找谁呢。
吴朝干很快就与王子和亲王达成了武器五千人的武器装备,刀、枪和弓箭,苏希达这边提供的武器更多,新组建一万名国王卫队武器也由吴朝干从中斡旋。不过这一万外国王的卫队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护教。
爪哇岛上伊斯兰教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在特拉威苏岛,那里要建寺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有人去维护。修建寺庙可是大明朝支持的,所以每个地方都会有大明朝的官员。其实这些官员周满是留下了些,但都在旧港,真正在工地上的都是商会的人员。西洋唐人可是不能随便死的,这些唐人离心力强,早早就离开了大明朝,虽有向往之心,但真要那么忠君,未必。这些唐人的现实性也强,更加商业化。这些都是王动非常喜欢的。派到工地上负责的都是有经验地匠人,可不能随便死。
护教队以百人的规模往外派别。跟着他们一起散出去的还有来被龙城收集来的阿訇们,自从王动上回到伊斯兰教的圣城周边转了一圈,向那里尊贵的长老们表达了愿意把伊斯兰教教义散播到更多地地方之后,麦加麦地那伊斯兰教内各种势力都忙了起来,都慢慢的往龙城往旧港和苏门达剌派长老阿訇。王动可不希望这些聚结在他的地盘里,只是设了个行署接到人之后。马不停蹄的往爪哇送。反正郑和当年已经在爪哇建了一个西洋地区最大的清真寺,那里上到国王下到百姓,宗教气氛好的很。
这些都不是吴朝干当前第一要务,他的第一要务是搞好王子控制下地东爪哇岛和亲王控制下的特拉威苏岛的资源的开采工作。吴朝干分了一半地兵力到东爪哇和特拉威苏,人手不够呀。他只带了一千多人过来,军官倒是不少,手下没兵。他们在等。等龙城的新兵早点下营。派出去的士兵与商会工地的负责人都被要求记住以下几条。
第一,注意有没有山神树精之说,不要与当地的宗教有冲突,这些宗教方面的冲突不是上官能解决的了的。
第二。注意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福利,工地上尽量使用当地人员,开设杂货辅子,方便工地和当地人的日常起居需要。
第三,如果有可能地话,每个工地都请一个郎中同去,可以照顾工匠们,也可以照顾到周围百姓。